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来格
来临;到来。格,至。《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孔 传:“此 舜 庙堂之乐,民悦其化,神歆其祀,礼备乐和,故以祖考来至明之。”《三国志·魏志·刘馥传》:“阐弘大化,以绥未宾;六合承风,远人来格。”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殊俗所以嚮臻,灵兽所以来格。” 清 黄宗羲 《马虞卿制义序》:“彼芻灵之象形,疑悽愴之来格。”
莱菔
即萝卜。 宋 方岳 《春盘》诗:“莱菔根鬆缕氷玉,蔞蒿苗肥点寒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莱菔》:“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葡。” 清 方文 《中秋日张东图见枉小饮有作》诗:“相将延颈蟾蜍魄,何以充庖莱菔根。”
莱服
即莱衣。 宋 楼钥 《送郑惠叔司封江西提举》诗:“仰奉鹤髮亲,板舆映 莱 服。” 明 杨慎 《三楚壮游诗序》:“ 莱 服承欢, 潘 舆送喜。” 清 朱彝尊 《送周赞善视学浙江》诗之二:“《兰陔》花暖日初晴, 莱 服 潘 舆次第迎。”参见“ 莱衣 ”。
莱妇
即莱妻。《文选·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既称 莱 妇,亦曰 鸿 妻。” 张铣 注:“ 老莱子 妇, 梁鸿 妻,并古之贤妇人也。”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但恨邻靡二 仲 ,室无 莱 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参见“ 莱妻 ”。
来复
往返;去而复来。《易·复》:“反覆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一星期是七天,旧时因称一周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癞风
麻风病。 唐 孙思邈 《千金翼方·万病》:“风热彻五藏,饮食杂秽,虫生至多,食人五藏骨髓皮肉筋节,久久坏败,名曰癩风。” 明 戴元礼 《秘传证治要诀·中风》:“其有害大风者,古谓之癩风,俗呼为麻风,病之至恶无出於此。”
倈儿
元 杂剧中指扮演儿童的角色。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倈儿哭云:‘妳妳,打破头也。’”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倈儿上云:‘喒每看风子耍子去来。’”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副旦嘱倈儿科云:‘ 春郎 儿,我嘱付你者。’” 清 焦循 《剧说》:“倈儿多不言以何色扮之,惟《货郎旦》。 李春郎 前称倈儿,后称小末,则前以小末扮倈儿。盖倈儿者,扮为儿童状也。”年轻男子。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孩儿到那时,你再拣箇称心的倈儿,留也不迟,如今且看他这钱面么。”
来处
谓来而安处。《诗·大雅·凫鹥》:“鳧鷖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毛 传:“处,止也。” 郑玄 笺:“其来燕似若止得其处。”所来的地方。 唐 郑谷 《石门山泉》诗:“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你来处来,去处去,休迷了正道。”指来历,出处。指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宋 黄庭坚 《答洪驹文书》之二:“ 老杜 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未渠央》:“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来处。”
来朝
早,清早。《诗·大雅·绵》:“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郑玄 笺:“言其避恶早且疾也。” 孔颖达 疏:“清朝走马,未是善事,诗人言之,必有其意,故知美其避恶早且疾也。”一说一朝。参阅 清 俞樾 《达斋诗说》。明早。 宋 范成大 《豫章南浦亭泊舟》诗之一:“来朝风一席,随处且浮家。”《水浒传》第七七回:“今晚便杀出去好?却捱到来朝去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今授为 招远县 鄔镇 土地,来朝赴任。”前来朝觐。《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左传·僖公十四年》:“夏,遇于 防 ,而使来朝。” 唐 张循之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诗:“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
蜡觜
见“ 蜡嘴 ”。
蜡嘴
亦作“ 蜡觜 ”。鸟名。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金陵 市有人豢蜡嘴鸟六:其四自能开箱啣面具,登小臺演剧,其一能识字……其一能斗天九牌,可与三人合局作胜负。物性之灵,真不解,未识用何术教之。”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蜡觜算命:有畜蜡嘴鸟衔纸牌算命者……俗多畜其雏教作戏舞。”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动物》:“《山堂肆考》:蜡嘴生於 象山 ,似雀而大,嘴如黄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桑鳸》。
蜡子
宝石的一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珍宝·蜡子》:“蜡子,出 南蕃 、 西蕃 ,性坚,有红蜡、紫蜡,亦有酒色者,俱明莹。”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宝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鶻石、蜡子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宝石》。亦称“ 蜡种 ”。白蜡虫产卵时所作之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虫白蜡》:“其虫嫰时白色,作蜡。及老则赤黑色,乃结苞於树枝……盖虫将遗卵作房,正如雀瓮、螵蛸之类尔。俗呼为蜡种,亦曰蜡子。”
喇子
谓流氓无赖及刁滑凶悍者。《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他是个喇子,他屡次来骗我。”《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地方上几个喇子想来拿囮头,却无实跡,倒被他駡了一场。”宝石名。色红、透明,俗称红宝石。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 寳玉 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木难、酒黄、喇子……喇子纯红。” 锺广言 注:“喇子,又名红宝石,色红,透明。”
剌子
红色宝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八·宝石》:“寳石出 西番 、 回鶻 地方诸坑井内。 云南 、 辽寧 亦有之,有红、緑、碧、紫数色。红者名剌子,碧者名靛子。”方言。谓泼辣、利害的人。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 江寧 谓人性很戾者为剌子。”
蜡珠
见“ 蜡烛珠 ”。樱桃的一种。 唐 郑望之 《膳夫录·樱桃有三种》:“樱桃,其种有三:大而殷者曰吴樱桃,黄而白者曰蜡珠,小而赤者曰水樱桃。食之皆不如蜡珠。”
蜡诏
封在蜡丸中的密诏。《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梁 主登 建国楼 ,面择亲信厚赐之,使衣野服齎蜡詔,促 段凝 军,既辞,皆亡匿。” 胡三省 注:“蜡詔,犹蜡书也,命出於上,故谓之蜡詔。”《宣和遗事》后集:“ 康王 至 相州 ……次日,报京师有使命来,问之,乃武学生 秦仔 齎蜡詔,命 康王 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汪伯彦 、 宗泽 副元帅,速领入卫。”
辣燥
1.厉害﹔泼辣。
拉杂
混杂;杂乱。《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有所思》:“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绕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清 方东树 《昭昧詹言·苏黄》:“世人皆学 东坡 ,拉杂用事,顷刻可以信手填凑成篇,而不解其运用点化妙切之至于斯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长言之不足,至乃零乱拉杂,胡天胡帝。” 冰心 《六一姊》:“我一路拉杂写来,写到此泪已盈睫。”
蜡月
指 周 历十二月。《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 唐 贾公彦 疏:“党正行正齿位之礼,在十二月建亥之月为之,非蜡祭之礼,而此云国索鬼神而祭祀者,以其正齿位礼在蜡月,故言之以为节耳。”
辣玉
萝卜的美称。萝卜有辣味,而色白如玉,故称。 清 赵翼 《野蔌》诗:“辣玉甜冰常饌足,不知世有乳蒸豚。”自注:“ 杨诚斋 以芦菔为辣玉,蔓菁为甜冰。”
蜡液
烛蜡的熔液。《新唐书·柳公权传》:“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帋继之。”
拉朽
摧折朽木。喻不费力气。《晋书·刘毅诸葛长民等传论》:“建大功若转圜,翦羣兇如拉朽。”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破敌必拉朽,不见坚阵横。”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语勘定之战功,则前若拉朽而后等摧山。”
蜡兄
枇杷的别名。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又问卢橘究是枇杷否,琵琶何以本作枇杷……余虑其殫神,止之曰:‘儿絮絮不絶,欲为蜡兄作谱乎?’”
拉闲
闲谈。《西游记》第九五回:“ 八戒 道:‘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蜡丸
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
邋遢
行路貌。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瘦马。” 明 屠隆 《昙花记·从师学道》:“我两人邋遢云游,止求衣食,岂能度人?” 端木蕻良 《乡愁》五:“忽然是房东邋遢鞋声,在窗户底下走过。”鄙陋糊涂。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谚语解》:“邋遢,《海篇》云:行歪貌。借为人鄙猥糊涂意也。”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三折:“好笑那 田 家翁做人来真邋遢,困腾腾像半死的虾蟆。”《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凭你是个 龚遂 、 黄霸 这等的循良,也没处显你的善政,把那邋遢货荐尽了,也荐不到你跟前。”肮脏;不整洁。《快心编三集》第八回:“若像邋遢的妇女,头毛未必便黄,只因不掠不梳,尘垢蓬鬆。”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他不大好干净,可是那都因为他没有结婚,他若是有个太太招呼着他,他必定不能再那么邋遢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你这个邋遢货,比苍蝇还脏。”
辣阘
邋遢,不整洁。 宋 项安世 《钓台》诗:“辣闒山头破草亭,祇须此地了生平。”
辣挞
光焰貌。 宋 陈郁 《话腴》:“ 艺祖 微时《日诗》云:‘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一本作“辢挞”。
蜡书
封在蜡丸中的文书。《新唐书·郭子仪传》:“ 大历 元年, 华州 节度使 周智光 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 子仪 ,令悉军讨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诡道》:“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 刘豫 同谋诛 兀术 事。” 清 黄景仁 《洪忠宣祠》诗:“两宫辛苦餐梨麪,万里烟尘递蜡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四年, 宋 朝获得 后蜀 给 北汉 的蜡书,约联合对 宋 。”
辣手
指办事刚严猛烈的人。《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 《实宾录》:“ 陈彭年 更科举体式,结怨士人,时谓之辣手。”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谓从事刚严猛烈者为辣手,辣之言厉也。”一本作“辢手”。厉害或毒辣的手段。《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改梦》:“那黄衫客,空有侠肠,全无辣手,却怎的不诛了这负心贼来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莫如用猛》:“闻 直隶 枣强县 署一对云:‘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防人不堪。’”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大约有人欲得而甘心,故有此辣手。”犹能手;老手。 元 王义山 《送按察王佥事除行台察院》诗:“祇为外臺要精采,更烦辣手大支撑。” 清 郑燮 《与丹翁书》:“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称为辣手也。”棘手;难办。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什么是科学》诗:“头几个月还顺利,越往后越辣手问题越多。”
蜡石
火山石的一种。可供赏玩。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蜡石》:“ 岭 南产蜡石, 从化 、 清远 、 永安 、 恩平 诸溪涧多有之……予尝得大小数枚为几席之玩。”
蜡氏
周 代官名。掌清除道路不洁和埋葬路尸之事。《周礼·秋官·蜡氏》:“蜡氏掌除骴……若有死於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 孙诒让 正义:“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职也。”
拉瑟
象声词。风声。 宋 苏轼 《偶于龙井辩才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元 王恽 《德寿殿玉方池砚》诗:“纷纷落墨腾蛟雾,淅淅秋风拉瑟声。”
拉飒
秽杂。《晋书·五行志中》:“ 孝武帝 太元 末, 京口 謡曰:‘黄雌鸡,莫作雄父啼。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颯栖。’寻而 王恭 起兵诛 王国宝 ,旋为 刘牢之 所败,故言‘拉颯栖’也。” 金 元好问 《游龙山》诗:“恶木拉颯栖,直干比指稠。” 清 翟灏 《通俗编·状貌》:“拉颯,言秽杂也。”
腊日
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应劭 《风俗通·祀典·灶神》引 汉 荀悦 《汉纪》:“ 南阳 阴子方 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唐 杜甫 《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腊日,寺院送麵油与门徒,却入疏教化上元灯油钱。”泛指农历十二月的时候。《水浒传》第三二回:“时当腊月初旬, 山东 人年例,腊日上坟。” 张志民 《梅园青松·周总理啊,就在我们身旁》诗:“整整一年了,又一度隆冬数九--腊日景象。”
拉纤
用绳子在岸上拉船前进。 茅盾 《春蚕》一:“‘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 绍兴 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身子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比喻为双方牵引撮合。《红楼梦》第九一回:“人家倒替奶奶拉縴,奶奶倒和我们説这箇话咧!” 王统照 《纪梦》:“就是为你们拉纤,我在 强太太 家输的钱还没有捞回本来,弄得我毛手毛脚的哪里也去不成。” 老舍 《茶馆》人物表:“ 刘麻子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腊破
谓腊尽春回。 唐 杜甫 《白帝楼》诗:“腊破思端綺,春归待一金。” 唐 杜牧 《奉和白相公长句四韵》:“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 南山 对 未央 。”
剌谬
亦作“ 剌繆 ”。违背;悖谬。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僕私心剌谬乎?” 唐 柳宗元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繆经旨,不可以言乎学,固非特达之器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议论纷拏,各有剌谬。” 清 胡鸣玉 《订伪杂录·剌谬乖剌》:“剌音辣,从束,非从朿,僻也,戾也。《太史公书》‘私心剌谬’, 柳子厚 《上大理崔大卿啟》‘剌谬经旨’……俗读为‘次谬’‘乖次’者,不明‘剌’与‘刺’之别耳。”《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七二>》:“因为我所学的是教育,而抑制好动的天性,是和教育原理根本剌谬的。”
喇嘛
喇嘛教对僧侣的尊称,意为“上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活佛掣签》:“ 西藏 喇嘛自 宗卡卜 兴扬黄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喇嘛有二种,一曰黄教,一曰红教,各以其衣别之也。” 玛拉沁夫 《活佛的故事》:“我家的邻居,是 特古斯 喇嘛。”
拉攞
崩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任愷 既失权势,不復自检括。或谓 和嶠 曰:‘卿何以坐视 元裒 败而不救?’ 和 曰:‘ 元裒 如 北夏门 ,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 北夏门 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吏垣都谏被弹》:“而国体与垣规,拉攞坏尽,不可收拾矣。” 清 钱谦益 《题将相谈兵图为范司马蔡将军作》诗:“俯躬无乃问韜鈐,奋臂何当支拉攞。”
菈擸
崩裂之声。《文选·左思<吴都赋>》:“菈擸雷硠,崩峦弛岑。” 李善 注:“菈擸雷硠,崩弛之声。”
拉擸
象声词。崩塌声。《文选·左思<吴都赋>》:“拉擸雷硠,崩峦弛岑。”拉,一本作“ 菈 ”。 李善 注:“菈擸雷硠,崩弛之声。”指崩塌。 清 唐孙华 《秋日偶成》诗:“四壁仅存防拉擸,八騶难问怕推挤。”
瘌痢
黄癣。因黄癣而秃头。
剌戾
违逆。 汉 桓宽 《盐铁论·剌复》:“是以凿枘剌戾而不合,声音泛越而不和。”
蜡泪
即烛泪。指蜡烛燃点时淌下的液态蜡。 唐 李贺 《恼公》诗:“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綺櫳。” 前蜀 李珣 《望远行》词:“屏半掩,枕斜欹,蜡泪无言对垂。” 宋 陆游 《夜宴赏海棠醉书》诗:“深院不闻传夜漏,忽惊蜡泪已堆盘。” 清 吴镐 《下山虎·听秋》套曲:“触目关心处断肠暗撩,賸有那蜡泪垂垂也替我抛。”
邋邋
犹猎猎。旗帜飘动的声音。邋,通“ 猎 ”。《古文苑·石鼓文》:“君子员员,邋邋员斿。” 章樵 注:“邋, 郑 ( 郑樵 )通作猎字……猎猎,旌旗摇动貌。”
喇喇
象声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风喇喇,阵旗飘。”《西游补》第十回:“帘外擂鼓一通,奏起细乐,鎗刀喇喇,剑戟森森。”《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似大厦倾。”
剌剌
象声词。状风声。 唐 李商隐 《送李千牛李将军越阙五十韵》:“去程风剌剌,别夜漏丁丁。” 宋 秦观 《田居》诗之四:“悠悠灯火暗,剌剌风飈射。”象声词。状拍击、破裂声。 元 乔吉 《梁州第七·射雁》套曲:“諕得这鸂鶒儿连忙向败荷里串,血模糊翅搧,扑剌剌可怜。” 明 归有光 《壬戌纪行上》:“剌舟者鬚眉皆冰, 黄河 凌下,船剌剌有声。”犹辣辣。形容燥热。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蜡书》:“这病似觉邑邑剌剌,唇燥吻涸,鬱火四上,焚於大宅。”《红楼梦》第二六回:“ 薛蟠 道:‘越发説的人热剌剌的扔不下。’”《红楼梦》第五七回:“这会子热剌剌的説一个去,别説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助词。表示加重语气。 五代 何光远 《鉴戒录·高僧谕》:“ 一鉢和尚 歌曰:‘阿剌剌,闹聒聒,总是悠悠造未挞。’”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倒做这等魘镇事,欺心剌剌的,我不去。”《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身上有数那两件旧片子,怎么好穿,少去见人的,倒没的羞剌剌的。”
拉枯
犹拉朽。《晋书·刘元海载记》:“今见众十餘万,皆一当 晋 十,鼓行而摧乱 晋 ,犹拉枯耳。”《北史·齐纪下论》:“ 涡阳 之战,扫 侯景 如拉枯。”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往者戊戌变法,去五寺三巡抚如拉枯,独驻防则不敢撤。”
蜡炬
即蜡烛。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宋 刘敞 《踏莎行》词:“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 清 仲振奎 《红楼梦·补裘》:“费针工,听铜龙玉漏沉花底,徙倚空房蜡炬红。” 高天梅 《只怜》诗:“蜡炬成堆把泪浇,何堪落木听萧萧。”参见“ 蜡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