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癞子
犹无赖。指游手好闲、唯利是图的人。 五代 十国 中 荆南 地狭兵弱,介于 吴 楚 之间,其主 高从海 贪利他国所予,所至称臣,故诸国皆呼之为 高癞子 。参阅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十四。身患癞疾或头上长黄癣的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女孩子年纪看看长成,嫁又嫁他不得,赖又赖他不得,终不然看着那癩子守活孤孀不成!” 鲁迅 《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蹩脚愿意他主张拿拐杖,癞子希望他赞成戴帽子。”蟾蜍的俗称。参见“ 癩施 ”。
来子
橄榄的别称。 元 郝经 《橄榄》诗:“半青来子味难夸,宜著山僧点蜡茶。”
来兹
来年。《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天鉴儻不孤,来兹验微诚。”泛指今后。《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花城》1981年第1期:“他突然想到,应该用笔把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瞻既往以励来兹。”
莱朱
传说 汤 贤臣。又名 仲虺 。《孟子·尽心下》:“若 伊尹 、 莱朱 则见而知之。” 赵岐 注:“ 莱朱 亦 汤 贤臣也。一曰 仲虺 是也。《春秋传》曰:‘ 仲虺 居 薛 ,为 汤 左相’。”
来致
招致,招来。《荀子·王制》:“材技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於仇敌,我今将来致之,并閲之,砥礪之於朝廷。”
来轸
后继之车。喻相续而来的人或事。《后汉书·左周黄传论》:“往车虽折,而来軫方遒。” 宋 程俱 《借居毘陵东门》诗之四:“前车接来軫,后棹纷相摩。”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然而来軫方遒,补牢未晚。”
来者
将来的事。《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吕氏春秋·听言》:“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 唐 韩愈 《别知赋》:“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将来的人;后辈。《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此人皆意有鬱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李善 注:“言故述往前行事,思令将来人知己之志。”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故予为之载其行治,而因著其为县之难,使来者得览焉。”来的人。《左传·宣公十七年》:“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 齐 沮,吾不既遇矣乎?”《史记·曹相国世家》:“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 参 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清 彭绍升 《读史记》:“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避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
来哲
后世智慧卓越的人。《文选·班固<幽通赋>》:“若胤 彭 而偕 老 兮,诉来哲而通情。” 吕延济 注:“若得续 彭祖 之年,俱 老聃 之寿,当告之来智与之通情。”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精求古人之意,启迪来哲之怀。”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凡播于时贤者,即可传之来哲。”
来章
寄或送来的诗篇文章。指别人的诗文。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之四:“犹復惠来章,祇足搅余思。”
来缘
佛教语。指来生的因缘。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法度》:“愿受五戒,永结来缘。”《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北齐 邢劭 《文襄王帝金象铭》:“式图往秘,用结来缘。” 唐 白居易 《华严经社石记》:“斯石之文,但叙见愿,集来缘而已。”
来由
来历;缘由。《南齐书·孝义传·朱谦之》:“ 张绪 、 陆澄 是其乡旧,应具来由。”《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道:‘和你往日无寃,昔日无讐,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杜牧之》:“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萧军 《羊·职业》二:“我同(H君)的女人全不知道他这话是怎样的来由,全默着。”
莱衣
相传 春秋 楚 老莱子 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著五彩衣,为婴儿戏。后因以“莱衣”指小儿穿的五彩衣或小儿的衣服。着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 南唐 李中 《献中书汤舍人》诗:“鑾殿对时亲 舜 日,鲤庭过处着 莱 衣。” 明 沉鲸 《双珠记·二友推恩》:“北堂光景迫桑榆,寂寞 莱 衣久失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九:“祇将媿汗溼 莱 衣,悔极堂堂岁月违。”
莱夷
古国名。 殷 周 时分布在今 山东半岛 东北部。 鲁襄公 六年为 齐 所灭。《书·禹贡》:“ 莱夷 作牧。” 孔 传:“ 莱夷 ,地名,可以放牧。” 宋 王禹偁 《黑裘》诗:“野蚕自成茧,繰络为山紬。此物产何许, 莱夷 负海州。”
来仪
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语出《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颖达 疏:“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致凤皇来而有容仪也。”《后汉书·左雄传》:“ 汉 世良吏,於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瑞,建中兴之功。” 李贤 注:“ 宣帝 时凤皇五至,因以纪年。”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花萼楼 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鸞来仪。”后因用以代称凤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汉 陈琳 《迷迭赋》:“匪荀方之可乐,实来仪之丽闲。”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三:“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比喻爱慕之人的来临。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来仪,慙颜变欣瞩。”《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功曹今夜府直,可谓良时。妾家后庭,即君之前垣也。若不渝约好,专望来仪,方可候晤。”
来叶
后世。《三国志·蜀志·谯周传》“百餘篇”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益州 刺史 董荣 图画 周 像於州学,命从事 李通 颂之曰:‘……攀诸前哲,丹青是图。嗟尔来叶,鉴兹显模。’”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功隆业鉅,垂裕来叶。” 章炳麟 《秦献记》:“ 青臣 朴樕不足齿,其七人或直言无挠辞,不即能制作,造为琦辞,遗令闻于来叶。”
来歆
鬼神前来接受祭祀。《金史·乐志上》:“锡之纯嘏,来歆愷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神其听之,来格来歆。”参见“ 来享 ”。
来飨
见“ 来享 ”。
来享
亦作“ 来饗 ”。谓鬼神前来接受祭祀,歆享供品。《诗·商颂·烈祖》:“来假来饗,降福无疆。” 郑玄 笺:“享,谓献酒使神享之也。”一本作“ 来享 ”。《文选·张衡<东京赋>》:“灵祖皇考,来顾来饗。” 薛综 注:“言先帝之神,顾愍子孙,享其食也。”谓远方诸侯前来进献贡物。《诗·商颂·殷武》:“莫不敢来享,莫不敢来王。” 郑玄 笺:“享,献也。”《晋书·文帝纪》:“九服之外,絶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来文
送来或寄来的公文。《水浒传》第一一三回:“ 郭世广 使人賫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却才教放入城门。”
来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来往
来去,往返。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 唐 李白 《大猎赋》:“ 大章 按步以来往, 夸父 振策而奔走。” 明 刘基 《途中见去雁》诗:“昔与鴈同归,今来鴈北飞。殷勤祝过鴈,来往莫相违。”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天空腾起更多小燕子,来往迴旋,每架后尾都拖着道白烟。”偏指来、到。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杖锡閒来往,无心到处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沧州 瞽者 刘君瑞 ,尝以弦索来往余家。”交际往来。《史记·吕不韦列传》:“﹝ 华阳夫人 ﹞从容言 子楚 质於 赵 者絶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政 听了,心想:‘和 老赵 并无来往,怎么也来?’”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跟这种东西来往?”谓重复多次。《西游记》第二四回:“﹝ 清风 ﹞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犹言上下,左右,表示概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见有二尺多高,径圆也不过一尺来往,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觔重。”《老残游记》第十四回:“总不到顿把饭的工夫,水头就过去,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郭沫若 《归去来·东平的眉目》:“《七请》本只是三千字来往的文章。”
来同
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 淮夷 来同。” 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来庭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诗·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来庭。” 孔 传:“来王庭也。” 唐 张说 《圣德颂》:“西戎远国,畏君之灵,古称即序,今乃来庭。”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刚大。思蠲厥心,来庭来对。”
来体
弓张弦时弓臂内向的体势。《周礼·考工记·弓人》:“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 孙诒让 正义:“往体,谓弓体外挠;来体谓弓体内向。凡弓必兼往来两体,而后有张弛之用。”指子孙。《后汉书·宦官传论》:“声荣无暉於门阀,肌肤莫传於来体。”
来孙
玄孙之子,从自身算起的第六代。亦泛指远孙。《尔雅·释亲》:“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 宋 苏轼 《和陶拟古》诗之七:“来孙亦垂白,颇识 李崖州 。” 宋 林景熙 《题陆放翁诗卷后》诗:“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赵秋舲》:“ 仁和 赵秋舲 ( 赵庆熺 ), 铁巖大空 ( 赵殿最 )来孙也。”
来岁
来年。《周礼·春官·肆师》:“社之日,涖卜来岁之稼。” 郑玄 注:“社祭土为取财焉,卜者问后岁稼所宜。” 晋 陶潜 《酬刘柴桑》诗:“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印卖状元赋》:“梦神授以《来岁状元赋》。”
来事
将来的事。《管子·版法解》:“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后汉书·东平宪王刘苍传》:“前事之不忘,来事之师也。”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八:“相从一笑乐,来事无庸知。”方言。行。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得意洋洋地向家人报告:来事!稳格!”如:听说那个厂也用这种机子,上面改了配件,来事得很!
来世
后世;后代。《书·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台(yí),我。 唐 韩愈 《答张籍书》:“有一説:‘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 清 黄景仁 《城南晚步》诗:“无为末士感,永貽来世嘲。”佛教轮回的说法,人死后会重行投生,因称转生之世为“来世”。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法显》:“君等昔不布施,故致飢贫;今復夺人,恐来世弥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吴组缃 《山洪》二八:“因为他身世孤苦,为要修福来世,他的行为用心,确实忠厚良善,深得人们的敬仰。”
来生
来世;下一世。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何必陋积庆之延祚,希无验於来生。”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前生孽障今世消,及早把来生预祷。” 丁玲 《阿毛姑娘》:“谢谢你一切, 阿毛 死了,来生投报吧!”
来舍
回归而有所定止。表示安定而集中。《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 成玄英 疏:“收摄私心,令其平等,专一志度,令无放逸,汝之精神自来舍止。”
崃山
名 邛崃山 。在今 四川省 西部 岷江 和 大渡河 之间。《山海经·中山经》:“﹝ 岷山 ﹞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 崍山 , 江 水出焉,东流注 大江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东北四十里,曰 崍山 …… 崍山 , 邛崍山 也。”
来日
明日,次日。《礼记·曲礼上》:“生与来日,死与往日。” 郑玄 注:“与,数也。生数来日,谓成服杖以死明日数也。死数往日,谓殯敛以死日数也。此士礼贬於大夫者,大夫以上皆以来日数。”《朱子语类》卷七一:“今日明,来日又明,若説两明,却是两箇日头。”《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商议已妥,只待来日动手。次日天明, 田大 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未来的日子。 晋 陆机 《短歌行》:“苹以春暉,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夫人》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我怕今天 吴国 这场轰轰烈烈,未必不是来日一场凄凄惨惨的开头啊!”往日,过去的日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唐 李白 《来日大难》诗:“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王琦 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 宋 陈与义 《和王东卿》诗之二:“来日安榴花尚稀,压墙丹实已垂垂。”
来禽
果名。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或谓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故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蜀郡守朱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十二札记》:“ 全祖望 《鮚埼亭集外编》云:苹婆、来禽,皆柰之属,特其产少异耳。苹婆果雄於北,来禽贵於南,柰盛於西;其风味则以苹婆为上,柰次之,来禽又次之。”见“ 来禽青李 ”。
莱妻
春秋 楚 老莱子 之妻。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贤明》载: 莱子 逃世耕于 蒙山 之阳, 楚王 遣使聘其出仕,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遂行不顾,至 江 南而止。 老莱子 乃随其妻而居之。后因以“莱妻”作为贤妇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和裴仪同秋日》:“ 蒙 吏观秋水, 莱 妻纺落毛。”《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异 莱 妻之乐道,殊 鸿 妇之安贫。”
来年
明年。《孟子·滕文公下》:“ 戴盈之 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 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今年油菜果已超过一九五七年产量,预计来年的收成,定比今年更好!”
来乃
唐 时 骠国 乐曲名。又名“鬭羊胜”。《新唐书·南蛮传下·骠》:“凡曲名十有二:一曰《佛印》, 驃 云《没驮弥》……五曰《鬭羊胜》, 驃 云《来乃》昔有人见二羊鬭海岸,彊者则见,弱者入山,时人谓之‘来乃’。来乃者,胜势也。”
来暮
《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藩维克振,既参来暮之歌;邦国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乐》词:“拥朱旛,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復》:“《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来麰
见“ 来牟 ”。
来牟
亦作“ 来麰 ”。古时大小麦的统称。《诗·周颂·思文》:“貽我来牟,帝命率育。” 朱熹 集传:“来,小麦。牟,大麦也。” 宋 苏轼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之一:“来麰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一本作“ 来牟 ”。
来路
向这里来的道路。 唐 许浑 《沧浪峡》诗:“红虾青鯽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陟巔迴视来路封,满天明月收野雾。”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那边,是县里援兵的来路,也是容易切断胡子归路的地方。”来源。多指经济、人力等所从来的地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是絶无来路,两口飰食不给,惟恐养他不活,不如等他别寻好处安身。”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失业的管帐先生的儿子比黄包车夫的儿子都不如,钱的来路一断绝,就象西风里的苍蝇一样冻僵了,那里读得成什么初级中学。”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如此等类的话,逐渐引起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长对我们注意,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来历。《水浒传》第四七回:“人见他走得差了,来路蹺蹊,报与庄上官人们来捉他。”《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人来路甚奇, 少卿 兄何不去看看?” 赵树理 《三里湾·回驴》:“你这驴来路不明,我不敢要了!”
赖利
受益。《新唐书·李宪传》:“ 宪 滨 汾 相地治新仓,当费二百万,请留 垣县 粟糶 河 南,以钱还糴 絳 粟,既免负载劳,又权其赢以完新仓, 絳 人赖利。”
来历
经历;履历。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人不知来歷,亦不肯娶我。”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四孟驾出》:“仍先一日封闭楼门,取责知委,不许容著来歷不明之人。” 刘宾雁 《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别看档案不过是一个纸口袋,它却装着你的来历,你的身份,是关于你本人存在的凭证。”指记载经历、履历的书面材料。《快心编二集》第六回:“ 丁严 三人参见过,递上来歷。”来由;原委。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 张元德 训道为行,固为疎阔, 子约 非之,是也;然其所説行字,亦不为全无来歷。”《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 道:‘既没官司禁治,如何絶不敢去?’ 阮小五 道:‘原来教授不知来歷,且和教授説知。’” 清 李渔 《凰求凤·随计》:“昨日替他祈禳,那法师亲到阴间查他得病的来歷。”指人的身份或背景。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兄弟,照他这等説来,像是有些来歷的,你便进去説一声。”
来贶
亦作“ 来况 ”。有所赐益。《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足下不远千里,来貺 齐国 。” 郭璞 注:“言有惠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来况”。对友人来信或赠诗的敬称。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前书未报,重得来况。” 唐 元稹 有《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诗。
癞可
宋 僧 祖可 能诗,诗列“江西派”。身被恶疾,人号“癩可”。 宋 杨万里 《题照上人迎翠轩》诗:“ 参寥 癩可 厺无还,谁踏诗僧最上关。”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东湖 言:‘ 癩可 初作诗,取前人诗得意者手写之,目为《颠倒篇》,自后其诗大进。’”参阅 清 厉鹗 《宋诗纪事》卷九二。
鶆鸠
鹰的一种。《尔雅·释鸟》:“鹰,鶆鳩。”按,今为灰脸鵟鹰的别称。
来今
现今,现世。《鹖冠子·世兵》:“往古来今,事孰无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二城之中,有 段干木 冢。 干木 , 晋 之贤人也, 魏文侯 过其门,式其庐,所谓德尊万古,芳越来今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秦 吞六代不能鉴,且使来今復鉴 秦 。”
赉假
给予假期。《梁书·徐勉传》:“﹝ 徐勉 ﹞脚疾转剧,久闕朝覲,固陈求解,詔乃賚假。”
来翰
来信。古代用羽翰为笔,因以翰为书写文字的代称。《宋书·吴喜传》:“前驱之人,忽获来翰,披寻狂惑,良深悵骇。” 宋 叶适 《赠徐灵渊》诗:“今日观来翰,如亲见古人。” 清 尹会一 《答王玉清书》:“来翰切中之言,当为铭佩。”
来归
回来;归来。《诗·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 镐 ,我行永久。” 朱熹 集传:“多受福祉,盖以其归自 镐 而行永久也。”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玉堂香煖珠帘捲,双燕来归,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屈原姊》:“ 屈原 既放逐,其姊闻之,亦来归。”归顺,归附。《水经注·青衣水》引《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 十年, 瑕 阳人自 秦 道 岷山 青衣水 来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方今圣人御世,万国来归,车书一统之朝,此等制度自应潜革。”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如此等类的话,逐渐引起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长对我们注意,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谓已嫁之女为夫家所弃而返母家。《左传·庄公二十七》:“凡诸侯之女,归寧曰来,出曰来归。” 杜预 注:“归,不反之辞。” 孔颖达 疏:“见絶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前来馈送。归,通“ 馈 ”。《左传·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来归 惠公 仲子 之賵。” 孔颖达 疏:“賵者,助丧之物。”《左传·隐公八年》:“三月, 郑伯 使 宛 来归 祊 ,不祀 泰山 也。”
来古
自古以来。《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比《乐书》以述来古,作《乐书》第二。” 司马贞 索隐:“来古即古来也。言比《乐书》以述自古已来乐之兴衰也。”一说为往古。见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