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掘阅
谓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郑玄 笺:“掘閲,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 王先谦 集疏:“‘閲’、‘穴’字同。 宋玉 《风赋》:‘空穴来风’,《庄子》云:‘空閲来风’,是‘閲’即‘穴’也。”
觉苑
本谓佛所居的净土。借指僧院。 唐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招提何清浄,良牧驻轩盖。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宋 苏轼 《赐济阳郡王曹佾罢散兴龙节道场酒果口宣》:“卿位重戚藩,望隆耆德,归诚觉苑,增祝寿山。”比喻修行者的心境。 元 清珙 《闲咏》:“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
觉元
旧说中的脑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身神及诸神名异者:脑神曰觉元。”
绝域
极远之地。《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絶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絶域不可以力服,蛮貊不可以威摄。” 唐 赵嘏 《昔昔盐·一去无还意》诗:“良人征絶域,一去不言还。” 清 龚自珍 《漫感》诗:“絶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与外界隔绝之地。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邈彼絶域,幽邃窈窕。”
絶域
1.极远之地。); 2.与外界隔绝之地。
决狱
亦作“决狱”。判决狱讼。《管子·小匡》:“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 宾胥无 。”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在职之人,官无大小,悉不知法令,或有微言难晓,而小吏多顽,而使之决狱,无以死生委之,以轻百姓之命,付无知之人也。” 宋 曾巩 《上杜相公书》:“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穀,责治粟内史。”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裳》:“汝在 蜀 中,长於决狱,平反甚多,剖寃析枉,所活无算。”
爵踊
足不离地而跳。表示悲痛之极。爵,通“ 雀 ”。《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孔颖达 疏:“爵踊,似爵之跳也,其足不离於地也。”
绝缨
扯断结冠的带。据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载: 楚庄王 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 晋 与 楚 战,有 楚 将奋死赴敌,卒胜 晋 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絶缨盗马之臣赦, 楚 赵 以济其难。” 唐 陈子昂 《座右铭》:“ 秦穆 饮盗马, 楚 客报絶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絶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 宋 柳永 《迎新春》词:“香径里,絶缨掷果无数。” 清 无名氏 《韵香传》:“絶缨错舃,纸醉金迷,卜昼卜夜,欢乐未央。”
絶缨
1.扯断结冠的带。据汉刘向《说苑.复恩》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2.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
絶阴
1.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绝艺
卓绝的技艺。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徵伶皆絶艺,选妓悉名姬。” 宋 陆游 《题王仲信画水石横幅》诗:“岂是天公憎絶艺,一生憔悴向衡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既有此絶艺,便当挟此出游江湖间,料不须带着盘费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二公虽絶艺入神,然意存冲挹,雅人深致,使见者意消。”
絶诣
1.极高之造诣。
絶艺
1.卓绝的技艺。
攫醳
谓弹琴时琴弦一张一弛。语本《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 宋 苏轼 《听僧昭素琴》诗:“至和无攫醳,至平无按抑。”
决议
亦作“决议”。对议论做出决定。 唐 常衮 《授崔园左仆射制》:“尝决议于庙堂,早书勋于王府。” 元 虞集 《贺丞相墓志铭》:“有材良佐,布在行列,求其临事决议之际,必得其一言而后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少年聪黠,善驭士卒,诸台吉乐为之用, 宪皇帝 遂决议讨之。” 邹鲁 《中国同盟会》:“《总章》改良,须有会员五十人以上,或议员十人以上,或执行部提议於议事部,经议事部决议后,由总理开职员会修改之。”讨论后,由法定多数通过的决定。 毛泽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中央于二月中旬召开有各中央局负责同志参加的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各项重要问题,兹将决议要点通报如下。” 周恩来 《立三路线的理论基础》:“去年 中国 党接到国际十次大会的决议,说 中国 革命运动已开始了新的高潮。”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只要党委正式做决议,我想他是会服从的。”
决疑
亦作“决疑”。解决凝难问题;判断疑案。《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以为理。” 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 唐 白居易 《答卜者》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夫使者所以达主命,释仇讲好,决疑解纷。”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 嵩 在 建业 ,常诣 真諦 之弟子 法泰 决疑。”
决意
亦作“决意”。决计;拿定主意。《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我心决意吞併 赵氏 ,再有苦諫的,定行斩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準噶尔 自 光显寺 之败,决意请和。” 丁玲 《韦护》第一章:“于是他迟疑了一会,便决意留下了。”决定的意向;拿定的主张。 唐 唐彦谦 《汉嗣》诗:“ 汉 嗣安危繫数君, 高皇 决意势难分。”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第一场:“ 伯荪 的消息传来之后,我早已有了决意了。”犹绝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高宗 ﹞能决意於 太公 、 吕后 ,而不能决意於 戚夫人 。”
絶业
1.中断的事业。); 2.有非凡成就的事业或学业。); 3.指无后嗣继承的产业。
诀要
诀窍:深得其中~。
絶阳
1.阳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十月戊戌日为绝阳之日,诸事不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2.谓阳气隔绝。
决谳
指判案定罪的办法、条文。《史记·汲郑列传》:“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 汤 等数奏决讞以幸。”
绝学
弃绝学业。《老子》:“絶学无忧。”《庄子·山木》:“ 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 宋 苏轼 《和桃花源》:“躬耕任地力,絶学抱天艺。”失传的学问。《汉书·韦贤传论》:“ 汉 承亡 秦 絶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制宜。”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为去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 清 黄景仁 《董子读书台》诗:“ 广川 绍絶学,命世 伊 吕 儔。”谓造诣独到之学。 清 恽敬 《<说文解字谐声谱>序》:“若夫成一家之絶学,求前人之坠绪,开后来之精识。”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絶学
1.弃绝学业。); 2.失传的学问。); 3.谓造诣独到之学。
爵穴
城堞上的孔穴。其大仅可容雀,故名。爵,通“ 雀 ”。《墨子·备城门》:“城上为爵穴。” 孙诒让 间诂:“谓於城堞间为空穴,小仅容爵也。”一说,爵,通“ 爝 ”。爵穴为纳火的小洞。参阅 蒋礼鸿 《义府续貂·爵穴》。
絶绪
1.绝嗣,没有后代。); 2.指史事头绪中断,无人继续撰述。
觉星
星名。一名天棓。旧谓此星出主人间有兵争。《汉书·天文志》:“﹝岁星﹞赢东北, 石氏 ‘见觉星’, 甘氏 ‘不出三月乃生天棓’。”《晋书·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谓扫星……三曰天棓,一名觉星。本类星,末鋭长四丈。或出东北方西方,主奋争。”
蹶泄
见“ 蹶泄 ”。亦作“ 蹶洩 ”。苦枣的别称。《尔雅·释木》:“蹶泄,苦枣。” 郭璞 注:“子味苦。” 郝懿行 义疏:“蹶洩者,今 登莱 人谓物之短尾者为蹶洩……枣形肥短,故以为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苦枣》。
决泄
亦作“ 决洩 ”。除去壅塞,排放积水。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火耕水种,不烦人力,决泄任意,高下在心。” 晋 束晳 《广农议》:“云雨生於畚臿,多稌生於决泄。”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决洩有时,畎澮有度。” 宋 欧阳修 《论水入太社札子》:“及差兵匠併力先且决洩,戽出积水。”见“ 决泄 ”。
绝响
《晋书·嵇康传》:“ 康 将刑……索琴弹之曰:‘昔 袁孝尼 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絶矣。’”又《阮籍嵇康等传论》:“ 嵇 琴絶响, 阮 气徒存。”后因称中断散失之学术技艺为“絶响”。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 諶公 佑 ﹞古体乐府俱善,而於律体尤精。 唐 律絶响三百年,公自出机轴,扫空凡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河传》一调,最难合拍, 飞卿 振其蒙, 五代 而后,便成絶响。” 戴钧衡 《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是以古文之学, 北宋 后絶响者几五百年, 明 正 嘉 中 归熙甫 始克賡之。”指最高造诣的学问技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调出 广寒 ,声同钧乐,诚为絶响,惭步后尘。” 王西彦 《风雪》四:“真正的 谭 派要算 言菊朋 ,我听过他的《乌盆计》,不过也老了,他在 北平 是 谭 派绝响。”
絶响
1.《晋书.嵇康传》:"康将刑……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絶矣。'"又《阮籍嵇康等传论》:"嵇琴絶响,阮气徒存。"后因称中断散失之学术技艺为"絶响"。); 2.指最高造诣的学问技艺。
絶弦
1.亦作"絶弦"。); 2.断绝琴弦。《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此事种子书均有记载,文字略有不同。后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 3.指离弦之箭。比喻速度极快。
绝席
与他人不同席。独坐一席,以示尊显。《后汉书·王常传》:“七年,使使者持璽书即拜 常 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絶席。” 李贤 注:“絶席,谓尊显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乃称絶席之雄,直方之举耳。”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韩侂胄 ﹞自为太师、郡王,擅国命,絶席卿相。”
絶席
1.与他人不同席。独坐一席,以示尊显。
决隙
空隙。《史记·李斯列传》:“夫人生居世閒也,譬犹骋六驥过决隙也。”
觉悟
亦作“ 觉寤 ”。觉醒。《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 金 王若虚 《题<渊明归去来图>》诗:“ 靖节 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 巴金 《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引申为觉察。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 沙汀 《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比喻通情达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今儿我和 银凤 一路从四乡回来,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很正派。”自觉悔悟。《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復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启发;开导。《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於 齐 ,而以觉寤王心,而 吴国 犹世。” 汉 王充 《论衡·刺孟》:“谓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邇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 南朝 宋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於形骸。”《隋书·经籍志四》:“﹝ 释迦 ﹞捨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他的觉悟在你之先。”亦作“ 觉寤 ”。见“ 觉寤 ”。
觉寤
亦作“ 觉悟 ”。见“ 觉悟 ”。亦作“ 觉悟 ”。睡醒。《东观汉记·冯异传》:“我梦乘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后汉书·冯异传》作“觉悟”。《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式 忽梦见 元伯 玄冕垂缨屣履而呼…… 式 怳然觉寤,悲嘆泣下。”
绝物
谓断绝人事交往。《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絶物也。” 赵岐 注:“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受教命,是所以自絶於物。物,事也;大国不与之通朝聘之事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推阻既嫌絶物,应承实是羞人。”绝无仅有之物。《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想阁下 齐东村 一案,只有请 补翁 写封信给宫保,须派 白子寿 来,方得昭雪;那箇絶物也不敢过于倔强。”
絶物
1.谓断绝人事交往。); 2.绝无仅有之物。
崛岉
高耸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山峙以紆鬱,隆崛岉乎青云。” 张载 注:“崛岉乎青云,言此物上逮青云。” 唐 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鬱律崛岉兮,似 崑陵 之玉石;泮涣粲烂兮,象星汉之昭回。”
绝问
不通音问。《后汉书·儒林传下·赵晔》:“﹝ 赵曄 ﹞诣 杜抚 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絶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
絶问
1.不通音问。
厥尾
短尾。 宋 刘攽 《贡父诗话》:“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衣曰厥。”
觖望
不满;怨望。《史记·荆燕世家》:“今 营陵侯 泽 ,诸 刘 ,为大将军,独此尚觖望。”《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 駢 久觖望,至是大喜,贡赋不絶。”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发兵助温》:“闻得 苏峻 因有功不报,觖望图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臣愚以为重旗员则 汉 人觖望,重 汉 员则旗人亦觖望,不平则鸣,将何能靖。”企求;希望。《后汉书·臧洪传》:“今王室衰弱,﹝ 袁绍 ﹞无扶翼之意,而欲因际会,觖望非冀,多杀忠良,以立姦威。”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觖犹冀也。”《宋书·颜竣传》:“不如塞其端渐,杜其觖望,内修德化,外经边事,保境以观其衅,於事为长。”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公颇热中觖望, 韩旭亭 师尝曰:‘大器晚成,公无须躁进也。’” 章炳麟 《訄书·通法》:“凡 汉 世道路河渠之役,今难其费,彼举之径易者,无虑议院之效。后王觖望於斯制,如其初政,则因是也。”
絶望
1.断绝希望。); 2.极目远望。
爵土
官爵和封地。《东观汉记·阴兴传》:“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新唐书·封常清传赞》:“ 常清 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 元 丁复 《次韵噩无梦楩用堂吴中倡和佳什》:“ 刘郎 爵土方诸将, 严子 生涯老一裘。”指接受官爵和封地。《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
橛头
见“ 橛头船 ”。
趹蹄
旧传为瑞兽,君主仁孝则出现。《宋书·符瑞志下》:“趹蹄者,后土之兽,自能言语。王者仁孝於国则来, 禹 治水而至。”
矍踢
1.惊动貌。
抉剔
搜求挑取。 唐 裴延翰 《<樊川文集>序》:“其抉剔挫偃,敢断果行,若誓 牧野 ,前无有敌。” 宋 苏舜钦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自顾屯钝极,出语少姿媚;抉剔虽强成,徒使肠胃沸。”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荀鹤》:“五声劳於呼吸,万象贪於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矣。”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抉剔史传,发挥经典。”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四》:“也许因为力求生动、流利的缘故罢,抉剔就不能深。”
决遂
即决拾。决,通“ 抉 ”。《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郑玄 注:“决,犹闓也,以象骨为之,著大臂指,以钩弦闓体也。遂,射韛也,以韦为之,所以遂弦也。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参见“ 决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