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桀立
耸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今城内东侧,犹有山亭桀立,陵阜高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华不注山 ,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
杰立
卓立;杰出。 唐 薛收 《骠骑将军王怀文碑铭》:“故俶儻不羈之才,英奇杰立之士,遑遑重志业,落落建功名。”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 程侯 晚相遇,与语才杰立。”耸身而立。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巖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高耸。《宋史·夏侯嘉正传》:“若今所谓 洞庭 者,杰立而孤,廓然如无区,其大无徒。”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杰立数千仞,登顿二十里。”
接篱
1.见"接?"。
孑立
独立无依;孤立。《后汉书·苏不韦传》:“岂如 苏子 单特孑立,靡因靡资。” 晋 李密 《陈情事表》:“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志觅封侯,孑立难谋不自由。何幸相逢萍水,飞舄遥临,光賁遐陬。” 清 赵翼 《六哀诗·父执杭应龙先生》:“繄余少偏孤,孑立四无倚。”
介立
卓异独立。 汉 张衡 《思玄赋》:“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羣而介立。”旧注:“介,特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物尚孤生,人固介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其山平地介立……峻石孤峙,不託势以自远。”谓操守清高。《后汉书·乐恢传》:“性廉直介立,介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晋书·吴隐之传》:“弱冠而介立,有清操。”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介立实吾弟,济时肯杀身。”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介立或有,恒久则难,敷教翊化,实邦之翰,敢契贞石,以励后昆。”
嗟来
叹词。来,语助。《庄子·大宗师》:“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嗟来之食”的略语。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夫嗟来而招之,投而与之,乞者犹不取也。”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乐羊子妻》:“志士不饮 盗泉 ,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参见“ 嗟来之食 ”。
解库
当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江 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 江 南人谓为质库,然自 南朝 已如此。” 元 锺嗣成 《四福·富》曲:“解库槽房,碾磨油坊。锦千箱,珠论斗,米盈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袁翁》:“翁忿然曰:‘恨我一时在困苦中耳,苟有日发迹,誓亦开一解库,彼时虽有人将死孩儿来质,亦必质之矣。’”解缴国库。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十四:“请将艰运之 开州 等县折银解库,听兵领银自购,庶民兵两便。”
结口
犹缄口。闭口不言。《后汉书·蔡邕传》:“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訕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捷口
利口,能言善辩。《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明王圣主取士以贤……非求颜色而取好服、捷口、容悦者也。”《宋书·邓琬传》:“﹝ 刘胡 ﹞出身郡将,捷口,善处分,稍至队主,讨伐诸蛮,往无不捷。”
借寇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巵。”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借口
以某事为理由。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人臣畏罪而不言,輒以是借口曰:‘上不吾信也。’”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请先析其疏中所借口者二事,而后发其机穽所在。” 巴金 《利娜》上:“我关在房里整整过了三天,借口说身子不舒服。”假托的理由。如:不能以时间紧为借口而降低工作质量。
结客
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汉书·祭遵传》:“﹝ 祭遵 ﹞尝为部吏所侵,结客杀之。” 唐 韩翃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诗:“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緑林。” 明 徐渭 《上督公生日》诗:“城下钓鱼怀漂母,堂前结客忆 周郎 。”指所结交的宾客。《后汉书·刘钧传》:“ 钧 欲断絶辞语,復使结客篡杀 久 。” 南朝 梁 何逊 《送褚部曹联句》:“君随结客去,我乃倦游归。”
桀俊
亦作“ 桀儁 ”。亦作“ 桀骏 ”。才能出众的人。《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大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 郑玄 注:“桀俊,能者也。”《吕氏春秋·孟秋》:“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儁。”《淮南子·人间训》:“而 越 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 秦 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 秦 人。”
竭蹶
亦作“ 竭蹷 ”。颠仆倾跌,行步匆遽貌。《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杨倞 注:“竭蹶,颠倒也。远者颠倒趋之,如不及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承平时,州县多闕官,得替还乡,未及息肩,已竭蹷入京。”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存仁之功,则有从容竭蹷之别。”尽力。 明 张煌言 《与某书》:“苟有利於国家,有益於桑梓,无弗竭蹶以告当事。”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捷径在目,斯不惮竭蹶以求之耳。”枯竭;匮乏。 蒋维乔 《中国教育会之回忆》:“时会员人数稀少,经济尤为竭蹶,发展殊难。”
孑孓
(jiéjué)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的卵在水中孵化出来的,体细长,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
介絶
1.隔绝。
街居
比喻处于要冲之地。《汉书·货殖传》:“ 雒阳 街居,在 齐 、 秦 、 楚 、 赵 之中,富家相矜以久贾,过邑不入门。” 颜师古 注:“言 雒阳 之地居在诸国之中,要衝之所,若大街衢。”
结局
犹结束;收场。 宋 叶适 《送程传叟》诗:“去年无禾虽种菽,乞命只指今年熟。家人未可便喜懽,少待上司催结局。” 元 赵善庆 《朝天子·送春》曲:“药栏春事已结局,无计留春住。”《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如怀疑刁狡呢,就託 齐河县 替他当堂公断一下,仍以私了结局。”指文学作品中情节的最后部分。 老舍 《我怎样写<二马>》:“先有了结局,自然是对故事的全盘设计已有了个大概,不能再信口开河。”
洁矩
谓行为端正,符合法度。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某谓士之洁矩厉行,施才业以拯世务者,非祗蹈道以为乐,上者覬声名,次者倖禄赏。”
拮据
劳苦操作;辛劳操持。《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 陆德明 释文:“ 韩 《诗》云:‘口足为事曰拮据。’”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 陈 远使外国,拮据军事。一日,方与 杨中丞 计议,忽焉中痰而卒。”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有子男五人,女四人,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艰难困顿;经济窘迫。 唐 杜甫 《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文物陪巡狩,亲贤病拮据。”《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手头不济,诸事拮据。”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林抚军奏疏》:“自 道光 三年水灾以来,岁无上稔,十一年又经大水,民力愈见拮据。” 冰心 《两个家庭》:“听说她的经济很拮据,债务也不能清理。”
戒具
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周礼·天官·小宰》:“以灋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 郑玄 注:“戒具,戒官有事者所当共。”
接境
地界相连,交界。《史记·晋世家》:“ 成王 曰:‘ 楚 远,更数国乃至 晋 。 秦 晋 接境, 秦 君贤,子其勉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谑语》:“初仕为 邹平 知县,县与 章丘 接境。”接近地界。 宋 梅尧臣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诗:“过家礼耆旧,接境跪壶浆。”
借镜
见“ 借鑑 ”。
解巾
除去头巾。谓出任官职。《后汉书·韦彪传》:“詔书逼切,不得已,解巾之郡。” 李贤 注:“巾,幅巾也。既服冠冕,故解幅巾。”《北史·裴侠传》:“ 魏 正光 中,解巾奉朝请,稍迁 义阳 郡守。” 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解巾捧檄。”
嗟金
指嗟来的财物,不当接受的施舍。《宋书·袁淑传》:“以不邪之故,而贫闻天下,寧有昧夫嗟金者哉。”参见“ 嗟来之食 ”。
节解
1.旧时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酷刑。); 2.草木枝叶残谢脱落。); 3.谓乐曲节奏分明。); 4.剖开竹节。喻顺利无阻。
节节
逐次;逐一。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花比妇人尚矣,盖其於类为宜,不独在颜色之间; 山谷 易以男子,有以见其好异之僻; 渊材 又杂而用之,益不伦可笑。此固甚紕繆者,而 惠洪 乃节节嘆赏,以为愈奇。”《明史·谭纶传》:“ 纶 沉毅知兵……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六:“九日已经听说赤军节节战胜。”犹处处。 清 戴名世 《药身说》:“余所尝备极天下之苦,一身之内节节皆病,盖宛转愁痛者久矣。”《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老残 一看,节节青紫,不免肚里叹了一口气。”整饬貌。《大戴礼记·四代》:“子曰:‘……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见才色脩声不视,闻怪物恪命不改志。’”象声词。《宋书·符瑞志中》:“凤凰者,仁鸟也……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
湝湝
水流貌。《诗·小雅·鼓锺》:“鼓钟喈喈, 淮水 湝湝。” 毛 传:“湝湝,犹汤汤。” 清 孙枝蔚 《过安丰盐场作》诗:“蒲青露白水湝湝,斜日春风动客怀。”寒凉。《说文·水部》:“湝,水寒也。《诗》曰:‘风雨湝湝。’” 段玉裁 注:“今《郑风》祗有‘风雨凄凄’,《邶风》传曰:‘凄,寒风也。’ 许 引《诗》证寒义,所据与今本异。”
桀桀
草盛而高貌。《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桀桀。” 毛 传:“桀桀,犹骄骄也。” 马瑞辰 通释:“按《説文》:‘揭,高举也。’此章‘桀桀’即‘揭揭’之叚借,义亦为高,故传云:‘桀桀,犹骄骄也。’”
揭揭
长貌;高貌。《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庶姜孼孼,庶士有朅。” 毛 传:“揭揭,长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服觉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王逸 注:“揭揭,高貌也。” 清 钱谦益 《丁氏坟前石表辞》:“ 茅 为世家,族大而贵;揭揭都水,为时职志。”动摇不定貌。疾驰貌。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小过》:“猋风忽起,车驰揭揭。”
接界
交界。《战国策·齐策一》:“且夫 韩 魏 之所以畏 秦 者,以与 秦 接界也。” 汉 王充 《论衡·诘术》:“民间之宅,与乡、亭比屋相属,接界相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八月十日至 伊西洱库尔淖儿 ,乃 拔达克山 部落接界处也。”
捷捷
举动敏捷貌。《诗·大雅·烝民》:“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孔颖达 疏:“举动敏疾之貌。行者或苦於役,则行动迟缓,故言捷捷,以见其劝乐於事也。”贪食貌。引申指贪得。《孔子家语·五仪》:“ 哀公 问於 孔子 曰:‘请问取人之法。’ 孔子 对曰:‘事任於官,无取捷捷,无取钳钳,无取啍啍。捷捷,贪也。’” 王肃 注:“捷捷而不已食,所以为贪也。”巧言貌。《诗·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谋欲譖言。” 陆德明 释文:“捷捷,读如字,又音妾。”《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便便可以动心,捷捷可以乱德。”
截截
巧辩貌。《书·秦誓》:“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辞。” 孔颖达 疏:“截截犹察察,明辩便巧之意。”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笑彼纷纷乳臭,标胜气于眉稜;亦且截截諞言,夸清班于颊舌。”整齐貌。 宋 王浍 《河之坊》诗:“河之坊矣,截截其平。”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东文场,西文场,齐截截,分定了一二三场。”
孑孑
特出、独立貌。《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 朱熹 集传:“孑孑,特出之貌。” 陈奂 传疏:“孑孑,犹桀桀,特立之意。”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孑孑三旐,连舳归飞,遥遥 百越 ,经途瞻叹。” 宋 司马光 《送茹屯田孝标知无为军》诗:“叠鼓鸣鐃迎候新,军牙孑孑倚 淮 津。”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今 绪 猜刻不仁,妄杀无辜,军中孑孑者受诛且尽,子须眉若神,骑射絶伦,又为前锋,吾窃为子危之!” 胡三省 注:“孑孑,特立之貌。” 宋 沉辽 《宋太子中舍张传师墓志铭》:“盖君不以孑孑为誉,而识者默知其为能。” 清 顾炎武 《与任钧衡》:“兄至今日而能孑孑不随流俗,竟作羲皇上人,知所得实深。”孤单,孤寂。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而我抱重罪,孑孑万里程;亲戚顿乖角,图史弃纵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小溪县令妾》:“妾穷独难久处,四顾孑孑,更无亲戚可依,晓夕思之,惟有一死。” 清 李渔 《巧团圆·梦讯》:“小生 姚继 ,字 克承 , 楚 之 汉阳 人也。幼失二亲,长无一时,孑孑孤行于世上,亭亭独立于人前。”细行,小惠。 唐 韩愈 《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凡有字人之责者,幸勿谓煦煦孑孑,薄而不为也。”倏忽,突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秀才 ﹞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輒无礼,拄杖何在,可击之!’其僧房门后有笻杖孑孑跳出,连击其僧。”犹汲汲。急切、努力从事貌。 宋 曾巩 《王容季墓志铭》:“﹝ 容季 ﹞为人自重,不驰骋衒鬻,亦不孑孑为名。”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至 朱子 之学,其榘度绳尺与圣人之教皆一辙焉,惟兢兢然孑孑然自拔於禪。”蹙迫,艰难。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直隶 终年亢旱,去秋未种宿麦,今岁夏收失望,疆吏对此,如坐鍼毡,公私孑孑,都无好怀。”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终岁所征以供地方留支之费、及水陆经制兵餉,尚觉孑孑不遑。”
嗟嗟
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嗟唶
悲叹。《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脣嗟唶之祸。”赞叹。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未尝不反復欣慕,继以嗟唶,以谓 三代 君臣,不知曾有如此周旋议论否?”
喈喈
象声词。禽鸟鸣声。《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三:“沉卧失晓旦,喈喈闻鸣鸡。”象声词。钟、铃等的声音。《诗·小雅·鼓钟》:“鼓鐘喈喈, 淮水 湝湝。”《诗·大雅·烝民》:“四牡騤騤,八鸞喈喈。” 茅盾 《子夜》九:“警笛声接连喈喈地叫。”象声词。啼哭声。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六:“江湖有故庄,小女啼喈喈。”和洽。《尔雅·释训》:“噰噰喈喈,民协服也。” 汉 扬雄 《太玄·众》:“躆战喈喈,恃力作王也。”风雨疾速貌。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穹苍真漠漠,风雨漫喈喈。”
劫劫
犹汲汲。匆忙急切貌。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餘。” 宋 苏轼 《醉僧图颂》:“人生得坐且稳坐,劫劫地走觅甚么。” 清 惠周惕 《从赤城至国清寺》诗:“念昔平生俱道长,行驂劫劫无停鞭。”犹世世。 唐 白居易 《画水月菩萨赞》:“生生劫劫,长为我师。” 唐 贾岛 《赠无怀禅师》诗:“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明 方以智 《东西均·三徵》:“如此而原始要终,三世之故莫明於此。曰过去者,昨日而已;曰未来者,明日而已。更元其元,犹时其时也。刼刼如是,尘尘如是。”
介洁
耿介高洁。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介洁而无政事者,非拨乱之器。” 宋 苏舜钦 《王公行状》:“公刚峭介洁,而性仁厚,果於义断,论者谓有烈祖之风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呼天目鬼神自列之辞,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皆出乎至性,忠厚介洁得风人之义。” 清 王晫 《今世说·方正》:“﹝ 翁逊 ﹞介洁方正,虽贵游至其门,弗见也。”
介介
分隔;离间。 汉 刘向 《九叹·惜贤》:“进雄鳩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王逸 注:“谗人尚復介隔蔽而障之。”细微。介,通“ 芥 ”。《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緜緜,祸之生也介介。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后汉书·马援传》:“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李贤 注:“介介犹耿耿也。”《云笈七籤》卷八七:“当其所争也,奋劒振鋭,冒严陷凶,不违矢刃之屠,不顾性命之没,父子兄弟不暇相格,故胡可以介介是非绳墨而欲以裁之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山上一覲仙容,介介独恋是耳。” 庐隐 《海滨故人》:“她若不肯,当然作罢,但请她不要以此介介,始终保持从前的友谊好了。”有害。 汉 扬雄 《太玄·傒》:“次七,傒祸介介,凶人之邮。” 范望 注:“介介,有害也。”孤高耿直,有节操。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鲁二儒》诗:“介介若人,特为贞夫。” 逯钦立 注:“介介,耿介孤高。” 唐 韩愈 《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法曹之终,诸子实幼,煢煢其哀,介介其守。” 明 李东阳 《明故兵部武选员外郎郭君墓表》:“ 器之 ,予同学生,其人篤厚和易,而中介介有分别,勃然嚮於义。”形容固守不变,坚定不移。《荀子·儒效》:“介介兮其有终始也。” 梁启雄 简释引 王念孙 曰:“介介,坚固貌。固守不变,终始如一。”象声词。《素问·欬论》:“心欬之状,欬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宣城冤梦》:“﹝ 李南金 ﹞夜中惊魘,叔呼之不应,撼之数十,但喉中介介作声。”
解交
汉 代百官交拜之礼。官员调任对拜而去,称“解交”。《宋书·百官志上》:“入坐丞郎初拜,并集都坐,交礼。迁,又解交。 汉 旧制也。”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补遗》:“迁日又集,对拜而去,谓之解交也。”解送交纳。 清 方苞 《请复河南漕运旧制札子》:“谨查 浙江 漕米, 宁 绍 等八府,不分远近,均以中隔 钱江 ,例徵折色,解交粮道於 嘉 湖 水次採买兑运。”
结交
与人交往,建立情谊。《管子·小匡》:“公子 举 为人博闻而知礼,好学而辞逊,请使游于 鲁 ,以结交焉。”《文选·苏武<诗>之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刘良 注:“结交为友,情亦相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实则布散徒党,结交婢媪,代为刺探隐事,以售其欺。” 茅盾 《昙》二:“父亲是早已想利用她来结交权贵,姨太太又乘机构煽,他们都顶着礼教的大帽子来坑害她。”
揭骄
放肆自得。《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睨驍媒之变态。” 徐爰 注:“揭骄,志意肆也……《楚辞》,‘揭骄’字作‘拮矫’。” 李善 注:“《楚辞》曰:‘意恣睢以拮矫。’ 王逸 曰:‘纵心肆志,所意愿高也。’”
接脚
见“ 接脚 ”。亦作“ 接脚 ”。旧时指选人冒死人之名应选。《旧唐书·韦陟传》:“﹝ 韦陟 ﹞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闕员既少,取士良难,正调者被挤,伪集者冒进。”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上》:“ 贞元 四年八月吏部奏……因此人多罔冒,吏或诈欺,分见官者,谓之‘擘名’;承已死者,谓之‘接脚’。”见“ 接脚夫 ”。紧跟着。《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朱源 ﹞道罢起身,众人接脚随去,议了一百两财礼。”
节将
持节的大将。泛指总军戎者。《陈书·高祖纪下》:“若乐随 临川王 及节将立效者,悉皆听许。”犹节帅。 唐 元稹 《立部伎》诗:“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企羡》:“ 唐 初选尚,多於贵戚,或武臣节将之家。”
接见
犹会见。《仪礼·丧服》:“传曰:何以繐衰也。诸侯之大夫,以时接见乎天子。” 郑玄 注:“接,犹会也。诸侯之大夫以时会见於天子而服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时 苗给事 及 杜黄门 同时为吏部知銓。将出门, 延龄 接见,採侦二侍郎口气。”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足下谓僕所接见者,少不能副遐陬僻壤之望,因欲著书以化之。” 清 薛福成 《豫筹各国使臣合请觐见片》:“凡各国使臣初到一国驻扎之时,其君主无不接见,慰劳数语以示优待。”《<艾青诗选>自序》:“不久,我得到 周恩来 同志的接见。”
借鉴
《淮南子·主术训》:“夫据榦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借明於鑑以照之,则寸分可得而察也。” 高诱 注:“鑑,镜也。”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人目短於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后因以“借鑑”或“借镜”比喻把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借来对照学习或吸取。 秦牧 《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有本有则’,借鉴、扬弃的道理,不仅对于诗歌是重要的,对于其他一切文学体裁的创作,我想,也都是重要的吧!” 秦牧 《艺海拾贝·南国盆景》:“艺术各部门总是可以互相借镜的。”比喻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解驾
停车驻马。《后汉书·郭躬传》:“ 汝南 有 陈伯敬 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南史·刘湛传》:“﹝ 湛 ﹞善论政道,并諳前代故事,听者忘疲。每入 云龙门 ,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参见“ 解鞅 ”。去世的婉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 太元 元年,解驾违世。”
解甲
脱下战衣。指军事行动间歇期间的休息。《吴子·料敌》:“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南史·宋纪上·武帝》:“帝驰还 石头 ,斩 徐赤特 。解甲久之,乃出阵於 高塘 。”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郭晞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譁者死。’”《水浒传》第八六回:“ 宋江 、 卢俊义 同 吴用 、 公孙胜 并马回寨,将息三军,解甲暂歇。”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荷戈不解甲,挽粟仍飞芻。”指武将辞免官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於是解甲归宗,释兵返族。”放下武器,投降。 前蜀 花蕊夫人 《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寧无一箇是男儿?”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 胡公 ( 胡深 )受 石抹公 国士之遇,既解甲内附,而又献谋以取 处州 。”指草木种籽开裂生芽。语出《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汉 扬雄 《太玄·释》:“阳气和震,圜煦释物,咸税其枯,而解其甲。” 范望 注:“阳气温暖,万物咸税枯解甲,而生於太阳之中也。”
结跏
见“ 结跏趺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