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巾车
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 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 绪 数巾车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指有帷幕的车子。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 清 赵翼 《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郑玄 注:“巾车,车官之长。”《周礼·春官·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马,巾车脂辖。” 杜预 注:“巾车,掌车。”
金阊
苏州 有 金门 、 阊门 两城门,故以“金閶”借指 苏州 。 明 袁宏道 《与兰泽云泽叔书》:“ 金閶 自繁华,令自苦耳。” 清 李玉 《清忠谱·谱概》:“假旨横行緹骑,不平事,震动 金閶 。” 清 冯桂芬 《重修吴县学记》:“所辖 金閶 内外,比屋连甍,通闤带闠。”
金蟾
金色的蟾蜍。 前蜀 杜光庭 《题北平沼》诗:“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明 何景明 《嫦娥图》诗:“玉宇琼楼闭早秋,金蟾银兔啼寒夜。” 马健翎 《十二把镰刀》:“磞--磞打的欢,好像 刘海 戏金蟾。”蟾蜍形金属香器的鼻纽。亦借指香器。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叶葱奇 注:“ 清 陈帆 曰:‘ 高似孙 《纬略》引此句,云是香器,其言鏁者,盖有鼻纽,施之於帷幬之中也。’案‘鏁’即锁的异体字,此指熏鑪。熏鑪蟾口有小机纽管开闭,所以称为锁。”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语本 汉 张衡 《灵宪》:“ 羿 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 姮娥 窃之以奔月……遂託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明 高启 《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塚理声秋不晓。”
金蝉
汉 侍中、中常侍冠饰。金取坚刚,蝉取居高饮洁。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剑履殊礼表》:“金蝉緑綬,未能蔼其采。”《北史·魏任城王云传》:“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居玉鉉,拥金蝉。”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古代妇女所用金色蝉形的贴面饰物。 唐 李贺 《屏风曲》:“团迴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前蜀 薛昭蕴 《小重山》词:“金蝉坠,鸞镜掩休妆。”蝉的美称。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衣妆改换,脱壳效金蝉。”
金策
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 《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唐 白居易 《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 唐 权德舆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明 高启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之二:“应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飞。”
金册
古代称记载国史的史册。《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殁则勒洪伐於金册。” 李周翰 注:“玉牒、金册,并国史也……谓生死必须垂名记功於史册,以示天下,传於后代也。”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茂冠人彝,濬雅量于玉渊,耀华勋于金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泰山没字碑》:“史传封禪有金册石函,金泥玉检,此非其石函乎!”金箔制的册封诏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又有金册、玉册。玉册长六寸餘,宽约四寸,页厚二分,边刻龙文,面书‘敕封达赖剌麻玉册’……金册大小如之,亦十五页,而联其脑,如展书者矣。”
今草
草书的一种。 汉 代流行的草书称章草, 晋 以后发展为笔画相连的草书新体,称为“今草”,以别于“章草”。《法书要录》卷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上·章草》:“章草之书,字字区别; 张芝 变为今草,如其流速,拔茅其茹,上下牵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两 汉 文字除 汉元帝 时, 史游 作章草, 东汉 末, 张芝 作今草(章草各字独立,今草前后字相连)……其余沿用 秦 文字,并无新创。”
禁藏
帝王宫中的库藏。《史记·平準书》:“而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駟,出御府禁藏以赡之。”按,《汉书·食货志下》载此事,作“禁臧”。《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又悉天下义仓及丁租、地课易布帛,以充天子禁藏。”
金蚕
金铸的蚕。古代帝王的一种殉葬品。《后汉书·张奂传》“奢非 晋文 ” 李贤 注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永嘉 末,发 齐桓公 墓,得水银池金蚕数十箔。” 唐 许浑 《懿安皇太后挽歌词》:“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 清 蒋士铨 《一片石·梦楼》:“金蚕玉珮,多是野人锄,难觅 周 官墓。”传说中的金色蚕。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弥罗国 ﹞有桑,枝干盘屈,覆地而生,大者连延十数顷,小者荫百亩。其上有蚕,可长四寸,其色金,其丝碧,亦谓之金蚕丝。”
进步
向前行步。《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陈元弘 进步向前,称是‘ 汉 朝使命,北入 迴鶻 充册立使’。”《西游记》第五十回:“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把头蒙。”《再生缘》第二一回:“君王三呼忙进步,重重顿首谢天颜。”谓人或事物向前发展,比原来好。《朱子语类》卷四二:“为学须先寻得一箇路逕,然后可以进步,可以观书,不然则书自书、人自人。”《水浒后传》第三回:“不如同到 登云山 安身,再图进步。”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这地方到今日,已因为变成另外一种军事重心,一切皆用一种迅速的姿势,在改变,在进步。”适合时代要求,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只要是新的、进步的东西我都爱;旧的、落后的东西我都恨。”
禁步
1.旧时妇女挂在裙边的一种玉石或金属饰物。行走动裙则作响,有制止大步失礼行动的作用,故称。
禁兵
帝王宫中御用的武器。《汉书·佞幸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寳。” 汉 张衡 《西京赋》:“武库禁兵,设在兰錡。”犹禁军。 三国 魏 曹植 《东征赋》序:“ 建安 十九年,王师东征 吴 寇,余典禁兵卫宫省。”《宋书·天文志四》:“ 索头 攻略 青 、 冀 、 兖 三州,禁兵大出。” 宋 欧阳修 《原弊》:“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僱人荷之。”《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宫墙下站满了手持戟戈的禁兵。”
锦标
锦制的旗帜,古代用以赠给竞渡的领先者。后亦以称竞赛优胜者所得的奖品。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十五:“齐橈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宋 文天祥 《端午感兴》诗:“ 楚 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锦标就地铺,翠柳堦傍竖。”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里二泗》:“五月朔至端阳日,於河内斗龙舟,夺锦标。”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六:“可惜她不会踢足球,否则, 远东 的体育运动,她是有资格去获得锦标的。”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载, 唐 卢肇 与同郡 黄颇 齐名, 颇 富 肇 贫。两人同赴举,郡牧轻 肇 ,于离亭唯独饯 颇 。明年, 肇 状元及第而归,刺史惭恚,延请 肇 看竞渡, 肇 于席上赋诗曰:“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后即以“锦标”为状元及第之典。 宋 王禹偁 《赠状元先辈孙仅》诗:“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鶺鴒原。” 明 史沐 《刮地风·寿对山康太史》套曲:“取功名唾手如谈笑,占笼头夺锦标。”锦制的标识。《英烈传》第六十回:“其敕书用锦标玉轴,与各处有异。”
金篦
见“ 金鎞 ”。精美的锄土工具。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偃师县 有先朝上陵日,民献松二株,上以金篦亲栽於驛舍两廡之前,因号曰双松驛。”
矜愎
骄傲执拗。《后汉书·袁绍传》:“ 绍 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 晋 潘岳 《西征赋》:“值庸主之矜愎,殆肆 叔 於朝市。”
锦被
以锦缎为面子的被子。《三国志·吴志·蒋钦传》:“ 权 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晋书·列女传·羊耽妻辛氏》:“ 祜 尝送锦被, 宪英 嫌其华,反而覆之。”锦缎披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香山墺》:“出以锦被蒙其首,而跣足不袜。”
襟抱
襟怀抱负。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彼草莱稚子,齠齔童儿……安能犯騶驾,凌襜帷,首触威严,自陈襟抱?”《旧唐书·忠义传下·庾敬休》:“ 敬休 姿容温雅,襟抱夷旷,不饮酒茹荤,不邇声色。” 清 汪懋麟 《题金碧堂为赵银台玉峰》诗:“主人襟抱本洞达,虚窗之外围短垣。”《安徽文艺》1977年第1期:“补天手,中流柱,辅乾坤,忠心耿耿,襟抱坦荡絶纤尘。”喻指水流交会处。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维 汴州 河水自中注,厥初距河为城,其不合者诞置联锁於河,宵浮昼湛,舟不潜通。然其襟抱亏疏,风气宣洩,邑居弗寧,讹言屡腾。”
衿抱
襟怀,怀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太傅 谓子姪曰:‘中郎始是独有千载!’车骑曰:‘中郎衿抱未虚,復那得独有?’” 隋 张公礼 《龙藏寺碑》:“慈爱之旨,形於翰墨;哀慇之情,发於衿抱。”
金榜
亦作“ 金牓 ”。金色的匾额或姓名榜。《神异经·中荒经》:“中央有宫,以金为墙,有金榜,以银鏤题,曰:‘天皇之宫’。” 唐 王涯 《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之五:“玉兔宫前金牓出,列仙名。”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唐 刘禹锡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明 陈所闻 《端正好·赠焦弱侯太史》套曲:“自从你占金榜龙头发跡,向青琐鑾坡载笔。”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有如穷秀才,得意掛金榜。”
金版
亦作“ 金板 ”。天子祭告上帝镂刻告词的金属版。亦用以铭记大事,使不磨灭。《周礼·秋官·职金》:“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 郑玄 注:“鉼金谓之版。”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圣贤以此鏤金版而鐫盘盂。” 唐 陈子昂 《答制问事·招谏科》:“书之金板,万代有述。” 章炳麟 《訄书·忧教》:“志古之大,旅之金版。”传说 夏桀 杀 关龙逢 后地庭中所出之金版书。《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金版出地,告 龙逄 之怨。” 李善 注:“《论语阴嬉讖》曰:庚子之旦,金版剋书出地庭中,曰:臣族虐王禽。 宋均 曰:谓杀 关龙 之后,庚子旦,庭中地有此版异也。”兵书名。《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版本又作板。”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约《金版》、《六弢》之旨,箸五千言,以极其情。”用为书籍的代称。 明 孟称舜 《娇红记·妓饮》:“指点银瓶频索酒,倒翻金版共论文。” 欧阳光 注:“这里用为书籍的代称。”拍板的美称。 后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十:“离宫别院遶宫城,金版轻敲合凤笙。”
谨白
犹敬启,敬告。 南朝 宋 道高 《答李交州书》:“贫道言浅辞拙,语不宣心,冀奉见之日,当申之於论难耳。谨白。”《景德传灯录·南岳石头和尚<参同契>》:“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宋 王珪 《皇帝贺契丹皇后正旦书》:“专奉书陈贺,不宣。谨白。”
矜哀
1.哀怜。
杰作
出色的作品。 宋 陆游 《谢张时可通判赠诗编》诗:“流传到君愈卓犖,投我千篇皆杰作。”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然总不如 温庭筠 《晓行》诗‘鷄声茅店月,人跡板桥霜’,不著一虚字,而晓行景色,都在目前,此真杰作也。” 闻一多 《忆菊》诗:“我们祖国之秋底杰作啊!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呀!”泛指出色的制作。 沙汀 《代理县长》:“和许多惯常出门的人一样,代理县长自己能够弄菜。那最得意的杰作是麻婆豆腐、回锅肉和烘蛋。”用作反语。指精心策划的阴谋事件。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这无疑是 张 、 柳 、 何 、 谢 四大祕书的绞心杰作,而他们的用意也就不外是绞杀三厅。” 闻一多 《兽·人·鬼》:“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解组
犹解绶。《梁书·谢朏传》:“虽解组昌运,实避昏时。” 宋 梅尧臣 《和酬裴君见过》:“我昨谢铜章,解组犹脱屣。” 元 张可久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曲:“解组 汉 朝,寻诗 灞桥 ,策杖 临皋 。” 清 周亮工 《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午未之间,余以内召北行,中谗解组,载入 闽中 ,困于钳网。”
街卒
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友人 南阳 孔嵩 ,家贫亲老,乃变姓名,佣为 新野县 阿里 街卒。” 宋 刘攽 《送焦千之序》:“夫 东西汉 之时,贤士长者未尝不仕郡县也。自曹掾、书史、驭吏、亭长、门干、街卒、游徼、嗇夫,尽儒生学士为之,才试於事,情见於物,则贤不肖较然。”
节族
犹节奏。《荀子·非相》:“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絶。” 杨倞 注:“节奏久则废也。”《汉书·严安传》:“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族音奏。’节,止也;奏,进也。” 章炳麟 《四惑论》:“百昌之在恒沙世界,节族自然,盘旋起舞,合於度曲。”犹关节。节为骨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淮南子·泰族训》:“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理,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节奏
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礼记·乐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唐 裴铏 《传奇·元柳二公》:“有仙娥数辈,奏笙簧簫笛,旁列鸞凤之歌舞,雅合节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坎坎鼓我》:“‘依琴作坎坎之乐’,言其坎坎应节奏也。” 张长 《空谷兰》:“随着歌声的节奏,她们轻轻摇晃着身子,那么舒畅。”喻指均匀有规律的进程。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她觉得大自然的流转就是她自己的命运的节奏。” 冯雪峰 《关于主题》:“这剧本是有情节上的连贯性的,但在摄制时必须更着重思想情绪的发展与节奏。”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我跨上列车,心情是异乎寻常的,仿佛这紧张生动的生活节奏,将我全身的螺丝也拧紧了。”礼节制度。指有关礼仪的各种规定。《荀子·王制》:“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礪百姓,为是之日,而兵剸天下劲矣。”《荀子·富国》:“必将脩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於朝,百事齐於官,众庶齐於下。” 杨倞 注:“节奏,礼之节文也,谓上下皆有礼也。”
解字
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后汉书·儒林传下·许慎》:“ 慎 以‘五经’传説臧否不同,於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説文解字》十四篇,皆传於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地球万国,异文并列,审音、解字、联句、纂文之难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许地山 《春桃》:“因为他自己认得的也不算多,解字就更难了。”
解子
1.指解差。
借紫
唐 宋 时规定官员的服色,三品以上服紫,未至三品者特许服紫,称为“借紫”。 宋 王溥 《唐会要·内外官章服》“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詔”注:“ 天授 二年八月二十日,左羽林大将军 建昌王 攸寧 ,赐紫金带。九月二十六日,除纳言,依旧著紫带金龟。借紫自此始也。”《宋史·舆服志五》:“ 太宗 太平兴国 二年,詔朝官出知节镇及转运使、副,衣緋、緑者并借紫。知防御、团练、刺史州,衣緑者借緋,衣緋者借紫;其为通判,知军监,止借緋。”《宋史·舆服志五》:“或为通判者,许借緋;为知州、监司者,许借紫;任满还朝,仍服本品,此借者也。”
介子
古代宗法,长子为宗子,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祭於家庙,庶子则称介子。介,副。以示不敢僭越宗子。《礼记·曾子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 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楶棁
柱头斗拱与梁上短柱。清 唐孙华 《种树》诗:“材不任楶棁,菌蠢无华滋。”参见“ 楶棁之材 ”。
解装
卸下行装。《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天子乃輟驾迴虑,息徒解装。” 李周翰 注:“解息徒卸装具。”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游径山》:“解装投锡不復去,纷纷四合来乌鳶。” 清 钱谦益 《瑞光寺兴造记》:“先君停舟解装,与 远公 逢迎笑言之状,显显然在心目间。”
戒装
1.准备行装。
结撰
结构撰述。《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洪兴祖 补注:“撰,述也,定也,持也。” 朱熹 集注:“谓结述其深至之情思。”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其文章近於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於有无之间,以徵其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所谓文,构思结撰,出於未然,乃因字以成文。” 朱自清 《背影》序:“诗的字句、音节,小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律(广义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须精心结撰,方能有成。”指园林建筑的构思及布局。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今有人焉,拥数万金而谋起一大宅……是宅也,必非凭空结撰,如海上之蜃,如三山之云气,以为楼臺,将必有所託基焉。”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想见匠心结撰劳,起稿或经四五易。”
楬橥
标志,植木以作表记。《周礼·秋官·职金》“楬而璽之”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楬櫫。”《说文·木部》:“楬,楬櫫也。” 段玉裁 注:“楬櫫, 汉 人语, 许 以 汉 人常语为训,故出櫫字於説解。”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前世作述,其篇题多无义例,《和氏》《盗跖》,以人名为符号,《马蹄》《駢拇》,以章首为楬櫫。” 章炳麟 《訄书·丙午与刘光汉书》:“《左氏》初行,学者不得其例,故傅会《公羊》以就其説……诸儒后始专以五十凡例为楬櫫,不復杂引二传。”标明,揭示。 陈独秀 《敬告青年》:“当代大哲,若 德意志 之 倭根 ,若 法兰西 之 柏格森 ,虽不以现时物质文明为美备,咸楬櫫生活问题,为立言之的。”
揭橥
标志。 章炳麟 《文学说例》:“前世箸述,其篇题多无义例。《和氏》、《盗跖》,以人名为符号;《马蹏》、《駢拇》,以章首为揭櫫。”揭示;显示。 孙中山 《革命原起》:“盖彼辈皆新从内地或 日本 来 欧 ……予於是乃揭櫫吾生平所怀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号召之。”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然代议政治之施行,又非可徒揭櫫其名,而涣汗大号於国人之前,遂以收厥成功者。”
借箸
《史记·留侯世家》:“ 食其 未行, 张良 从外来謁。 汉王 方食,曰:‘ 字房 前!客有为我计橈 楚 权者。’具以 郦生 语告,曰:‘於 子房 何如?’ 良 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汉王 曰:‘何哉?’ 张良 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藉,《汉书·张良传》作“借”。箸,筷子。后因以“借箸”指为人谋划。 唐 杜牧 《河湟》诗:“ 元载相公 曾借箸, 宪宗皇帝 亦留神。” 元 冯子振 《鹦鹉曲·四皓屏》:“借箸筹灭 项 兴 刘 ,到底学神仙去。” 茅盾 《杂感二题·又一副嘴脸》:“ 日本 武士,对于 中国 的这些‘好心肠的老实人’之谆谆劝告,借箸代谋,大概并不领情,大概在暗笑。”亦作“ 借筯 ”。 唐 柳宗元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吾子歷览古今之变,而通其得失,是将植密画於借筯之宴,发羣谋於章奏之笔。”《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陛下虽前席问计,羣臣欲借筯出奇,以臣料之,恐无及也。”
借筯
见“ 借箸 ”。
借助
取得别的人或事物的帮助。《左传·襄公四年》:“ 鄫 无赋於司马,为执事朝夕之命敝邑,敝邑褊小,闕而为罪,寡君是以愿借助焉。” 杜预 注:“借 鄫 以自助。”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困於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 毛泽东 《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芥舟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陆德明 释文:“芥,小草也。”后因以“芥舟”比喻小舟。 唐太宗 《小池赋》:“牵狭镜兮数寻,泛芥舟而已沉。”
桀纣
夏 桀 和 商 纣 的并称。相传都是暴君,故后用以泛指暴君。《孟子·离娄上》:“ 桀 紂 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楚辞·离骚》:“何 桀 紂 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唐 韩愈 《读<墨子>》:“儒墨同是 尧 舜 ,同非 桀 紂 。”
扢皱
皱缩。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厌的早扢皱了愁眉。” 元 高文秀 《黑旋风》楔子:“眉儿镇常扢皱。”《雍熙乐府·醉花阴·仕女围棋》:“霎时间变化多,颠倒把双眉扢皱著。”
介胄
铠甲和头盔。《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二张援襄》:“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水浒传》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於军门。” 汉 贾谊 《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新唐书·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副净扮 高杰 ,末扮 黄得功 ……俱介胄上。”甲冑之士。指武士。《陈书·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 明 何景明 《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登堂来万民,下及介胄属。”
接踵
接触到前面人的足跟。意谓相继、相从、连续不断或紧接着。《战国策·秦策四》:“ 韩 魏 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 秦 者百世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 魏王 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张筵设宴,大会亲戚,来赴者接踵。”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甚怪大地之内,於千万年贤豪接踵,圣哲比肩,立法如云,创説如雨,而不加恤察。” 洪深 《冯大少爷》:“生先 陈 归,久待妻子不见,孑身復出。甫离家, 陈 接踵返。”
嗟重
赞叹器重。《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令》:“ 孝敬 在东宫, 餘令 以 梁元帝 有《孝德传》,更撰《后传》数十篇献太子,太子嗟重。”《新唐书·宋璟传》:“ 思勗 自以将军贵幸,诉之帝,帝益嗟重。”
借重
借他人的名望、地位以自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引 宋 王铚 《跋范仲尹墓志》:“假名 梅圣俞 ,毁及 范文正公 ,而天下骇然不服矣。且 文正公 与 欧阳公 梅公 立朝同心,詎有异论?特 圣俞 子孙不耀,故挟之借重以欺世。” 明 李贽 《自刻<说书>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终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瞿秋白 《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可是,又舍不得他这个‘老头儿’,偏偏还要借重他。”用作请人帮忙的敬词。 清 李渔 《意中缘·入幕》:“我这幕府缺人,要借重先生秉笔。” 田汉 《洪水》第一场:“县长说要借重你哩。”指从别人那里取得支持和帮助。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还要团结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
讦直
指亢直敢言。语出《论语·阳货》:“恶訐以为直者。”《周书·乐运传》:“ 运 常愿处一諫官,从容讽议。而性訐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大学士 祁寯藻 叩头曰:‘主圣臣直。’如是再三,上意乃解。於是都下鬨传 国藩 訐直沽名。”
解豸
神兽名。相传能辨曲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弄解豸。”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 曰:“解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中则生於朝,主触不直者。” 汉 扬雄 《太玄·难》:“上九,角解豸,终以直。” 清 龚自珍 《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俄栖解豸于厥膺兮,每焚草而密告。”
解廌
即獬豸。《汉书·司马相如传》:“弄解廌。”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可得而弄也。” 明 宋濂 《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在物受之,则为解廌,为屈軼;在人受之,则为刚烈之士。”参见“ 解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