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交恶
互相憎恨仇视。《左传·隐公三年》:“ 周 郑 交恶。” 杜预 注:“两相疾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东亭 与 谢公 交恶。”《新五代史·杂传·马全节》:“自 出帝 与 契丹 交恶, 全节 未尝不在兵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因 南诏 国人攻掠 唐 境,两国政治上交恶,竟采取谬误措施,停止交流的进行。”
交午
1.纵横交错。); 2.即华表。
矫伪
作伪;虚假。《汉书·贾谊传》:“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餘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无行义之尤者也。” 颜师古 注:“言诈为文书,以出仓粟近十万石耳。”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意者朝廷以臣所言皆为矫伪,不足听察邪?” 明 张居正 《答南台谏》:“惟丈俯鉴愚悃,早为停寝,僕此意发自丹愫,絶无矫伪。”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然因让而争,矫伪已甚,生息此土,则亦劳矣,不如作詼谐观,反有啟颜之效也。”
焦尾
见“ 焦尾琴 ”。
矫妄
假冒妄为;巧诈狂妄。《后汉书·张宗法雄等传论》:“ 安顺 以后,风威稍薄……剽人盗邑者不闋时月,假署皇王者盖以十数,或託验神道,或矫妄冕服。”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 收 之矫妄,其可尽言乎?” 宋 司马光 《叙清河郡君》:“君性和柔敦实,自始嫁至于瞑目,未尝见其有忿懥之色、矫妄之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黜寺丞冯必政》:“寺丞 冯必政 者,妖妇 焦奉真 之姪,轻佻矫妄,士伦耻之。”
徼外
塞外,边外。《史记·佞幸列传》:“人有告 邓通 盗出徼外铸钱。”《梁书·诸夷传·海南》:“其徼外诸国,自 武帝 以来皆朝贡。” 宋 司马光 《五哀诗·马伏波》:“ 汉 令班 南海 ,蛮兵避 鬱林 ,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收復诸土司,又收……新土司徼外地四、五千里入版图。”
角袜
亦作“ 角韈 ”。古代袜名。形制前后两两相承,中间以带系之,犹如后之膝裤。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袜》:“ 三代 及 周 著角袜,以带繫於踝。至 魏文帝 吴妃 ,乃改样以罗为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韈》:“《实録》曰:自 三代 以来有之,谓之角韈,前后两相承,中心繫之以带。洎 魏文帝 吴妃 乃始裁缝为之,即今样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韈膝裤》:“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古时则女子亦称袜,男子亦称膝裤……谓袜即膝裤。然今俗袜有底,而膝裤无底,形製各别。按《炙轂子》曰: 三代 谓之角袜,前后两隻相成,中心繫带,则古时袜之制,正与今膝裤同。”
娇娃
美人;少女。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可怜我这没照覷的娇娃,早諕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歧路灯》第四九回:“ 谭绍闻 因前日跟着 夏鼎 赶那一次会,也新学会了物色娇娃。”
矫托
1.假托;诈称。
焦土
烈火烧焦的土地。形容建筑物、庄稼等因战乱而遭到彻底破坏的景象。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戍卒叫, 函谷 举, 楚 人一炬,可怜焦土。” 金 元好问 《寿阳县学记》:“中夏版荡,民居、官寺,燬为焦土。”《三国演义》第六回:“南北两宫,火焰相接; 长乐 宫庭,尽为焦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诗》:“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椒涂
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文选·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吕向 注:“椒涂,以椒泥饰道也。” 晋 张协 《七命》:“遡蕙风於衡薄,眷椒涂於瑶坛。”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文选·颜延之<宋之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兰殿长阴,椒涂弛卫,呜呼哀哉!” 吕向 注:“兰殿、椒涂,后妃所居也……椒涂,以椒涂室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 长信 之莫临。” 宋 陆游 《贺皇帝表》:“寳运绍开,椒涂首建。”指后妃。《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 武后 夺嫡之谋也,振喉絶襁褓之儿,葅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深谷高陵何代无,徽声终自冠椒涂。”古地名。《文选·扬雄<解嘲>》:“今大 汉 左 东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后 椒涂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渔阳 之北界。”一本作“陶涂”。
焦桐
琴名。 东汉 蔡邕 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唐 张祜 《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音入 蓝桥 ,响振琼瑶,却是羡焦桐一曲巧,芳心顿消。”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诗:“日夕而不至,焦桐起离情。”参见“ 焦尾琴 ”。
椒庭
指宫内。《宋书·后妃传论》:“自 元嘉 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綺观,千门万户,而淫粧怪饰,变炫无穷。”《周书·皇后传序》:“恩之所加,莫限廝皂;荣之所及,无隔险詖。於是升兰殿而正位,践椒庭而齐体者,非一人焉。” 隋 薛道衡 《昭君辞》:“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参见“ 椒房 ”。
徼亭
边境的哨所。《战国策·韩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廝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徼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
教条
旧时官署或学塾中所颁布的劝谕性的法令或规章。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公之为治,严不为烦,止除害本,不多教条,与人必信。” 宋 王安石 《送吴仲纯守仪真》诗:“久为 汉 吏知文法,当使 淮 人服教条。”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若有法,如教条政令而遵之,必如 李攀龙 之拟古乐府然后可,诗末技耳。”宗教中要求信徒信从遵守的信条。现指僵死的、凝固不变的某种抽象的定义或公式。亦指使人盲目接受或引用的清规、教义等。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假若今天不是中秋节,她决不会出来多事。这并不是她的心眼不慈善,而是严守着她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寡妇教条。” 柯灵 《香雪海·嫩芽需要滋润》:“少年儿童不喜欢在文学作品中读乏味的教条。”《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绝不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死板的教条公式,而是为人们提供生动活泼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交藤
相互纠缠的藤蔓。 南朝 齐 谢朓 《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復低。”何首乌的别名。 唐 李翱 《何首乌录》:“交藤味甘温,无毒,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令人多子,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
骄泰
骄恣放纵。《礼记·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耶?” 宋 陆游 《贺张参政修史启》:“礼絶搢绅,而无王公骄泰之意。”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 齐 封惧东亩,亦可惩骄泰。”
蛟胎
1.用鲨鱼皮制成的剑鞘。蛟﹐通"鲛"。
交泰
《易·泰》:“天地交,泰。” 王弼 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言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后以“交泰”指天地之气和祥,万物通泰。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 前蜀 贯休 《上孙使君》诗:“圣主得贤臣,天地方交泰。”指君臣之意互相沟通,上下同心。 明 张居正 《庆成侍宴》诗:“交泰正逢千载会,譾才何以佐昇平。”《平山冷燕》第一回:“百官既具表称贺,朕当赐宴答之,以表一时君臣交泰之盛。”
交态
犹言世态人情。《史记·汲郑列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唐 杜甫 《久客》诗:“羇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予与 仲和 别十年,閲人益多,观交态益熟,而思 仲和 益深。” 清 汪懋麟 《答云渐见梦一首和来韵》:“纷纷交态总非真,何限黄金陌路人。”
教唆
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士人犯法者,教唆把持,其罪不一。”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当初 韩信 是你教唆他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包龙图 道:‘莫非是你包揽官司,教唆他的?’” 田汉 《关汉卿》第八场:“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 秦桧 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教唆的吗?”
郊遂
亦作“ 郊隧 ”。犹郊野。《文选·张衡<西京赋>》:“便旋閭阎,周观郊遂。” 高步瀛 义疏:“《周礼·地官·序官》‘遂人’注: 郑司农 曰:‘遂,谓王国百里之外。’”亦指国都周围地区。 晋 左思 《吴都赋》:“徒观其郊隧之内奥,都邑之纲纪,霸王之所根柢,开国之所基趾。”《三国志·魏志·李典传》:“征戍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泛指边远之地。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戍谴奚奴》:“把 淮阳 刺史与那奚奴,一移郊遂,一追官誥。”
交绥
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 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 杜预 注:“古名退军为绥。 秦 晋 志未能坚战,短兵未至争而两退,故曰交绥。”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同人》:“两矛相刺,勇力钧敌。交绥结和,不破不缺。” 宋 陈师道 《赠赵奉议》诗:“旧好无新功,终年此交绥。未须坚百战,当即建降旗。”交战。《梁书·武帝纪上》:“接距交绥,电激风扫。”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 陈春生 《庚子惠州起义记》:“革军在距 法梅湖 四英里之 三角湖 地方,与官军交绥,将官军击退。”
搅搜
象声词。翻覆搜求。 宋 李光 《陈氏园亭》诗:“酒杯棊局平生事,莫把枯肠数搅搜。”
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就阳之义也;瘞地於北郊,即阴之象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鲍照<戎行>》:“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至遇军国郊祀之大费,则遣使铲刷,殆无餘藏。” 清 毛奇龄 《诏观西洋国所进狮子因获遍阅虎圈诸兽敬制长句纪事和高阳相公》:“从此郊祀播乐章,射乌格鹿非寻常。”《郊祀歌》的省称。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乐府,《七略》録为歌诗,上自郊祀,下讫里巷歈趣,皆见罔罗。”
矫思
犹正心。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焦思
焦苦思虑。《史记·夏本纪》:“ 禹 伤先人父 鯀 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三十年,过家门不敢入。”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他的形容比在石室中显得更憔悴了,面色黑了一些,锁着眉尖,仿佛焦思着甚么。”
燋铄
灼热而熔化。 唐 赵德 《<昌黎文录>序》:“金石燋鑠,斯文灿然。” 宋 韩琦 《苦热》诗:“阳乌自燋鑠,垂翅不西举。”一本作“焦鑠”。
胶水
黏东西用的液体的胶。
角黍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 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弔 湘 纍。”
狡竖
狡猾的人。《宋书·毛脩之传》:“ 脩之 下都上表曰:‘……自提戈西赴,备尝时难,遂使齐斧停柯,狡竖假息。’”
浇书
指晨饮。 宋 陆游 《春晚村居杂赋绝句》之五:“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牀。”自注:“ 东坡先生 谓晨饮为浇书。”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 东坡 谓晨饮为浇书, 李黄门 谓午睡为摊饭。” 清 钱谦益 《赠星士》诗:“浇书摊饭醉仍眠,任运腾腾信往缘。”
交输
1.古代的一种衣饰。把整幅布帛对角裁开,分别垂挂衣服后摆两边,若燕尾状。
矫首
昂首;抬头。 唐 杜甫 《又上后园山脚》诗:“穷秋立 日观 ,矫首望八荒。” 金 元好问 《出京》诗:“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 清 金农 《寄丁敬》诗:“何年共幽览,矫首海鸥群。”昂昂然自得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至於駑蹇矫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彼已尸禄,邦国殄瘁。” 宋 范仲淹 《祭蔡侍郎文》:“初矫首於王庭,冠天下之英雄。”《明史·李植江东之等传赞》:“ 李植 、 江东之 诸人,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羣枉。”
角试
比试。《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鋭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鋭为右。” 章炳麟 《封建考》:“ 汉 世材官卫士之伦,盖亦日在营垒,课以戎事,非立秋角试乃至也。”
蛟室
1.犹龙宫。亦借指大江大海。
矫饰
亦作“ 矫飭 ”。整饬;整改。《荀子·性恶》:“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新唐书·杨炎传》:“初, 炎 矫飭志节,颇得名。”造作夸饰,掩盖真相。《后汉书·章帝纪》:“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新唐书·朱朴传》:“与 朴 皆相者 孙偓 …… 偓 性通简,不矫饰。” 明 屠隆 《昙花记·遍游地狱》:“只因近日士大夫迷真逐假,矫饰欺人。” 马南邨 《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难道每个时代的本有的特质不是在儿童的天性中毫不矫饰地复活着吗?”
矫世
纠正世俗。《汉书·杨王孙传》:“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臝葬,将以矫世也。” 唐 司空图 《效陈拾遗子昂感遇》诗之一:“乃知不平者,矫世道终孤。” 宋 王禹偁 《四皓庙碑》:“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矫世也。”
椒室
后妃的居室。亦为后妃的代称。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国事归椒室,民饥询肉糜。”
交市
互市。《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与 安息 、 天竺 交市於海中,利有十倍。”《隋书·裴矩传》:“时西域诸蕃,多至 张掖 ,与中国交市。”
角胜
较量胜负。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平原之志也。” 宋 梅尧臣 《韩持国邀赋·斗山鹊》诗:“胡能知远人,角胜百合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硾纸》:“自 乾隆 四十年间 苏 、 杭 、 嘉兴 人始为之,愈出愈奇,争相角胜,然总视画工之优劣,以定牋之高下。”
郊社
祭祀天地。 周 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朱熹 集注:“郊,祭天;社,祭地。” 明 刘基 《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参见“ 郊祀 ”。古代祭祀天地之处。《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臺,西即郊社。”
郊射
周 制,天子出郊祭天,于射宫命士习射,以选拔人才。《礼记·乐记》:“散军而郊射。” 孔颖达 疏:“郊射,射於射宫,在郊学之中也。天子於郊学而射,所以择士简德也。”
角射
竞技射击。《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 兴 ( 田兴 )尝於车中角射,一军莫及。” 胡三省 注:“角,竞也。角射者,以中为胜。”《明史·梅之焕传》:“御史行部閲武, 之焕 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 王闿运 《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学骑 武灵 ,角射 甘蝇 。”
挢舌
舌翘起不能出声。形容畏葸难言或惊讶的样子。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舌撟然而不下。”《新唐书·吴凑传》:“撟舌阿旨固善,有如穷民上诉,叵云罪何?” 清 金农 《怀人绝句》之二:“观者围场顿撟舌,硬弓力挽癲如雷。”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峭壁俯絶壑,旁睨每撟舌。”
嚼舌
咬破舌头。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馀》:“即使敌手用了卑劣的流言和阴谋,也应该正襟危坐,毫无愤怨,默默地吃苦;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乱说;搬弄是非。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他自吃醉了,这等脚高步低,立也立不住,干我甚么事,説我推他,要你来嚼舌。” 明 吴炳 《画中人·友瞷》:“ 胡大 ,不要嚼舌!”无谓地争辩。如:没工夫跟你嚼舌。
交涉
关系;牵涉。 前蜀 贯休 《闻无相道人顺世》诗之五:“百千万亿偈,共他勿交涉。” 宋 范成大 《病中闻西园新花已茂及竹径皆成而海棠亦未过》诗:“春虽与病无交涉,雨莫将花便破除。” 明 李贽 《杂述·解经文》:“纵然为得空来,亦即是掘地出土之空,如今之所共见太虚空耳,与真空总无交涉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他们的写字和日常业务交涉较少。”接触;往来。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熙嘏 但言平生不喜与 福建 子交涉。”《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从今以后,再也不与男人交涉。” 鲁迅 《热风·人心很古》:“他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谓跟对方协商以期解决有关问题。《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不与洋人交涉,宦途甚觉顺利。”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如果发现火星或者金星上有人,那个时候我们再来交涉关于团结他们,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指有待协商解决的问题。 茅盾 《三人行》:“令堂太太和 陆麻子 那里的交涉请你去办。”
挢捎
选取。《方言》第二:“撟捎,选也。自 关 而西 秦 晋 之间,凡取物之上,谓之撟捎。”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方言》:‘撟捎,选也。’……今 江 浙 皆谓物之上选者为捎货。”
椒觞
盛有椒浆酒的杯子。亦指椒浆酒。《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宝历万年。” 宋 陆游 《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诗之三:“想得城中盛冠盖,家家来往荐椒觴。” 明 高启 《圣姑庙》诗:“椒觴奠罢沉玄壁,鸟没遥天湛空碧。” 清 赵翼 《悼亡》诗之三:“椒觴随例拜新年,病不能兴黯独眠。”
狡扇
狡诈煽惑。《宋书·庐江王祎传》:“且蔓草难除,燎火须扑,狡扇之徒,宜时诛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