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噤齘
切齿怒恨貌。《北史·彭乐传》:“ 神武 虽喜其胜,且怒,令伏诸地……举刀将下者三,噤齘良久,乃止。” 唐 仲长敖 《覈生赋》:“法术之士,能不噤齘,仰则扼腕,俯则攘袂。” 清 唐孙华 《赠夏重》诗:“所以当涂人,疾视久噤齘。”闭口不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凡遇政事,诸大臣或探圣意,噤齘不前,而公独抗声有犯无隐。”毛发森森竖立貌。 清 袁枚 《新齐谐·陈清恪公吹气退鬼》:“冷风一阵如冰,毛髮噤齘。”
进香
谓善男信女到圣地或名山的庙宇去烧香拜佛。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故事》:“北宫圣节及生辰,必前十日,车驾诣殿进香。” 清 查嗣瑮 《燕京杂咏》之一三七:“倚槛红妆娇不避,待郎簫鼓进香回。” 老舍 《骆驼祥子》二:“虽然已到 妙峰山 开庙进香的时节,夜里的寒气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
祲祥
灾祲与吉祥。 宋 沉括 《池州新作鼓角门记》:“诸侯之皋门必有观,所以布宣政令,察天地祲祥,考民言物俗之美恶,民於是观法象听政教之所出。”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星陨说》:“ 上海 所见流星,大抵行星中分裂小体耳,奚足为祲祥之先见哉。”
巾箱
古时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后亦用以存放书卷、文件等物品。《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汉武内传》:“ 武帝 见 西王母 巾箱中有一卷书。”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序》:“后 洪 家遭火,书籍都尽,此两卷在 洪 巾箱中,常以自随,故得犹在。”《南史·范云传》:“﹝ 江祏 ﹞求 云 女婚姻,酒酣,巾箱中取剪刀与 云 曰:‘且以为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厅之陈设颇极精异,巾箱、妆奩、冠盖、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 清 赵翼 《李郎曲》:“捆载巾箱过岭来,昔是玉人今玉客。”自注:“时贩玉玩至 粤 。”见“ 巾箱本 ”。指学问著述。 宋 陆游 《冬夜读书》诗:“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嘆不遇。” 清 赵翼 《王楼村先生十三本梅花书屋图为其曾孙少林赋》诗:“君家故事吾能説,文采风流自古昔。巾箱家学七叶中,人人有集光史册。”
金县
见“ 金悬 ”。
金仙
指佛。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王琦 注:“金仙,谓佛。”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恼,徘徊夜未眠,月中乘兴去,还拟问金仙。” 清 姚鼐 《岳麓寺》诗:“试将万古怀,移问金仙术。”
金舄
古代以金为饰的一种复底鞋。诸侯所穿。《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孔颖达 疏:“此云金舄者即礼之赤舄也。故笺云:金舄黄朱色,加金为饰,故谓之金舄。” 朱熹 集传:“赤芾,诸侯之服。金舄,赤舄而加金饰,亦诸侯之服也。”一说,黄朱色之复底鞋。 马瑞辰 通释:“《屨人》注云:‘舄有三等,赤舄为上。’金舄即赤舄,此诗既言‘赤芾’,若再言‘赤舄’则不辞,故以‘金’易之。《周易乾凿度》曰:‘天子之朝朱芾,诸侯之朝赤芾。’《斯干》诗‘朱芾斯皇’,笺:‘芾者,天子纯朱,诸侯黄朱。’黄朱即赤芾也。是知笺以金为黄朱色者,亦谓金舄即赤舄耳…… 孔 疏乃以金舄谓加金为饰,失之。”
近习
亲近。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指君主宠爱亲信的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后汉书·皇甫规传》:“﹝ 孝顺皇帝 ﹞后遭姦伪,威分近习,畜货聚马,戏謔是闻。” 李贤 注:“近习,诸佞倖亲近小人也。” 清 唐甄 《潜书·得师》:“继世之君,身处尊富,狃于近习,不能周知天下之务。”
今昔
昨夜。《吕氏春秋·博志》:“ 尹儒 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史记·龟策列传》:“今昔壬子, 宿 在 牵牛 。” 司马贞 索隐:“今昔,犹昨夜也。以今日言之,谓昨夜为今昔。”现在与过去。 唐 韩愈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诗》:“乐我盛明朝,於焉傲今昔。”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是説光景,一友叙今昔异同。”《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便是把他惹翻了,今昔情形不同,也不怕他远走高飞,拿刀动杖。”往昔;过去。 明 刘基 《忆秦娥》词:“繁华过眼成今昔,沧波浩渺空潮汐。”
金屋
华美之屋。 南朝 梁 柳恽 《长门怨》诗:“无復金屋念,岂照长门心。” 唐 于鹄 《送宫人入道归山》诗:“自伤白髮辞金屋,许著黄裳向玉峯。” 清 龚自珍 《湘月》词:“一枝赠我,安排自有金屋。” 鲁迅 《惜花》诗之二:“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 阿娇 ?”参见“ 金屋贮娇 ”。
金吾
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 汉 有执金吾, 唐 宋 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晋 崔豹 《古今注》:“车辐棒也。 汉 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醉曾衝宰相,骄不揖金吾。”《辽史·仪卫志四》:“金吾、黄麾六军之仗, 辽 受之 晋 , 晋 受之 后唐 , 后唐 受之 梁唐 ,其来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沟桥樱桃》诗:“ 长安 侠少旧金吾,立马墙头自弹乌。”
巾舞
原称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时以巾作道具,故名。《晋书·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 项庄 剑舞, 项伯 以袖隔之,使不得害 汉高祖 ,且语 项庄 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 汉王 也。今之用巾,盖像 项伯 衣袖之遗式。” 隋 时 牛弘 请以《巾舞》和《鞞舞》、《铎舞》、《拂舞》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于 西凉 前奏之。 唐 时将其曲列入清商乐中。参阅《隋书·音乐志下》、《旧唐书·音乐志二》。
锦文
织锦。《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指锦字。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倖回颜。”参见“ 锦字书 ”。美丽的花纹。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 岭 外多有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餘,腹下鳞红皆锦文。”
金文
甜瓜的一种。指佛经经卷、皇帝诏告等贵重文字。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於是金文暂启,佇秋驾而云趋;玉柄纔撝,披雾市而波属。” 季羡林 等校注:“金文:此指佛经。” 唐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玉简金文直上清,禁垣丹地闭严扃。” 宋 欧阳修 《明堂庆成》诗:“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专指 殷 、 周 、 秦 、 汉 铜器上的文字。亦称“ 鐘鼎文 ”。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社会》:“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即所谓的钟鼎文,又称为金文,也是研究古代的绝好材料。”
今文
汉 代称当时通行的隶书为今文,以别于籀书的古文。《史记·儒林列传》:“ 孔氏 有古文《尚书》,而 安国 以今文读之。”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表、牋、状、策、书、序……今文讚铭,凡二百九十一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宋 儒所争祗古文今文字句,亦无关宏旨。”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而先 伏生 所口授者,缘其写以 汉 隶,遂反称今文。”
金微
古山名。即今 阿尔泰山 。 唐 贞观 年间,以 铁勒卜骨部 地置 金微 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南朝 陈 沉炯 《赋得边马有归心》:“连鑣度 蒲海 ,束舌下 金微 。” 卢照邻 《王昭君》诗:“肝肠辞玉輦,形影向 金微 。” 清 宋徵舆 《古意》诗:“离魂不识 金微 路,愿逐 交河 水北流。”
禁闱
宫廷门户。指宫内或朝廷。《后汉书·周举传》:“及还纳言,出入京輦,有钦哉之绩;在禁闈,有密静之风。” 南朝 梁 何逊 《石头答庾郎丹》诗:“ 相如 阻禁闈,何由从简易。” 唐 杜甫 《送卢侍御二十韵》:“戎狄乘妖气,尘沙落禁闈。”《旧唐书·裴度传》:“ 河朔 逆贼,祇乱 山 东;禁闈姦臣,必乱天下。” 宋 苏辙 《臣事》:“京师,宗庙禁闈之所在,而使不义之徒周环布列于左右,而尚何以为安?” 明 陆采 《明珠记·伪敕》:“此身虽在外,心长在禁闈。”
矜伪
炫耀假象。《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后汉书·王良传论》:“ 张湛 不屑矜伪之誚,斯不伪矣。”
禁网
同“ 禁罔 ”。《汉书·游侠传序》:“及至 汉 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晋书·文帝纪》:“诸禁网烦苛及法式不便於时者,帝皆奏除之。”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 刘总 素以清静理人,固当开释,尚恐自罹禁网。” 明 刘若愚 《明宫史·宫殿规制》:“ 神庙万历 年间,临御久稀,禁网疎濶。” 蒋维乔 《中国教育会之回忆》:“ 清 廷禁网严密,革命二字,士人不敢出诸口,从事进行,更难著手。”
金鍐
马首饰物。《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滋 至 大和城 , 异牟寻 遣兄 蒙细罗勿 等以良马六十迎之,金鍐玉珂,兵振鐸夹路陈。”
金碗
亦作“ 金鋺 ”。亦作“ 金椀 ”。亦作“ 金盌 ”。金制之碗。因其贵重,多作比喻。 唐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诗:“画楼吹笛妓,金椀酒家胡。”《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 孙晟 轻 延巳 为人,常曰:‘金椀玉杯而盛狗屎可乎?’”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载: 范阳 卢充 与 崔少府 女幽婚。别后四年,三月三日, 充 于水旁遇二犊车,见 崔氏 女与三岁男共载。“女抱儿还 充 ,又与金鋺,并赠诗曰:‘……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后因以借指殉葬的器物。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宸极妖星动,园陵杀气平。空餘金碗出,无復繐帷轻。” 仇兆鳌 注:“金碗,用《搜神记》 卢充 幽婚事。” 清 陈维崧 《潇湘神·盱眙舟中作》词:“蛮絃铜鼓不胜愁, 驪山 金盌无消息。”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漆灯金碗无藏处,散宫娃,《小秦王》曲吹暮笳,魂归月下。”花名。棣棠花的一种。《广群芳谱·花谱二二·棣棠》:“棣棠花若金黄,一叶一蘂,生甚延蔓,春深与蔷薇同开,可助一色,有单叶者,名金盌,性喜水。”
金盌
见“ 金碗 ”。
金丸
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长安 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唐 骆宾王 《畴昔篇》:“且知无玉饌,谁肯逐金丸?” 宋 陆游 《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指金黄色的果实。 明 高启 《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箇金丸待我尝。”比喻明亮的圆月。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 戏马臺 西山鬱蟠。”
金柝
即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用器。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金柝夜击,和门昼扃。” 李善 注:“金,谓刁斗也。 衞宏 《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唐 孙逖 《夜到润州》诗:“城郭传金柝,閭阎闭緑州。” 清 钱谦益 《三良诗·高侍郎平仲》:“金柝不夜击,和门尝昼开。”
金徒
古代浑天仪上抱箭指时的胥徒像。用金铸成,故称。《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金徒列旧刻,玉津动新灰。” 唐 萧至忠 《陪幸五王宅》诗:“行漏金徒晓,风烟是观津。”
墐涂
用泥涂抹。《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治廪繫桥,运输租赋,除道理梁,墐涂室屋。”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山木行翦伐,江泥宜墐涂。”粘土。《礼记·内则》“涂之以谨涂” 汉 郑玄 注:“谨当为墐,声之误也。墐涂,涂有穰草也。” 宋 苏轼 《留别廉守》诗:“编萑以苴猪,墐涂以涂之。”
津头
渡口。 唐 王昌龄 《送薛大赴安陆》诗:“津头云雨暗 湘山 ,迁客离忧 楚 地颜。” 清 金农 《将游楚中于真州江上登舟》诗之二:“月初缺处津头别,髣髴 湘 烟 楚 竹愁。”
尽头
末端;终点。 唐 徐凝 《过马当》诗:“三月尽头云叶秀,小姑新著好衣裳。” 宋 朱淑真 《寄情》诗:“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元 邵亨贞 《凭栏人》词:“楼中多少愁? 楚 山无尽头。”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林荫路旁峙立着一排像是没有尽头的漂亮的黄墙。” 陈毅 《示儿女》诗:“生命世代续,知识无尽头。”
金庭
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庐州郡 巢县 (今 安徽省 巢湖市 ),别名 紫微山 。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越州郡 剡县 (今 浙江省 嵊县 ),周围三百里,名曰 金庭崇妙天 。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会稽 东海 际之 桐柏山 中。 晋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四》:“ 金庭 有不死之乡,在 桐柏 之中。”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启基 桐柏 ,厥号 金庭 。”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唐 陈子昂 《题李三书斋》诗:“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徵。” 宋 沉遘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瑶圃。”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三:“天门中断接危梁,玉馆金庭迹渺茫。”
金天
西方之天。 汉 张衡 《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 唐 李白 《上云乐》:“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月之始也,出金天,突瑶水,光天德兮照千里。” 清 杨潮观 《偷桃捉住东方朔》:“秉灵顥气,作镇金天。” 胡士莹 校注:“就是西天。金……于方位属西。”指秋天;秋天的天空。 唐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金天浄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 赵殿成 笺注:“金天, 唐 人多使金天字,即秋天也。秋于五行属金,故曰金天。” 清 钱谦益 《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素节金天肃,高林玉露滋。”指黄色的天。古时以为祥瑞。《南史·王摛传》:“ 永明 八年天忽然黄色照地,众莫能解。司徒法曹 王融 上《金天颂》。 摛 曰:‘是非金天,所谓荣光。’” 清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后》:“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古帝 少昊 的称号。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 金天 据九鳸以正时。” 王明 校释:“ 金天氏 ,即 少昊 ,名 挚 , 黄帝 之子。”参见“ 金天氏 ”。 华岳 神名。 唐玄宗 先天 二年封 华岳 神为 金天王 。 唐玄宗 《西岳太华山碑铭》:“加视王秩,进号 金天 。” 唐 王维 《华岳》诗:“上帝佇昭日,金天思奉迎。” 赵殿成 笺注引《杜氏通典》:“ 先天 二年,封 华岳 神为 金天王 。”
金题
泥金书写的题签。 宋 米芾 《书史》:“嗟尔方来眼须洗,玉躞金题半归 米 。”
今体
文章、诗歌、书法都有今体,以别于古体。(1)指骈俪文体。《梁书·庚肩吾传》:“远则 扬 、 马 、 曹 、 王 ,近则 潘 、 陆 、 颜 、 谢 ,而观其遣辞用心,子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旧唐书·李商隐传》:“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章二:“所谓‘今体’,就是指的四六骈文。”(2)指 唐 代的律诗。参见“ 今体诗 ”。(3)指楷书书体。《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虞世南 《书旨述》:“俯於众美,会滋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
金縢
谓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封存。《书·金縢》:“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匱中。” 蔡沉 集传:“金縢,以金缄之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玉琰其版,金縢其匱。” 顾馀 《咏古·王莽》:“金縢莫解 康陵 慟,玉璽谁怜 文母 愚。”指收藏书契的柜。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文选·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吕向 注:“金縢,金匱也。所谓玉版金匱石室,藏秘书之所,帝王图籍於此藏也。” 唐 许浑 《献韶阳相国崔公》诗:“万国已闻传玉璽,百官犹望啟金縢。”
金桃
桃的一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日本国 有金桃,其实重一斤。” 唐 杜甫 《山寺》诗:“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 崇仁 饶焯景 仲 与余言:尝见 武林 有金桃,色如杏,七八月熟。因知《东都事略》所记外国进金桃、银桃种,即此。”《广群芳谱·果谱一·桃》:“金桃,形长,色黄如金,肉黏核,多蛀,熟迟,用柿接者,味甘色黄。”
金汤
见“ 金城汤池 ”。
浸潭
浸渍;沾润。《淮南子·原道训》:“雪霜瀼灖,浸潭苽蒋。”《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甘露嘉醴,景曜浸潭之瑞潜。” 李善 注:“浸潭,谓滋液浸润,能生万物也。”引申为漫衍。《淮南子·本经训》:“呼吸浸潭,包裹民俗。” 高诱 注:“浸潭,广衍也。故曰包裹民俗也。”逐渐。
金台
金砌的台;华美的台。《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三国 魏 崔琰 《述初赋》:“列金臺之蹇产,方玉闕之嵯峨。”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结搆巧丽,穷尽神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七:“金臺罗中天,羽客恣游息。” 黄金台 的省称。比喻延揽士人之处。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顾问来。” 宋 秦观 《谢程公闢启》:“引置 金臺 之馆,俾参珠履之游。” 郭沫若 《归国杂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颇 ,故国苍茫走 屈平 。”参见“ 黄金臺 ”。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当 成祖 建都 金臺 时,即因居民疎密,编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诗:“ 金臺 酒坐擘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国氛,‘ 对山 救我’带犹存。”
禁闼
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史记·汲郑列传》:“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闥,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北史·李弼等传论》:“ 魏 广 陆王欣 , 元氏 懿戚,从容禁闥而已。” 唐 王翰 《相如歌辞·蛾眉怨》:“琳琅禁闥遥相忆,紫翠巖房昼不开。”《明史·后妃传二·神宗孝靖王太后》:“朕昔在青宫,莫亲温凊;今居禁闥,徒痛桮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况尔久歷边陲,即当召还禁闥。”
金燧
古代向日取火的铜制工具。形状像镜。《礼记·内则》:“左佩纷帨、刀、礪、小觿、金燧。” 郑玄 注:“金燧,可取火于日。” 孙希旦 集解:“ 成伯璵 谓‘冬至日子时铸铜为鉴,谓之阳遂,夏至日午时铸铜为鑑,谓之阴鉴。’是金遂亦鉴类,其状相似,欲取火则向日照之,以引取其火也。” 南朝 陈 徐陵 《河东康简王墓志》:“淑貌与金燧相宜,清颜与玉壶同照。”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吾归矣!仙宫久离,洞户无人管之,专俟吾归。欲要开金燧,千万频修已。”
金素
秋天。《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李善 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金粟
钱和粮谷。《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筑之用,金粟与城齐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 金粟如来 ”的省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 金粟 像,门枕御沟泉。”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 金粟 龙钟。”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 宋 范成大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檥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明 徐霖 《绣襦记·闻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乱开,美人玉纤轻折采。”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应共荷花斗靚妆。”黄色花蕊。 宋 梅尧臣 《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蕊残金粟上眉虫。”比喻灯花、烛花。 唐 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黄里排金粟,釵头缀玉虫。”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清 许光治 《阅金经·烛花》曲:“絳蜡银荷拥,翠盘金粟丛。”首饰名。 唐 杨炯 《老人星赋》:“晃如金粟,灿若银烛。”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鈿筐交胜金粟。” 华锺彦 注:“鈿筐、金粟,皆头饰也。”山名。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玄宗 尝謁 桥陵 ,至 金粟山 ,覩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三·蒲城县》:“ 金粟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后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 鼎湖 龙作雨, 金粟 鸟呼风。”
襟素
犹襟怀。素,通“ 愫 ”。《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引 南朝 梁 张缵 《与陆云公叔襄兄晏子书》:“形迹之外,不为远近隔情;襟素之中,岂以风霜改节。” 唐 李商隐 《为绛郡公上崔相公启》:“别殿朝廻,禁林夜直,每披襟素,常赐话言。”
赆送
1.亦作"赆货"。); 2.送别时赠与的财物。
矜肆
骄矜放纵。《新唐书·元载传》:“ 朝恩 已诛, 载 得意甚,益矜肆。”
巾笥
即巾箱。 唐 刘禹锡 《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之一:“蒙不鄙弃,赠以瑰瑋,藏之巾笥,永以为好。”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纶》:“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参见“ 巾箱 ”。谓以巾包裹,藏入箱箧。《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唐 柳宗元 《龟背戏》诗:“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金水
五行生克,金生水。后以喻交情深厚。《汉书·王莽传上》:“有詔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金水相生也。” 北齐 魏收 《月下秋宴》诗:“良交契金水,上客慰萱苏。”金星与水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以为星火谬中,金水违用。”水名。在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元 无名氏 《贾氏说林》:“ 子产 死,家无餘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玦珮,妇人舍珠玉以賻之,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 邢山 。国人悉輦以沉之河,因名 金水 。”水名。见“ 金水河 ”。
晋水
晋水是历史有名的河之一,古书中常有提及,晋水出晋阳县(今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西悬瓮山(今太原市晋祠西)。
金枢
指北斗第一星的天枢星。比喻君位。《宋书·顺帝纪》:“朕袭运金枢,纂灵瑶极。”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玉烛调元气,金枢运大钧。”传说中月亮没入之处。 宋 周邦彦 《倒犯·新月》词:“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门上转轴的美称。借指门户。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玄房雾转,抗金枢於桂岊之前。” 蒋清翊 注:“文之金枢,似作枢户解。” 五代 罗衮 《门铭》:“金枢玉键何足牢,止盈脩德后必高。”
进孰
见“ 进熟 ”。
筋书
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法书要录》卷一载 晋 卫夫人 《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