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俊乂
亦作“ 俊艾 ”。才德出众的人。《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孔 传:“谓天子如此,则俊德治能之士竝在官。” 孔颖达 疏:“乂,训为‘治’,故云‘治能’。 马 、 王 、 郑 皆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汉书·王褒传》:“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若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之君,获 稷 、 契 、 皋陶 、 伊尹 、 吕望 。” 宋 苏轼 《赐户部侍郎赵瞻陈乞便郡不允诏》:“朕褒显耆旧,取其宿望;养育俊乂,待其成材。庶前后相继,朝不乏人。”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夫立功名与保身家,二涂也;收俊乂与恤平人,二术也:竝行而不相悖也。”
峻药
猛烈的药物。 元 吴师道 《题岩岩斋诗为萧从周经历赋》:“屹流须砥柱,伐病宜峻药。”
均徭
明 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清 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俊彦
杰出之士,贤才。《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孔 传:“美士曰彦。”《后汉书·班固传》:“窃见故司空掾 桓梁 ,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踰矩,盖清庙之光暉,当世之俊彦也。” 前蜀 贯休 《送王毂及第后归江西》诗:“ 太宗 罗俊彦,桂玉比光辉。”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新起的一代俊彦……如朝霞烂熳。”
袀袨
纯一黑色祭服。《淮南子·齐俗训》:“尸祝袀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 高诱 注:“袀,纯服;袨,墨斋衣也。”
军须
军需。《北史·韩麒麟传》:“ 麒麟 上义租六十万斛,并攻战器械,於是军须无乏。” 唐 杜牧 《感怀》诗:“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兇器。”《金史·章宗纪三》:“农民困于军须。”参见“ 军需 ”。
俊秀
才智杰出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 李元礼 ,不畏强御 陈仲举 ,天下俊秀 王叔茂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鲁肃 、 诸葛瑾 等始为宾客。”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 朱德 《新农村》诗:“后起青年多俊秀,秋高试马壮而肥。”才智杰出。 宋 叶适 《学校》:“ 崇观 间,以俊秀闻於学者,旋为大官。”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创建 求是书院 ,招俊秀生徒,研究中西科学。”秀美。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四折:“如此般蠢坌身子、麄奘腰枝,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莫名其妙地望了他一眼,看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容。”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明 代庶民纳粟入国子监者之称。《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清 代汉族官吏无出身者之称。《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 满洲 蒙古 汉 军曰閒散, 汉 曰俊秀。”
俊兄
对自己兄长的尊称。《汉书·韦玄成传》:“﹝ 韦玄成 ﹞作诗自劾责,曰:‘……茅土之继,在我俊兄,惟我俊兄,是让是形。’”俊兄,指其兄 韦弘 。
郡姓
一郡的大姓望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众议 薛氏 为 河东 茂族。帝曰:‘ 薛氏 , 蜀 也,岂可入郡姓!’” 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军兴
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周礼·地官·旅师》“平颁其兴积” 汉 郑玄 注:“县官徵聚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指战时的法令制度。《汉书·雋不疑传》:“﹝ 暴胜之 ﹞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颜师古 注:“有所追捕及行诛罚,皆依兴军之制。”《后汉书·章帝纪》:“有不到者,皆以乏军兴论。” 李贤 注:“军兴而致闕乏,当死刑也。”军事行动的开始。《商君书·垦令》:“而命其商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清史稿·礼志六》:“是时军兴,死事扬烈者踵起。”
军校
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
郡庠
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 元 王恽 《谒武惠鲁公林墓》诗:“清秩銓华省,羣英萃郡庠。”
钧弦
亦作“钩絃”。调弦。《列子·汤问》:“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 张湛 注:“安指调弦,三年不能成曲。”一本作“ 鉤弦 ”。 明 何景明 《说琴》:“虽使 伶伦 钧絃而柱指, 伯牙 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钧席
重要职位。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以至践清途,登钧席,皆此力耳。”
峻文
指苛细的法令条文。《史记·平準书》:“自 公孙弘 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 汉 相, 张汤 用峻文决理为廷尉,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赵高 以峻文决罪於内,百官以峭法断割於外。”《新唐书·封伦传》:“内以諂承主意,百官章奏若忤旨,则寝不闻;外以峻文绳天下,有功当赏,輒抑不行。”
郡望
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 陇西 李氏 、 太原 王氏 、 汝南 周氏 等。 明 杨慎 《丹铅总录·郡姓》:“虚高族望,起於 江 南。言今之百氏郡望,起於 元魏 胡 虏之事,何足为据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群望》:“自 魏 晋 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屏弃不齿,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 鲁迅 《呐喊·阿Q正传》:“第四,是 阿Q 的籍贯了。倘他姓 赵 ,则据现在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 陇西 天水 人也’。”
峻网
严密的法网。 唐高宗 《详定刑名诏》:“ 姬 训 夏 法,峻网备於三千; 秦 革 周 科,深文加於九族。”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 昇元 、 靖康 ,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 、 辛弃疾 为之。”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峻挺
挺拔。《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 吕延济 注:“峻,高也;挺,出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院有 普贤阁 ,回环十七峰绕之。背倚 白崖峰 ,右傍最高而峻挺者,曰 呼应峰 。”
钧天
天的中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 高诱 注:“钧,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记》:“钧天无人帝悲伤,謳吟下招遣 巫阳 。”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叚金版以制人兮,媚上帝於钧天。”引申为帝王。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岁费金钱亿万计,以储钧天之选。”“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钧天九奏,既其上帝。” 元 傅若金 《次韵元日朝贺》:“小儒未得随冠冕,遥听钧天隔綵霞。”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
均田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钧陶
用钧制造陶器。比喻造就。 宋 苏轼 《谢韩舍人启》:“将天下实被其钧陶,岂一夫独遂其私愿。”一本作“ 休功 ”。 元 雅琥 《送王继学参政赴上都奏选》诗:“参相登朝引列曹,三千硕士在钧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记王轸父家书事》:“臣瞻仰清光,钧陶圣化,心同犬马,愿攄报效之诚。”指秉持国政者。 宋 叶适 《贺叶丞相启》:“外合搢绅之公言,内慰钧陶之私愿。”
均摊
平均分摊。 唐 元稹 《同州奏均田状》:“又均摊左神策 郃阳 镇军田粟,及特放百姓税麻,及除去斛斗、钱草零数等利宜,分析如后。”《文献通考·田赋四》:“均税之法,县各以其租额税数为限。旧尝取蹙零,如米不及十合而收为升,绢不满十分而收为寸之类,今不得用其数均摊增展,致溢旧额,凡越额增数皆禁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九:“我的家庭,就是士的阶级,他也自然和大家均摊可怜的命运而绝对的破产了。”
钧台
古台名。亦名 夏台 。在今 河南省 禹县 南。《左传·昭公四年》:“ 夏啟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杜预 注:“ 河南 阳翟县 南有 钧臺陂 ,盖 啟 享诸侯于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泛指帝王游乐的台观。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逖听 钧臺 ,侧闻於帝乐。”
均台
夏 代监狱的别名。 汉 蔡邕 《独断》:“四代狱之别名: 唐 虞 曰士官,《史记》曰 皋陶 为理,《尚书》曰 皋陶 作士; 夏 曰均臺; 周 曰囹圄; 汉 曰狱。”
军台
清 设在 新疆 、 蒙古 西北两路的邮驿。专管军报和文书的递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故官吏有罪者,效力军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谈尔音 ﹞送家眷回乡,剩了个空人儿赴军臺效力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两位侍郎、京堂,更暗为援助,锻鍊成狱,把那都老爷革职,发往军臺。”
军所
军队驻地。《史记·萧相国世家》:“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广 请尉俱至军所而斩之。”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李宓伐南诏》:“时募兵击 南詔 ,人莫肯应募, 国忠 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袀睟
纯净不杂。睟,通“ 粹 ”。 汉 扬雄 《太玄·睟》:“阳气袀睟清明,物咸重光,保厥昭阳。” 司马光 集注引 陆绩 曰:“袀睟,犹纯粹也。”
钧驷
毛色纯一的驷马。《史记·平準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駟,而将相或乘牛车。” 司马贞 索隐:“天子驾駟马,其色宜齐同。” 明 李贽 《世纪总论》:“ 汉 初,天子不能具钧駟,虽欲不质可得耶。”
军司
官名。职为监军。《晋书·闵王承传》:“ 敦 寻构难,遣参军 桓羆 説 承 ,以 刘隗 专宠,今便讨击,请 承 以为军司,以军期上道。”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检责军司军户,盐如有隐漏,并準府县例科决。”
儁爽
才华出众,性格豪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武子 儁爽,恐不可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济 虽儁爽,自视缺然。”《北史·薛辩传》:“ 辩 幼而儁爽,俶儻多大略,由是豪杰多归慕之。”《新五代史·杂传·霍彦威》:“少遭兵乱, 梁 将 霍存 掠得之,爱其儁爽,养以为子。”
俊爽
英俊清朗。《晋书·裴楷传》:“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旧唐书·裴度传》:“ 度 状貌不踰中人,而风彩俊爽。” 茅盾 《动摇》:“但此时眉尖稍稍挑起,却又是俊爽英勇的气概。”雄健敏捷。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耿湋》:“诗才俊爽,意思不羣。”
钧枢
指国事重任。 唐 韩愈 《示儿》诗:“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均输
汉武帝 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史记·平準书》:“ 桑弘羊 为大农丞,筦诸会计事,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谓诸当所输於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吏於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均输平准就是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北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于 神宗熙宁 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宋史·王安石传》:“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宋史·食货志下》:“均输之法,所以通天下之货,制为轻重敛散之术,使输者既便,而有无得以懋迁焉。” 明 末的苛税之一。《明史·李自成传》:“是时, 秦 地所徵曰新餉,曰均输,曰间架,其目日增,吏因缘为姦,民大困。”古代仓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吴 两仓, 春申君 所造。西仓名曰 均输 ,东仓周一里八步。”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九章算术·均输》:“均输以御远近劳费。” 刘徽 注:“按:此均输,犹均运也。令户率出车,以行道日数为均,发粟为输。据甲行道八日,因使八户共出一车;乙行道十日,因使十户共出一车;计其在道,则皆户一日出一车,故可为均平之率也。”
军书
军事文书。《汉书·息夫躬传》:“军书交驰而辐凑,羽檄重迹而押至。”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军书既频召,戎马乃连跨。”《花月痕》第二回:“﹝ 韩荷生 ﹞曾在 秦王 幕府佐治军书。”有关军事、兵法的书。《汉书·王莽传下》:“ 莽 忧懣不能食,亶饮酒,啗鰒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復就枕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王俭 《七志》,一经典,二诸子,三文翰,四军书,五阴阳,六术艺,七图谱。”
捃拾
拾取;收集。《东观汉记·范丹传》:“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 唐 元稹 《高釴授起居郎制》:“富有文章,优於行实,捃拾匡益,殆无闕遗。” 杨刚 《读<爱国诗人杜甫传>》:“往往流于捃拾故事,编凑印象的半真半假之途。”
均势
力量相当。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昔 汉高 ……亲与 项羽 对争存亡,逮 羽 之死,哭临其丧,将以位尝侔尊,力尝均势。”力量平衡的态势。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这或是跳舞矫作姿态时,或是乘橇下峻坡时,他不得不步步勉力自求保持身量之均势。” 茅盾 《子夜》十四:“早就在他心头牵着的五六条线之外,现在又添了一条,他觉得再没有精力去保持整个心的均势了。”
军市
军中的市场。《商君书·垦令》:“轻惰之民,不游军市。”《三国志·吴志·潘璋传》:“征伐止顿,便立军市。”《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戊申, 孙行友 奏拔 易州 ,擒 契丹 刺史 李在钦 ,献之,斩於军市。” 胡三省 注:“军中有市,听军人各以土物自相贸易。”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就连军队驻屯处所也间或有‘军市’出现。”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军市十三星在参东南,天军贸易之市。” 唐 杨炯 《浑天赋》:“天弧直而狼顾,军市晓而鸡鸣。”
军实
军用器械和粮饷。《左传·宣公十二年》:“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 杜预 注:“军实,军器。”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君劝 安丰 种桑数十万株,垦田数千顷,置 歷阳 军实甚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尽获其驼马、甲仗、礮车、军实数百万。”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四分五裂之餘,兵连不解,则军实匱而内乱生。”战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 杨伯峻 注:“军实指 秦 囚。” 晋 左思 《吴都赋》:“数军实乎 桂林 之苑,饗戎旅乎 落星 之楼。”《周书·萧詧传》:“俘囚士庶,并为军实。”兵戎之事。《国语·楚语上》:“榭不过讲军实,臺不过望氛祥。” 韦昭 注:“军实,戎事也。”
俊士
周 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郑玄 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 孔颖达 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 唐 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 太平天囯 称补廪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才智杰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汉书·蒯通传》:“彼 东郭先生 、 梁石君 , 齐 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序》:“鳩聚本朝以来硕公、庞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干篇。”
俊赏
精于鉴赏,善于品评。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近 彭城 刘士章 ,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善于玩赏的人。 明 吴承恩 《花草新编序》:“盖从吾好,祇据家藏,呈诸俊赏,庶或有同余者乎。”快意的游赏。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 鸡林 俊赏,萧萧 鷲岭 之居。” 宋 姜夔 《扬州慢》词:“ 杜郎 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钧容
见“ 钧容直 ”。
军容
指军队和军人的礼仪法度、风纪阵威和武器装备。《司马法·天子之义》:“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文选·左思<吴都赋>》:“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 注:“军容,军之容表,言矛剑等也。”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军容雄朔漠,公望冠巖廊。”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史弼授中宪大夫制》:“矧乃职在庶蕃,何难整军容于牧马。”官名。军职。 南北朝 时已有。中 唐 后为观军容使的简称。《南齐书·桓康传》:“ 宋 大明 中,随 太祖 为军容。”《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阴阳不和,五穀踊贵,皆军容事,宰相何与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卑吏面奉军容处分, 裴秀才 非状元,请侍郎不放。”
菌人
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人。《山海经·大荒南经》:“有 盖犹之山 者……有小人,名曰菌人。”
君人
为人之君;统治人民。《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人君;国君。《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俊人
风度高雅的人;才德超卓的人。《南史·王规传》:“ 王威明 风韵遒上,神峰标映,千里絶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五行秀气,得之居多者为俊人。” 清 方苞 《谢季方传》:“然先君子所交,皆 楚 越 遗老、乡邦俊人。” 柳亚子 《呈谢老觉哉一律》:“落落 湖 湘 几俊人?怜他 黄 宋 早成尘。”
峻切
严厉。《梁书·萧景传》:“监局官僚,旧多骄侈, 景 在职峻切,官曹肃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若以理推,则新婚离别,若 少陵 所咏,近於征役峻切,势不得已,容有之也。”指文词、语言严正切直。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嵇康 ﹞颇似 魏文 ,过为峻切,訐直露才,伤渊雅之致。”《明史·陈于廷传》:“已,言諭德 顾天埈 素干清议,不宜久玷词林。语皆峻切。”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七章:“他( 陶弘景 )的诗,晓畅而峻切,虽不多,却都为珠玉。”
峻峭
高耸,陡峭。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苟所不逮者,虽日月丽天之炤灼, 嵩 岱 干云之峻峭,犹不能察焉。”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杨洞微》:“然东隔絶涧,南限羣峯,石壁峻峭几百步,不可越。” 巴金 《秋》四:“前面,一边是水阁,一边是峻峭的石壁。”指水势湍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袁山松 曰:‘二滩相去二里, 人滩 水至峻峭。’”比喻作风的严峻。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行己高简,风格峻峭,啸傲偃蹇,凌儕慢俗。”形容文笔刚劲有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凡此皆语短而意长,若他人必费尽多少言语摹写,此独简洁峻峭,而悠然深味,不见其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跋语不可多,多则冗,尾语宜峻峭,以其不可復加之意。”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唐宋派的文论》:“在当时,‘文必 秦 汉 ’的口号,事实上是同江西诗人之讲句法诗律是同样的纯艺术的观点,而且也是同样的手法,都是想用古硬雄厚峻峭的风格来振起痿痺。”
俊俏
美丽;漂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幇衬的勤儿,与 十娘 一双两好,情投意合。”《红楼梦》第七回:“果然带来了个后生,比 宝玉 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似更在 宝玉 之上。”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七章:“在搭衣服的绳子上挂着的笼子里,有两只俊俏的白玉鸟。”
桾櫏
果木名。古代柿子原始栽培种。也叫梬枣、软枣。实小而长,形如瓠,干熟则呈蓝黑色,可食,亦可入药。晋 左思 《吴都赋》:“平仲桾櫏,松梓古度。”一本作“ 君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