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七律
古乐中的七种基本音律。《国语·周语下》:“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於是乎有七律。” 韦昭 注:“七律为音器,用黄鐘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鐘为徵,南吕为羽,应鐘宾变宫,蕤宾为变徵也。”《晋书·律历志上》:“輒令太乐郎 刘秀 , 邓昊 等依律作大吕笛以示 和 ,又吹七律,一孔一校,声皆相应。” 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句曲》:“八音繁会,七律钧谐,上悦臺颜,把色合曲。”七言律诗的省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杭堇浦 论七律,不喜拗体,余道诗境甚宽,实有因拗转峭者。”《孽海花》第十四回:“忽然见二首七律,题是《基隆》。” 夏衍 《悼念田汉同志》:“他托 林维中 带回一张小纸条,要她交给我和 孙师毅 ,纸上写了一首七律。”
绮户
彩绘雕花的门户。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七:“何处生春早,春生綺户中。”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转朱阁,低綺户,照无眠。” 元 张宪 《白苧舞词》:“璚窗綺户锁风色,桃树日长蝴蝶飞。”
祈父
即圻父。古代官名。掌封圻的兵甲。祈,通“ 圻 ”。《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毛 传:“祈父,司马也,职掌封圻之兵甲。” 郑玄 笺:“此司马也,时人以其职号之,故曰祈父。”泛指武将。 清 方文 《送金天枢侍御还朝》诗:“遥闻禁苑呼祈父,早见徵书起諫臣。”
淇奥
亦作“ 淇澳 ”。 1. 淇水 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猗猗。” 毛 传:“奥,隈也。” 晋 左思 《魏都赋》:“南瞻 淇 澳,则緑竹纯茂。”《宋书·谢灵运传》:“蔑 上林 与 淇 澳,验东南之所遗。” 明 张景 《飞丸记·发迹锄强》:“ 淇 澳万竿修,弄纱窗碎影揉,敲风声彻篔簹岫。”一说,为二水名。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卫风·淇奥》:“《正义》引 陆璣 疏云:‘ 淇 奥 二水名。’《释文》引《草木疏》曰:‘ 奥 亦水名。’ 刘昭 《郡国志》注引《博物志》云:‘有 奥水 流入 淇水 。’”《诗·卫风·淇奥序》:“《淇奥》美 武公 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諫,以礼自防,故能入相於 周 。”旧时常用以称颂辅佐国政的人。《左传·昭公二年》:“自 齐 聘於 卫 , 卫侯 享之。 北宫文子 赋《淇奥》。” 杜预 注:“言 宣子 有 武公 之德。”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寿过 磻溪 ,德如《淇澳》,进了丹书作《抑》诗。” 明 何景明 《栖凤亭》诗:“至今遗爱思 莱公 ,万古看诗想《淇澳》。”
平韵
指平声韵。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燕歌》初起 魏文 ,实祖《柏梁体》,《白紵词》因之,皆平韵也。”
贫女
贫穷的女子。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愿假东壁辉,餘光照贫女。” 王琦 注:“《列女传》: 齐 女 徐吾 者, 齐 东海 上贫妇人也,与邻妇 李吾 之属,会烛相从夜绩。 徐吾 最贫而烛数不属, 李吾 谓其属曰:‘ 徐吾 烛数不属,请无与夜。’ 徐吾 曰:‘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女得蒙见爱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 李吾 莫能应,遂復与夜,终无后言。”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过时不嫁羞贫女,送客将归忆故乡。”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湖北·黄陂岁时纪》:“此种韵事,近日年荒已不復见;即见之,亦不过襤缕贫女,向母家乞升斗耳。”
排歌
曲牌名。见 明 邵璨 《香囊记·投宿》、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友聚》等。山歌的一种。 陈靖 黎白 《深山苗歌》:“‘排歌,好难对哟!’ 何强 笑着回答。”原注:“﹝排歌﹞第一句词儿要一样,别的三句可以跟当时情景变化,先唱的人的第一句老不变,跟唱的人就一直跟下去,跟不上算输。”
木声
木质之声,击木之声。《灵枢经·经脉》:“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庄子·山木》:“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於人心。”指乐器木质部分的共鸣声。 唐 柳宗元 《筝郭师墓志》:“生善音,能鼓十三弦……使木声丝声均其所自出。” 清 金农 《四哀诗·张澐》:“古乐栖神明,抚琴卧巖藪,丝中有木声,不生荆棘手。”
鸣梭
梭子;织具。 唐 徐彦伯 《春闺》诗:“裁衣卷纹素,织锦度鸣梭。” 宋 谭宣子 《鸣梭·自度》词:“织綃机上度鸣梭,年光容易过。”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柳沟晓发》词:“灯影伴鸣梭,织女依然怨。”
冥吏
阴间的官吏。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陈昱被冥吏误追》:“有人自孔掷一物,至地化为人,乃其亡姊也。携其手,自孔中出。曰:‘冥吏追汝,使我先。’见吏在旁,昏黑如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穆象元判冥》:“少时为诸生,被召为冥吏,每以夜分入幽府决事。”
旄丘
前高后低的山丘。《诗·邶风·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尔雅·释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
绿意
绿色的景象。【造句】春天一到,花园里绿意盎然,处处充满着生机。
吕渭
即 吕尚 ( 太公望 )。相传其未遇 文王 之前曾钓于 渭 滨,故称。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四·炎帝下》:“ 商 周 之际,有 吕渭 ,字 子牙 ……四友与居, 文王 见之, 吕 遯陈以钓道,遂成 周 业。是为 太公望 、 师尚父 。”
旅宿
旅途夜宿。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见寄》诗:“江城闻鼓角,旅宿復何如。” 唐 李商隐 《寒食行次冷泉驿》诗:“归途仍近节,旅宿倍思家。” 宋 黄孝迈 《湘春夜月》词:“念 楚 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单车六月渡 滹沱 ,旅宿愁闻子夜歌。”旅舍。 唐 张籍 《宿临江驿》诗:“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
露华
露水。《赵飞燕外传》:“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 郑燮 《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之四:“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齐 王俭 《春夕》诗:“露华方照夜,云彩復经春。” 唐 杜牧 《寝夜》诗:“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明 苏祐 《塞下曲》:“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六英
古乐名。相传为 帝喾 或 颛顼 之乐。《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 令 咸黑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淮南子·齐俗训》:“《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 高诱 注:“﹝《六英》﹞,帝 顓頊 乐。” 晋 张华 《晋正德大豫歌舞·正德舞歌》:“象容表庆,协律被声,軼武超濩,取节《六韺》。”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早忝游三署,曾闻奏《六英》。”亦作“ 六霙 ”。雪花。 宋 李纲 《次韵志宏见示春雪长句》:“那知忽作三尺雪,草木洗尽群芳空。六英飘舞片片好,谁与刻削嗟神工。”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严风起,六霙飘, 建章 宫闕积琼瑶,尽道梅花芳信到。”
蓼萧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国景子 相 齐侯 ,赋《蓼萧》。” 杜预 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 晋君 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唐 白居易 《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絶《蓼萧》之泽。”
蓼莪
《诗·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后汉书·清河孝王刘庆传》:“﹝诸王﹞常有《蓼莪》、《凯风》之哀。” 宋 苏轼 《谢生日诗启》:“《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明 夏完淳 《寒日扫墓》诗:“ 王褒 私教授,长起《蓼莪》哀。”
凉思
凄凉的思绪。 唐 李贺 《昌谷诗》:“鸿瓏数铃响,羈臣发凉思。” 王琦 汇解:“凉思,凄凉之思。” 宋 苏舜钦 《暑景》诗:“吟餘晴月上,凉思入尊罍。” 明 陈所闻 《傍妆台·秋夜溪上孙子真胡长白对雨》曲:“池馆客淹留,坐深凉思动高秋。”
李冶
元代数学家。原名治,字仁卿,号敬斋,河北栾城人。金末进士,入元后在今山西、河北等地隐居讲学。撰《测圆海镜》十二卷和《益古演段》三卷。
利涉
顺利渡河。《易·需》:“贞吉,利涉大川。”《北史·魏纪一》:“冰草相结若浮桥,众军利涉。”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客行贪利涉,夜里渡 湘 川。”称舟楫为利涉。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扶颠永萧条,未济失利涉。” 晋 王叡 《灸毂子录·序乐府》:“赠人利涉,则述《公无渡河》。”
离鸾
比喻分离的配偶。 唐 李商隐 《当句有对》诗:“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鸞。” 宋 洪瑹 《齐天乐》词:“断雁无情,离鸞有恨,空想 吴 山 越 水。”琴曲《双凤离鸾》的简称。《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伤心赋鵩之词;凤不高翔,掣泪《离鸞》之曲。”
李赤
唐 柳宗元 撰《李赤传》,谓有江湖浪人名 李赤 夸其诗类 李白 ,故自号 李赤 。传说 赤 为厕鬼所迷,以入厕为升堂,后坠入厕中而死。后用为心性迷惑之典。 宋 李清照 《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局天扣地,敢效 谈娘 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 李赤 之甘心。外援难求,自陈何害,岂期末事,乃得上闻。”参阅 唐 柳宗元 《李赤传》。
乐世
唐 琵琶曲名。即《六幺》。一名《绿腰》、《录要》。 唐 白居易 《乐世》诗:“管絃丝繁拍渐稠,《緑腰》宛转曲终头。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参见“ 六幺令 ”。
狼跋
《诗·豳风》篇名。《诗·豳风·狼跋序》:“《狼跋》,美 周公 也。 周公 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 周 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孔丛子·记义》:“於《东山》见 周公 之先公而后私也,於《狼跋》见 周公 之远志所以为圣也。”喻艰难窘迫。《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毛 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然而不失其猛。”《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 公安 也,北畏 曹公 之彊,东惮 孙权 之逼,近则惧 孙夫人 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唐 李德裕 《汉昭帝论》:“ 成王 闻 管 蔡 流言,观 召公 不悦,遂使 周公 狼跋而东,《鴟鴞》之诗作矣。”
狂醉
大醉。 唐 韩偓 《访同年虞部李郎中》诗:“地罏貰酒成狂醉,更觉襟怀得丧齐。”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静吟穷野景,狂醉养天真。” 宋 柳永 《金蕉叶》词:“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
考槃
《诗经.卫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考盘,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或亦指美贤者穷处而能安其乐之诗。首章二句为「考盘在涧,硕人之宽」。考,扣也。盘,乐器名。
凯歌
谓唱胜利之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短簫鐃歌,军乐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千万,恢復 幽 蓟 ,逐彊虏於穷莫,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清 戴名世 《程之藩传》:“一日统兵杀贼,凯歌旋。颁赏有首功而无俘获,疑之,验所杀多良民。”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谈笑凯歌还。”胜利之歌。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书》:“事同破竹,无待剪茅;坐听凯歌,预用欣慰。”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人唱着凯歌回。”《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大怒,赶向前来喝一声,众小嘍囉一齐都上……劫了车子财物,和着凯歌,慢慢地上山来。”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我在凯歌声里来到了 朝鲜 。”
九渊
深渊。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掇怀珠之蚌於九渊之底,指含光之珍於积石之中。” 清 唐甄 《潜书·抑尊》:“於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於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於九渊。”古乐歌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 少昊 之乐曰《九渊》。”按,其辞早失传, 唐 元结 曾采用其名补作乐歌。
九罭
一种带有囊袋以捕捞小鱼的网。《诗·豳风·九罭》:“九罭之鱼,鱒魴。” 毛 传:“九罭,緵罟,小鱼之网也。” 朱熹 集传:“九罭,九囊之网也。” 汉 张衡 《西京赋》:“搜川瀆,布九罭。” 唐 李德裕 《观钓赋》:“且夫一竿之説,所贵不纲;九罭未具,难希鱒魴。” 清 赵翼 《蛛网》诗:“聊復私一毛,寧须羡九罭。”
樛木
枝向下弯曲的树。《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郑玄 笺:“木下曲曰樛。”《汉书·叙传上》:“葛緜緜於樛木,咏《南风》以为绥。” 颜师古 注:“樛木,下垂之木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林駢樛木,摧诚而敢望合懽;洲跃嘉鱼,取信而当期剖腹。”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荆人
楚 人,南人。《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齐 , 荆 人来聘。”《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 荆 人风靡, 交 益 景从。”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区区拙技,负此良琴,若得荆人一奏,当有一两声可听者。”《颜氏家藏尺牍》卷二引 清 王士祜 书:“弟去岁以荆人抱病,屏跡半载。”
禁烟
亦作“ 禁烟 ”。犹禁火。亦指寒食节。《全唐诗》卷八六六载《汉州崇圣寺题壁》:“禁烟佳节同游此,正值酴醿夹岸香。” 宋 王禹偁 《寒食》诗:“郊原晓緑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宋 周邦彦 《还京乐·大石》词:“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元 朱庭玉 《青杏子·别恨》曲:“好光阴无计留连,过禁烟。”皇宫中的烟雾。 唐 李远 《赠弘文杜校书》诗:“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谓禁止鸦片。《清续文献通考·征榷二六》:“自 郭嵩燾 再疏条陈禁烟之法,交各省议覆,后仍寂然无闻。”今亦指禁止吸烟。见“ 禁烟 ”。
嗟乎
亦作“ 嗟呼 ”。亦作“ 嗟虖 ”。叹词。表示感叹。《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汉书·龚胜传》:“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 唐 玄宗 《<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復见乎!”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歟?嗟呼!”
解红
词牌名。 后晋 和凝 所创。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与《赤枣子》、《捣练子》、《桂殿秋》诸词,字句悉同,惟平仄略异。 五代 和凝 《解红歌》:“百戏罢五音清,《解红》一曲新教成,两箇 瑶池 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 清 毛先舒 《填词名解》卷一:“ 解红 , 石晋 和凝 歌童也, 凝 为製《解红》一曲,初止五句,后乃衍为《解红儿慢》。”
狡童
姣美的少年。《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充 ,乃见狡童。” 孔颖达 疏:“狡童,谓狡好之童。”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德》:“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不敢公然蓄歌妓;而狡童十数辈,皆慧黠能媚人。”《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 忽 。后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 狡僮 ”。《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 紂 也。” 古直 《哀朝鲜》诗:“降王迎軹道,哀哉彼狡童。”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 蔡 有逆孽, 齐 有狡童。”未成年的童仆。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外无狡童,内无老婢。”
椒聊
即椒。聊,语助词。《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毛 传:“椒聊,椒也。” 朱熹 集传:“聊,语助也。”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怀椒聊之蔎蔎兮,乃逢纷以罹詬也。” 唐 温庭筠 《上首座相公启》:“庶令葛藟之阴,均其煦育;椒聊之实,遂彼扶疏。”因椒子实蕃衍,故亦用以喻子孙众多。《周书·李贤传论》:“位高望重,光国荣家,跗萼连暉,椒聊繁衍,冠冕之盛,当时莫比焉。” 清 赵翼 《过青田访刘诚意故居》诗:“是以占地灵,椒聊衍蕃硕。”
江妃
亦作“ 江婓 ”。传说中的神女。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晋 左思 《蜀都赋》:“试水客,艤轻舟;娉 江婓 ,与神游。” 宋 杨万里 《江水》诗:“ 江妃 将底药,软此千里玉?” 清 厉鹗 《折桂令·浩然巾》曲:“分明是 江妃 后尘,又猜疑 孟浩 前身。”
简兮
《诗·邶风》篇名。《诗序》以为“ 卫 之贤者仕于伶官”,是“刺不用贤”之作。后因以“简兮”表示贤者不得志而沉湎于声乐。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钞》卷四:“﹝ 康滸西 ﹞后自放於声乐,亦《简兮》诗人之意。”
佳色
妍丽的颜色;美丽的光彩。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唐 元稹 《月三十韵》:“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 元 何中 《游乐安穆山寺》诗:“秋阴出南郭,佳色来远山。”
浑脱
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 宋 苏辙 《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访闻 河北道 顷岁为羊浑脱,动以千计。浑脱之用,必军行乏水,过渡无船,然后须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其济渡之备,军中自有过索、浑脱之类。” 元 贡师泰 《和胡士恭滦阳纳钵即事韵》之二:“髯奴醉起倾浑脱,马湩香甜奈乐何!”《元史·石抹按只传》:“ 叙州 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 按只 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北人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遂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揉软用以盛乳酪酒湩,谓之浑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其所丧亡又皆部中精鋭,则自尽杀其部中妇女老弱,轻骑以逃,道中遗浆浑脱及賸酪无算。”指制法和形状类似这种皮囊的东西,如“人浑脱”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北兵攻城益急,砲飞如雨,用‘人浑脱’,或半磨,或半碓,莫能当。”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赵公 长孙无忌 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天下慕之,其帽为‘ 赵公 浑脱’。”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 公孙氏 舞‘剑器’、‘浑脱’,瀏灕顿挫,独出冠时。”《旧唐书·郭山恽传》:“将作大匠 宗晋卿 舞‘浑脱’。”《新唐书·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胡服相欢,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谓浑然天成,无人工痕迹。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若由此进而不已,浑脱圆成,继两大家,真为盛矣。”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论诗绝句》:“《咏官柳》云:‘轻尘繫马处,落月有鸟啼。’可谓自然浑脱者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古今诗互有优劣》:“且诗虽刻划,终觉粘皮带骨,无浑脱之致。”参阅HenrySerruys,Hun-t‘o:tulum,floatsandcontainersinMongoliaandCentralAsia(BSOAS,1981)、 张永言 《语源探索三列》三。
慧寂
佛教谓智慧和禅定。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读 老子 及 瞿曇氏 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説,不逆於心。”
黄童
幼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指 黄香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黄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陆 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 刘护 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 家贫,内无僕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魏书·元顺传》:“ 丰 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 黄童 ,不得无双也。”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 江夏 黄童 徒逞辩, 广都 庞令 恐非才。” 宋 苏轼 《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 黄童 双。”
黄麟
传说中的瑞兽麒麟。因其身上鳞片闪耀金色,故称。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王君 出城,尽将百官从行,唯乘一黄麟,将十数侍人。”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魏明帝 ﹞ 沛国 有黄麟见於戊己之地,皆土德之嘉瑞。”《隋书·礼仪志五》:“凡旗,太常画三辰,旃画青龙,旟画朱雀,旌画黄麟。”
红情
犹言艳丽的情趣。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之二:“不为香桃怜瘦骨,怕容易减红情。”词牌名。又名《暗香》。双调,九十七字,仄韵。 清 万树 《词律·目次》:“按 白石 製《暗香》、《疎影》二调,后人改名《红情》、《緑意》,今人皆仍之,未有玩索而知其即《暗香》、《疎影》者,今考而合之。”
横云
横于云间。形容高。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雄才盖代,逸气横云。”横浮于天空的云。 唐 韦应物 《扈亭西陂燕赏》诗:“緑野际遥波,横云分叠嶂。” 唐 韩愈 《南山诗》:“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却月皆其名。”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衡门
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
韩碑
指 唐 代 韩愈 撰写的《平淮西碑》。 宪宗 时,摄 蔡州 刺史 吴元济 反于 淮西 ,宰相 裴度 及 唐 、 随 、 邓 节度使 李愬 受命讨伐,平定叛乱。 韩愈 为行军司马, 淮 蔡 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韩碑”。 唐 李商隐 有《韩碑》诗,极称其文。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一:“混茫收 禹 甸,灵异纪 韩 碑。” 清 李元度 《与柳毅斋书》:“顾以《逸周书》考之, 宣王 中兴诸诗,多夸而失实,无论 韩 碑、 柳 雅之过侈也。”
国风
《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