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天冠
犹言宝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称。 晋 法显 《佛国记》:“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翼从出城迎像。”《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王服天冠如佛冠,身被香缨络。”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铭》:“ 洛阳 白马 , 帝释 天冠。”
水神
谓水。古代思想家认为水的成分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并为万物之准,故称。《管子·水地》:“水者万物之準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於天地而藏於万物。产於金石,集於诸生,故曰水神。” 尹知章 注:“莫不有水焉,不知其所,故谓之神也。”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汉书·王尊传》:“ 尊 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 河伯 。”《左传·昭公十八年》“ 玄冥 ” 晋 杜预 注:“ 玄冥 ,水神。”
水镜
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水碧
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 耿山 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 注:“亦水玉类。”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蜀山
蜀 地山岳的泛称。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蜀 江水碧 蜀 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蜀 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縈九折。” 元 雅琥 《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诗:“ 蜀 山千丈雪, 秦 岭万重云。”
清微
犹清和。《诗·大雅·烝民》“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圣人视天而行……其告之以政令而化风之清微也,欲合诸天之颠倒其一而以成岁也。” 宋 范成大 《晚春》诗之一:“轻颸宜白紵,时节近清微。”虚己谦下。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昔者 尧 舜 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清淡微妙。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韵清微,高山流水野猿嘶, 楚 雨 湘 云塞雁飞,清风明月孤鹤唳。” 清 恽敬 《<靖节集>书后二》:“其诗清微通澈,雄厉奋发,如其人,如其人焉。”
破壁
破损颓坏的墙壁。 宋 苏轼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诗之三:“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鐘音。” 明 孙柚 《琴心记·相偕抵舍》:“权消受破壁青苔,残叶户,小茅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洪文襄款客》:“士人返舍,依然寒灯如豆,破壁頽垣犹如故也。”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金陵 安乐寺 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后遂以“破壁”为龙或画龙的典故。 明 刘溥 《题画龙》诗:“田畴岁旱望甘霖,破壁须看天上去。”以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周恩来 《无题》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暖雾
春暖时的雾气。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光风转蕙百餘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轮回
循环。《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前人增估求侠,后人加税请代,如此轮回,终何纪极?” 元 耶律楚材 《转灯》诗:“团团十方匝,轮迴莫能趓。”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用了这许多好材料,难道竟不过老是演一出轮回把戏而已么?”佛教语。梵语的意译,原意是流转。佛教认为众生各依善恶业因,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六道中生死交替,有如车轮般旋转不停,故称。也称六道轮回、轮回六道。《法华经·方便品》:“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迴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空悲切,没理会,人生死是轮迴。”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杀生及死祀,轮回万劫殃。” 马南邨 《燕山夜话·古迹要鉴别》:“原来所谓‘舍身’是佛教的用语,意思是舍出生命,避免轮回的苦厄,祈求来生的幸福。”
龙葵
一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夏秋间开白花,结浆果,圆球形,熟时紫黑色。有小毒。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消肿生肌的功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江 南别有苦菜,叶似酸浆,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时或赤或黑,此菜可以释劳。案: 郭璞 注《尔雅》,此乃蘵黄蒢也。今 河北 谓之龙葵。”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龙葵》:“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筯,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
雷神
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俗称雷公。《山海经·海内东经》:“ 雷泽 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你因甚恼着雷神来。” 殷夫 《孩儿塔·梦中的龙华》:“白云看着你返顾颤惊,雷神们迅速地鼓着狂声。”
绝情
狠心;无情;断绝情义。《天雨花》第五回:“团团围住 左廵抚 ,齐举尖刀下絶情。” 许地山 《集外·凶手》:“好好的朋友,一翻脸,就绝情到这步田地。”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七:“如果咱们和人家为难,再做些对不起东家的事情,未免太绝情了。”
景天
萤火虫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椭圆形,白绿色;花白色带红,供观赏。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景天》。
精精
兽名。《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鸣自叫。”指精明的人。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九章:“呵,你们的祖先尽是些精精,没什么戆戆!”
鲛绡
亦作“ 鮫鮹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借指薄绢、轻纱。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鮫綃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餘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鮫鮹破春碧。” 明 高东嘉 《泣颜回·春游》套曲:“见游人往来,贪欢笑,舞鮫鮹,闹咳咳笑高。”《镜花缘》第九四回:“﹝车﹞係用柳木如窗欞式做成,极其轻巧;周围俱用鮫綃为幔;车内四面安着指南针。”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鮫鮹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指毛帕、丝巾。 宋 陆游 《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綃透。” 明 梁少白 《月云高·纪情》套曲:“黄花羞对,也只为君,金樽慵倒,也只为君,泪珠暗把鮫鮹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鮫綃。”
剑冢
是【剑魔】独孤求败归隐后,埋剑之地, 冢就是坟墓,退隐江湖后将自己的剑埋在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剑冢。出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
火神
神话中司火之神。《国语·周语上》“ 回禄 信於耹隧” 三国 吴 韦昭 注:“ 回禄 ,火神。”《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 祝融 兽身人面,乘两龙” 晋 郭璞 注:“火神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然而 燧人氏 也被忘却了,到如今只见 中国 人供火神菩萨,不见供 燧人氏 的。”
护腕
1.如击剑者或球类运动员所用的戴在手腕上防止扭伤的防护套;尤指射箭运动员戴的一种通常皮革制的防护套,以防止左腕因弓弦突然绷断而被弹伤。2.套在手腕上的保暖编织物。
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唐 张谓 《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明 何景明 《二月见梅》诗:“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寧与艷阳期!” 柯灵 《香雪梅·序一》:“初来时霜菊正丹,现在早开的寒梅已经着花。”
鬼手
鬼的手。亦用作詈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王司州 ( 王胡之 )尝乘雪往 王螭 ( 王恬 )许。司州言气少有牾逆於 螭 ,便作色不夷。司州觉恶,便舆牀就之,持其臂曰:‘汝詎復足与老兄计?’ 螭 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彊来捉人臂。’”鬼的掌握。 唐 柳宗元 《寄韦珩》诗:“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
风神
风采;神态。《晋书·裴楷传》:“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羣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上为皇孙时,风神秀异,英姿雋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余见 周昉 、 李龙眠 及近代 仇实父 诸美人图,皆穠髮丰肌,衣粧稠迭,一种风神媚态,畧无彷彿。” 王统照 《号声》:“长叶子的美人蕉在椭圆形的蓝色水盂内摇曳着幽媚含笑的姿态,也似乎装点出特有的 日本 妇女婀娜的风神。”指艺术作品的文采神韵。《南史·褚彦回传》:“ 彦回 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明 唐顺之 《题夏中书画竹》诗:“中书醉墨满人间,此幅风神更不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雕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 楚 《骚》。”
风魔
发疯,癫狂。《云笈七籤》卷一一九:“亲戚家女使,近患风魔疾,尚未甚困。” 元 张可久 《汉东山》曲:“ 蓝采和 ,没奈何,假风魔。”《西游补》第六回:“﹝ 行者 ﹞登时粧做风魔之状,呆睁着两眼对着 项王 道:‘还我头来!’”指人痴呆、糊涂。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你也心儿里精细不风魔。”疯子。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这两个汉子是风魔,是九伯。”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三折:“白日与小儿同耍,到晚来与羊犬同眠,打也不知,駡也不知,端的是个风魔了也。”形容言行轻狂、放浪不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秀才家那箇不风魔;大抵这箇酸丁忒劣角,风魔中占得箇招讨。”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教人道我,豪放风魔。”《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依随着他,上庙就去上庙,游山就去游山,耍金鱼池,看 韦公寺 ,风魔了个足心足意。”迷惑。谓使人着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那多情媚脸儿,那鶻鴒渌老儿,难道不清雅?见人不住偷睛抹,被你风魔了人也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刚刚的打箇照面,风魔了 张解元 。”
酆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有 罗酆山 ,在北方癸地,周廻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人死皆至其中。”本谓 罗酆山 洞天六宫为鬼神治事之所,后用以附会 四川省 丰都县 。 隋 置县, 明 改“丰”为“酆”。1958年复改为 丰都县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悼鹤》:“ 酆都 香稻字重思,遥想飞魂去未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谁着你遍谿山又祸延林木,你如今赴 酆都 ,千年万载不得人身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酆都阴君》:“ 酆都县 平都山 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宜为神仙窟宅,而世乃传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呵,两个小野鬼当真野到 酆都 地府去了吗?”
飞蓬
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商君书·禁使》:“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五:“游子如飞蓬,佳人旷千里。”比喻轻微的事物。《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 许维遹 案:“飞蓬,言其轻微也。‘问’应作‘间’,‘间’与‘諫’通。諫而不听者谓之轻微之諫。”比喻蓬乱的头发。 晋 左思 《白发赋》:“髮乃辞尽,誓以固穷。昔临玉颜,今从飞蓬。”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孤身何幸脱樊笼,两鬢飞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復有故宫妃,飞蓬乱双髲。”比喻行踪飘泊不定。《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断月
指农历正、五、九三个月。佛教宣扬在此三月内断荤食素以积德邀福, 唐 代在此三月内延缓执行死刑。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其説云:天帝释以大寳镜,轮照四天下,寅、午、戌月,正临 南赡部洲 ,故当食素以徼福,官司谓之断月。”参见“ 三长月 ”。
重楼
层楼。《荀子·赋》:“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南朝 梁 何逊 《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北窗北溱道,重楼雾中出。” 宋 苏轼 《永安宫》诗:“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于家琵琶》:“ 晋 府初经兵燹,虽重楼叠阁,而栋折垣頽。” 鲁迅 《集外集·悼丁君》:“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道教语。喉咙的别名。《黄庭内景经·黄庭》“重堂焕焕明八威” 梁丘子 注:“重堂,喉咙名也。一曰重楼。”《封神演义》第四七回:“道人取一粒丹,用手捻开,口撬开,将药灌下十二重楼。”参见“ 重环 ”。黄精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
长卿
螃蜞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蟛蜞,小蟹也。生长海边涂中,食土,一名‘长卿’。”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无所不理。今名为吏(吏部尚书),但主除吏。当授使授,当陟使陟,当黜使黜,不过注簿一小吏,乌得为长卿!五卿皆然,不可以不正,请復名为冢宰。”参见“ 六卿 ”。
草鞋
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朱子语类》卷十五:“人入德处,全在致知格物。譬如适 临安府 ,路头一正,著起草鞋便会到。”《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 ﹞穿上草鞋……连夜投 石碣村 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劈头遇见一个和尚,身穿破衲,脚踏草鞋,向我打了一个问讯。”指 清 代民间某些秘密社团内司交通、谍报等职事的人员。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之经过》:“照三合会的规矩,职位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人,就是红棍、白扇、草鞋……草鞋,是传递和探听消息的。” 陶成章 《浙案纪略外纪·教会源流考》:“第八巡风( 广东 人名曰草鞋),侦探一切事宜,是为老八。”
苍古
苍劲古朴。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湖园》:“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多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艰眺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然余到 桂林 ,见 独秀峰 有 简 题名,笔力苍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 朱珪 ﹞年八岁,即操觚为文,文体倔聱苍古,与兄 竹君 学士 筠 齐名。”
布袍
布制长袍。《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大率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南史·沉约传》:“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 唐 唐彦谦 《早行遇雪》诗:“荒村絶烟火,髯冻布袍湿。”犹布衣。指平民。 宋 刘过 《寿建康太尉》诗:“万里寒风一布袍,持将诗句謁英豪。” 明 周履靖 《和贯休山居十咏》:“ 长安 多少豪华客,何似山林一布袍。”
渔村
渔民聚居的村庄。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渔村绕水田,澹澹隔晴烟。” 宋 柳永 《诉衷情近》词:“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袁鹰 《风帆·归帆》:“沉沉夜幕笼罩住渔村,笼罩住每个渔家的笑语和沉思。”
型钢
断面呈不同形状的钢材的统称。
铆钉
铆接用的金属元件。圆柱形,一头有帽。 徐迟 《在高炉上·聪明的架工们》:“里面燃烧着铆钉炉,焦炭烧得铆钉通红。”
螺栓
连接用的机械零件。圆杆,上有螺纹,配有螺母,可以拆卸。
装扮
化装;假扮。《元典章新集·刑部·禁聚众》:“各处不畏公法之徒,鳩敛钱物,叙众装扮,鸣锣击鼓,迎神赛社。”《西游记》第八四回:“你这国王无道,特来借此衣冠,装扮我师父。”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三仙姑 是后庄 于福 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打扮。《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鲁公子 回到家里,将衣服鞋袜装扮起来。”《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説着,便坐在姑娘对面上首,看他装扮起来益发面如满月,皓齿修眉,不禁越看越爱。” 丁玲 《母亲》一:“三姑太太是四十岁的人了,却是爱装扮的,也夹了一包第二天穿的衣裳回来。”打扮出来的模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我看他穿的还是通身绸縐……暗想京里人家都説他丁了承重忧出京的,他这个装扮,那里是个丁忧的样子。”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副队长把仰天鼻子掀得更高,斜睨着打量 阿潮 的装扮。”
墨竹
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 唐 吴道子 。一说,始于 五代 郭崇韬 之妻 李氏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二:“﹝ 李夫人 ﹞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模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元》:“ 顾安 字 定之 ,善画墨竹。 吴仲珪 以苍老胜, 定之 以秀色胜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墙上挂着一幅淡远秀劲的墨竹,看来似乎装裱得不久。”竹的一种。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滕处士》:“有丝竹,叶细而青,茎瘦而紫,亦谓之墨竹。”
负重
身负重物。《庄子·盗跖》:“侅溺於冯气,若负重而行上也,可谓苦矣。”《魏书·高阳王雍传》:“或累纪征戍,靡所不涉;或带连年,负重千里。”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后有数南人负重追随。” 萧乾 《雁荡行》一:“在雨中,浮动着那么多负重的脚伕。”担负重任。《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陆逊 意思深长,才堪负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积芦灰以塞鸿水,断鰲足以立四极,非弘毅负重之士,孰能与於此乎!”
蒸散
1. 包括地面蒸发和植物散发在内的土壤水分损失。
阵雨
雨时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很大的雨。有时伴有闪电和雷鸣,多发生在夏季。
雨影
下雨前的景色或迹象。 唐 戴叔伦 《又酬晓灯离暗室》诗之三:“灯光照虚屋,雨影悬空壁。” 宋 杨万里 《晚归遇雨》诗:“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
雨量
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未经蒸发、渗透或流失的雨水所积的深度,通常用毫米来表示。
细雨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天气
古人指轻清之气。《逸周书·时训》:“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泛指空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传》:“鼻之呼吸,刻不能不与天气相通。”天命,气数。 唐 许敬宗 《尉迟恭碑》:“ 刘武周 不稽天气,寔暗人谋。”气候。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宋 张先 《八宝装》词:“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河中井》:“时天气炎热,游泳於河,竟失足堕下。” 丁玲 《阿毛姑娘》:“不怕天气已很冷,沿路上还是有不少烧香的客。”时候。指某一时刻。《水浒传》第八回:“两个公人带了 林冲 出店,却是五更天气。”《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莫如趁天气还早,躲了他。” 魏巍 《在风雪里》三:“吃过饭,天气已经不早了。”指一段时间。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醉归》:“俏冤家夜深归,喫得烂醉……枉了奴对孤灯守了三更多天气。”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并不是党员,快到六十岁,结婚才不过十年天气。”
酸雨
指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酸雨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人民日报》1984.4.15:“工业消耗的煤、石油等,把大量的二气化硫排入大气,遇冷形成酸雨,降回大地,造成严重的污染。”《人民日报》1985.2.2:“ 加拿大 魁北克省 环境保护官员昨天在 蒙特利尔 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 魁北克省 湖泊被酸雨污染,主要是由于 美国 的污染物飘落造成的。”
散发
分发;发出。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四五:“这些传单,在各个 中国 饭店里散发。” 徐迟 《我们这时代的人·草原上的钻机》:“由于日晒风吹,她的脸色殷红,散发着康健的气息。” 巴金 《爝火集·一颗红心》:“我忘了 林彪 和‘四人帮’在人们身上制造的内伤还在溃烂,他们散发的毒气还在毁坏人们的健康。”披散头发。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髮乘夕凉,开轩卧閒敞。”喻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后汉书·袁閎传》:“ 延熹 末,党事将作,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一:“不如归蓬门,散髮自閒适。”
清除
扫除干净;全部去掉。《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清除羣秽,广举贤士。”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杂院已经十分清洁,破墙修补好了,垃圾清除净尽了。”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为清除旧社会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污秽而斗争。”
气候
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亦泛指时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气候》:“《礼记·月令》注曰:‘昔 周公 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 太昊 ,而定于 周公 也。’” 宋 陆游 《园中书触目》诗:“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然譬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气候所感使然。”指云气等变化。古代多据此来预测吉凶。《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羣 少受学於 舒 ,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纔见一气,即白 羣 , 羣 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 侃 薨,征西将军 庾亮 代镇 武昌 ,復引 洋 问气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文穆 ﹞郡户曹史,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 刘禹锡 《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指天气。 南朝 宋 谢惠连 《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 唐顺之 《游遵化汤泉》诗:“絶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 吴瞻泰 《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比喻结果、成就、前途。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餘年,方纔成了气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指书画或诗文的气韵、风格。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於 王 袁 ,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指人的神态风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然 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餘皆质素。”《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 苗十 气候哑吒,凭恃羣亲,索人承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平流
1.谓出身平常,不是世家门第。); 2.平缓地流动。); 3.平静的水流。
露点
露水滴。 唐 罗隐 《秋霁后》诗:“浄碧山光冷,圆明露点匀。” 宋 欧阳修 《洞天春》词:“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幃清晓。”指初次露面。 黄中黄 《沉荩》第一章:“庚子南方之暴举,为 沉藎 平生之露点。”气象学名词。指湿空气中的水气冷却,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亮度
物理学名词。发光体或反光体使人眼睛感到的明亮程度。亮度的大小和所看到的物体的大小、发光或反光的强度及距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