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谎报
假造事实报告。越剧《二度梅》第二场:“ 彩环 ,你谎报有功,老爷赏你银子五两,快去请夫人、公子、小姐前来。” 刘绍棠 《鹧鸪天》五:“奴役劳动,形式主义,谎报高产,是他们的三大法宝,就是不顾社员死活。”
痕迹
见“ 痕迹 ”。亦作“ 痕跡 ”。亦作“ 痕蹟 ”。事物留下的迹象。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巖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跡,舒处周流徧大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赵牧 不知何许人, 大中 、 咸通 中,斅 李长吉 为短歌,可谓蹙金结绣而无痕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文模仿》:“古人作文,摹倣痕迹未化,虽 韩 柳 不免。”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眼睛干巴巴的闭不上,他呆呆的看着那有些雨漏痕迹的顶棚。”
核准
审核批准。如:此方案审计机关已经核准。
工会
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在马列主义政党领导下的工会是党联系工人群众的纽带。以维护工人群众权益、教育组织工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为其主要职责。
干涉
强行过问;干预。《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界,不得妄相干涉。”《朱子语类》卷七十:“如初上则各在事外,不相干涉,所以无争。”《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你自家有绢,自家做人情,莫要干涉老娘。” 李大钊 《太上政府》:“你居然干涉我们的言论自由,说什么‘警告’、‘取缔’、‘限期答复’。” 巴金 《家》八:“他们仍然胡闹。我们的人要维持秩序,只得出来干涉。这样就得罪了他们。”关涉,关系。 宋 苏轼 《乞郡札子》:“臣与此两人有何干涉,而於意外巧构曲成,以积臣罪。”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近詔毁私创庵院, 集庆庵 一黠僧輒妄以 瓦官 名有处,因得幸免,然於古跡毫无干涉也。” 清 顾炎武 《致颜光敏书》:“事歷三载,初无干涉。”国际法名词。一国、数国或国际组织干预他国的对内事务或对外事务,影响其独立和主权的非法行为。
改造
另制;重制。《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郑玄 笺:“造,为也。”《隋书·礼仪志二》:“ 晋惠帝 元康 六年,禖坛石中破为二。詔问,石毁今应復不?博士议:‘《礼》无高禖置石之文,未知造设所由;既已毁破,可无改造。’” 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只有头一齣要紧,那《荆釵记》上有一齣《抱石投江》是我簇新改造的,与旧本不同。”另行选择。《荀子·议兵》:“中试则復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 杨倞 注:“改造,更选择也。”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初,朝廷患 开禧 会子轻,仅卖半价,悉改造及元陌止。”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原来如此,这也不难,待我奏明上帝,遣一位变形使者,把他身上的肢体从新改造一番,变做个美男子便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老地主特地把他和他老婆住着的一间卧房搬空了,临时叫 阿兴 改造成仓房。”指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工人阶级革命队伍的任务,就是改造世界,并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同时改造自己。”
附则
附在法规或条约后面的补充性条文,一般是关于生效日期、修改程序等的规定。
法律
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一定文字形式,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古代多指刑法、律令,今亦泛指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法规、条例和规定等。《庄子·徐无鬼》:“法律之士广治。”《晋书·贾充传》:“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大凡买了贼赃,明知故买的,是与受同科;不知误买的,应该听凭失主备价取赎。这个法律,只怕是走遍地球,都是一样的了。” 巴金 《要不要制订“文艺法”?》:“一个人从事文艺创作活动,只要他不触犯刑法或者其他法律,就不应该受到干涉。”指创作诗文所依据的格式和规律。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近体之攻,务先法律。” 清 刘大櫆 《宋运夫时文序》:“閒出其所为文章示余,《诗》《书》之英, 屈 宋 之华,其度凝然,其气勃然,其法律森然,金辉玉洁以自成为一家之言。”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指道行戒律。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四折:“岂不知 张真人 法律精严,早仗剑都驱在五雷坛内,一个个供下状吐出真情。”
发包
发出承包任务。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明天我们的工程不能完成,人家发包单位就要罚款。”山名。《淮南子·墬形训》:“清 漳 出 楬戾 ,浊 漳 出 发包 。” 高诱 注:“ 发包山 ,一名 鹿苦山 ,亦在 上党 。”
吊装
用人工或机械安装建筑物的预制构件。
吊销
亦作“吊销”。将发出去的印信、执照、证件等收回并取消。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张成禄 为阴阳学时,犹见部颁满、汉文铜方章……最后非紧要印官,尽行弔销,换给木戳。”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美国点滴》:“安眠药和心得宁看快用光了,想请朋友托位熟医生给开个方子买点。他说:‘哦,那可不行。没经过门诊,谁敢开!好家伙,查出来就会吊销他的医生执照。’”
导致
导引到达。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此非边帅所敢知也,而主若遣使者奉表以来,乃敢导致於朝廷耳。”引出(某种结果)。 秦牧 《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 王琢 《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果破坏了全局的综合平衡,必然导致国民经济部门比例的严重失调。”
待遇
接待;对待。《史记·大宛列传》:“立 宛 贵人之故待遇 汉 使善者名 昧蔡 以为 宛王 ,与盟而罢兵。”《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嘉其辞义,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是时待遇诸国法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抚养 羌 属,亲入其帐,得人欢心……部落待遇如家人。” 中杰英 《罗浮山血泪祭》:“这青年人本来是相当魁伟健壮的,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非人的待遇,让他只剩下一个清癯的架子。”优遇;恩遇。《后汉书·南匈奴传》:“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北史·燕子献传》:“ 神武 旧养 韩长鸞 姑为女,是为 阳翟公主 ,遂以嫁之,甚被待遇。”《云麓漫钞》卷四引 宋 李俦 《挽张叔夜》诗:“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指物质上的报酬或政治上所给予的权利、地位。 邓小平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二:“退休、离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要逐个做出妥善安排。”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唉!你们职员的待遇都好,比我们公务员强多了!”指对待人的情形、态度、方式。 冯雪峰 《寓言·槐树和驴子》:“但你也要晓得,用不平等的待遇对待各种朋友,也是一个有名望的人的羞耻呀。”
出租
交纳租税。《晋书·温峤传》:“春废劝课之制,冬峻出租之令,下未见施,惟赋是闻。”收取一定代价,把自己的东西暂时让给别人使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我们要走了,房子説是要出租,我们族里的人,那一个不争着来住?”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
除外
在范围以外,表示不计算在内。如:图书馆天天开放,星期一除外。
场所
活动的处所;地方。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场所较广,声音自须较强,发音人所用气力自须加多。”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如果房子归两家合住,这间堂屋就算是公用场所。”
财产
属于公有或私有的物质财富。 汉 贾谊 《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蹷!”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宗派已孤狭,财产又贫微。”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不数年,财产荡尽。”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捉住他!他损坏人家的财产,有罪的!”
备案
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 清 林则徐 《续获弥渡滋事逸犯审办折》:“所有各犯口供,仍行发交臬司归案汇覈,详送抚臣咨部备案。” 邹韬奋 《西安十三团体的解散》引读者来信:“这些团体从着手组织成立的那天起,就进行备案登记手续。”
包庇
袒护;掩护。多用于坏人坏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明世宗用人》:“﹝ 世宗 ﹞恶 杨升庵 终身, 介溪 不能包庇。”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即大吏或有闻见,时派稽查,率皆移东补西,或一人领充数名,或暂雇贸易之人支应塞责,彼此包庇,狡獪百出,虽大吏亦无可如何。” 老舍 《四世同堂》七:“这次,就更不同了;来的是 日本 人,还有不包庇坏蛋 琉璃球儿 的?”
转载
报刊上刊登其他报刊上已经发表过的作品。 巴金 《秋》九:“她问众人有没有看见 觉慧 那篇关于 苏菲亚 的文章,她主张把它转载。”把一个运输工具上装载的东西装到另一个运输工具上。
原创
最早创作;首创:~精神|~歌曲。
域名
企业或机构在互联网上注册的名称,是互联网上企业或机构间相互联络的网络地址。
玉米
玉蜀黍的俗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海门物志》……米之有甲者,一名蜀黍。蜀粟音近,《本草》谓之玉蜀黍,今俗称玉米。”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五:“午后政工大队送来煮玉米,大喜过望,分享之。”
页面
书页面上。 茅盾 《子夜》三:“这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这本书的揭开的页面是一朵枯萎的白玫瑰!”
描述
描写叙述。 闻一多 《兽·人·鬼》:“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有个美妙的故事,必须向你们简略地描述。”
劫持
亦作“刦持”。要挟;挟持。《汉书·赵广汉传》:“司直 萧望之 劾奏:‘ 广汉 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此事能任得其人,则速弭山右之乱,次抚 关中 之师,危局尚可支拄。且以查办为名,更不致为众议所刦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 崇祯 叫大家起来,又戒他们不要受 黄道周 和 刘宗周 二人劫持,同他们一样目无君父,诽谤朝廷。”
传递
传送;辗转递送。《宋史·选举志二》:“入试日,一切不许传递。” 明 唐顺之 《公移》:“为此牌仰中军 倪禄 即便传递各营将士,一体遵守施行。”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司马相如》:“传递琴心作上宾,吹歔赋手藉阉人。”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门外有两个白长衫、黑缎子坎肩的仆人,屏声静气的在伺候传递着汤水。”特指考试时以纸片等私递作弊。《红楼梦》第六二回:“﹝ 湘云 ﹞见 香菱 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 香菱 ,教他説‘药’字。 黛玉 偏看见了,説:‘快罸他,又在那里传递呢。’”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传递之风, 闽 中最盛。”驿站。《旧唐书·良吏传下·宋庆礼》:“户庭可乐,彼独安於传递;稼穡为艰,又能实於军廩。”
标题
标识于器物或字画上的题记文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明 袁宏道 《送张西麓之任罗平》诗:“番牒多如篆,蛮歌乍似啼。僻乡名蹟少,慎勿厌标题。”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甚至于淫书都标题着‘警世之书’。”标明著作及其篇章的题目。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亦有事应可书,宜别标题,而古来作者,曾未觉察。” 明 唐寅 《折桂令》曲:“刚不到数行笺註,几个标题;早不辨了 周 书 汉 史,却倒读了者也乎之。” 巴金 《关于<父与子>》:“标题《父与子》就说明小说的内容。”
标签
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弇州 旧藏《汉书》,得之 吴中陆太宰 家, 宋 板 宋 楮,字画端重,是 赵文敏 故物。卷首画 文敏 像,标签字出 文敏 手。”《<艾青诗选>自序》:“怎能说我从不歌颂无产阶级--难道只有贴上‘无产阶级’四个字的标签才算是无产阶级吗?”
白帽
即白纱帽。《宋书·明帝纪》:“坐定, 休仁 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备羽仪。”参见“ 白纱帽 ”。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正伸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及薨, 四川 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车裂而 秦 人不怜, 武侯 则巷祭路哭,白帽成俗。”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 清 黄遵宪 《乌之珠歌》:“黄巾甫平白帽扰,战马每岁从周旋。”现代医务、饮食等行业的工作帽。 沈从文 《三三》:“坐了一会儿,出来了一个穿白袍戴白帽、装扮古怪的女人。”《新民晚报》1983.12.11:“别看这水饺摊是简陋的披棚,走进去一看,在工作的社员个个头戴白帽,身穿白服,桌净地洁。”
百度
1.百事;各种制度。); 2.犹百刻。指时间。); 3.多次。
左誉
左誉出自中国的古典文学。词调高韵胜,下笔有神,名重一时。其孙左文本,编次其词若干首,名《筠溪长短句》,今不传。
座客
在座的客人。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嵩 ( 薛嵩 )以歌送 红綫 ,请座客 冷朝阳 为词曰:‘採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每一演其撰剧,座客笑駡百端。”
驺虞
传说中的义兽名。《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毛 传:“騶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囿騶虞之珍羣,激麋鹿之怪兽。” 唐 皮日休 《相解》:“夫以凤为禽耶?凤则仁义之禽也。以騶虞为兽邪?则騶虞仁义之兽也。” 清 钱谦益 《太保曹公神道碑》:“騶虞之不杀,凤凰之不搏,仁也。”天子囿中掌鸟兽的官。《周礼·春官·锺师》:“凡射,王奏騶虞,诸侯奏貍首。” 贾公彦 疏:“今《诗》 韩 鲁 説:騶虞,天子掌鸟兽官。”一说,为“騶人”与“虞人”的并称。参阅 宋 戴埴 《鼠璞·驺虞》。古乐曲名。《仪礼·乡射礼》:“乐正东面命大师曰:‘奏《騶虞》间若一。’大师不兴。许诺,乐正退,反位,乃奏《騶虞》以射。”《墨子·三辩》:“ 周成王 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騶虞》。” 汉 张衡 《东京赋》:“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闋,《騶虞》奏。” 五代 谭用之 《寄孟进士》诗:“书回科斗江帆暮,曲罢《騶虞》海树苍。” 宋 郑樵 《<通志>总序》:“至 后汉 之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
缁衣
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自喜
1.亦作"自熹"。亦作"自憙"。); 2.自乐;自我欣赏。); 3.自己爱好。
自可
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自解
自我辩解;自作解说。《韩非子·难三》:“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 燕操 、 子罕 、 田常 之贼;知之,则以 管仲 、寺人自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臣 音 当先受诛,岂有以自解哉。” 清 李渔 《奈何天·总评》:“忽以奈何问天,天亦不能自解。”自求解脱;自行脱落。《庄子·大宗师》:“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史记·龟策列传》:“贤能令人战胜攻取,不能自解於刀锋,免剥刺之患。”《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 晨 遂收 杨 下狱,而械輒自解。”《明史·杨廷和传》:“给事、御史交章论 王琼 罪状,下詔狱。 琼 迫,疏訐 延和 以自解。”自请解职。《宋书·隐逸传·陶潜》:“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追凉
亦作“ 追凉 ”。乘凉;纳凉。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恰纔的追凉后雨困云淹,畅好是酣眠处粉腻黄黏。”见“ 追凉 ”。
赚煞
见“ 赚杀 ”。
竹枝
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 金陵 纪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尝有《秦淮竹枝》云:‘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疎树几行。不与行人綰离别,赋成 谢 女雪飞香。’”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这时《竹枝》已成了一种叙述风土的诗体了。”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株林
古地名。 春秋 陈国 夏氏 封邑,在今 河南 西华 西南。《诗·陈风·株林》:“胡为乎 株林 ,从 夏南 。” 朱熹 集传:“ 株林 , 夏氏 邑也。”一说为 株邑 之野。 马瑞辰 通释:“ 株 为邑名,林则野之别称。 昭 《续郡国志》曰:‘ 陈 有 株 邑,盖 朱襄 之地。’”犹树林,林木。 汉 应瑒 《报庞惠恭书》:“植鷺羽於苑丘,骋骏足於株林。”《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田田相如,鐇钁株林。” 李贤 注:“谓以铲钁去林木之株蘖也。”
竹簟
竹席。 唐 元稹 《竹簟》诗:“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宋 苏轼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 清 张养重 《竹枝词》:“ 蘄州 竹簟凉于水, 黄陂 葛巾细于纱。”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
周庠
周 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 曰校, 殷 曰序, 周 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指学校。《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为东宫奉经启》:“皇太子四术夙知,三善非学,犹復旁求儒雅,应物稽疑。业光 夏 校,德茂 周 庠。”
昼寝
白昼寝寐;午睡。《论语·公冶长》:“ 宰予 昼寝。” 唐 韩偓 《深院》诗:“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 竇旭 ﹞方昼寝,见一褐衣人立榻前,逡巡惶顾,似欲有言。” 郭沫若 《芍药及其它。<下乡去>三》:“礼堂里,总理遗像和遗嘱都已经撤消了。两名看守家具的卫兵,摆了两尊床,在那儿昼寝。”
周彻
周 代的赋税法。 清 林颐山 《经述·释井田一》:“ 郑 君《匠人》注以为 夏 用贡法, 殷 用助法, 周 彻即通用 夏 贡 殷 助法。”
中隐
指闲官。 唐 白居易 《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諠。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宋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閒胜暂閒。”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十诗》之五:“中隐冷官閒况味,归心无日不山林。”
终风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毛 传:“终日风为终风。”《韩诗》以终风为西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同云冒山,终风振壑。” 宋 黄庭坚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 明 何景明 《忧旱赋》:“既淫瘴之蔽天兮,忽终风之扬尘。”
至人
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论》:“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机 曰:“体尽於圣,德美之极,谓之至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夫 郑 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陟岵
1.《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因以"陟岵"为思念父亲之典。); 2.借指父亲。); 3.借指父亲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