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赵壹
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人。汉灵帝时入京,享有盛名。后回家乡,十次拒绝出仕,卒于家。有揭露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名篇《刺世疾邪赋》。
赵佶
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1100-1125年在位。在位期间政治昏庸,生活奢糜,国势日下。1125年金兵南侵,他传位于子(宋钦宗),1127年与钦宗同被金兵掳至北方。工书法,真书号“瘦金体”。擅画花鸟,富丽精工。曾敕命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有《真草千字文》书迹与《芙蓉锦鸡图》等存世。
招魂
招死者之魂。《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 汉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沛公 起兵野战,丧皇妣于 黄乡 。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 明 唐顺之 《吴江三忠祠》诗:“庙枕 洞庭 波,招魂荐 楚 歌。”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百计捞救,数日不得尸,乃招魂设位,草草成服。” 徐迟 《牡丹》三:“她来不及用 姚黄 的身体去兑换一迭迭的钞票,只紧握着一束束招魂的纸钱,在她虚设的灵位前燃烧。”参见“ 招復 ”。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 汉 王逸 《题解》:“《招魂》者, 宋玉 之所作也…… 宋玉 怜哀 屈原 ,忠而斥弃,愁懣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寿。”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仇兆鳌 注引《楚辞》 朱熹 注:“古人招魂之礼,不专施於死者。公诗如‘剪纸招我魂’,‘老魂招不得’,‘南方实有未招魂’,与此诗‘魂招不来归故乡’,皆招生时之魂也。本 王逸 《<楚辞>注》。”按,世间小儿病时或恐其失魂,每使人于室内或室外路旁呼之,谓之叫魂,即招魂施于生者之义。
张翥
元代诗人。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早年随父在杭州,后隐居扬州,出仕后官至集贤学士。曾参与编修辽、宋、金三史。有《蜕庵诗集》。
张载
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人称横渠先生,凤翔fd2a县(今属陕西)人。曾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认为“气”是充满宇宙的实体,气不生不灭。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著作有《正蒙》、《易说》等。
张炎
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为名门之后,宋亡后浪迹江湖。善于写景咏物,注重技巧,讲究音律和辞藻。有词论专著《词源》和词集《山中白云词》。
张萱
唐代画家。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13-741年间任馆画直。擅人物画,长于描绘仕女、婴儿等,画女性喜用朱色晕染耳根。亦善以点簇法作楼台、花木、翎毛。所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有宋人摹本。
张旭
唐代书法家。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曾官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与贺知章等为“吴中四士”之一。擅草书,连绵回绕,起伏跌宕,被尊为“草圣”。常醉后落笔,与怀素并称“颠张狂素”。相传草书墨迹《古诗四帖》为其手书。
张协
西晋文学家。字景阳,安平武邑(今属河北)人。与兄张载、弟张亢合称“三张”,其文学成就高于二人。曾任河间内史,后避乱辞官,卒于家中。作品以《杂诗》十首最著名。明人辑有《张景阳集》。
张先
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年间进士。曾任知渝州、虢州,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创作大量慢词,善用工巧的笔法表现朦胧美,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的佳句,世称“张三影”。有《张子野词》。
张溥
明代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年间进士。授庶吉士。组织“复社”,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在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影响。有名篇《五人墓碑记》。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
张禄
战国 魏 范雎 的化名。《史记·穰侯列传》:“於是 魏 人 范雎 自谓 张禄先生 ,讥 穰侯 之伐 齐 ,乃越 三晋 以攻 齐 也,以此时奸説 秦昭王 。” 晋 左思 《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张仪 张禄 ,亦足云也。”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他日见 张禄 ,綈袍怀旧恩。”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痛哭当年识 贾生 ,变名此日同 张禄 。”
张籍
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工于乐府,和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张衡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曾在洛阳就读于太学。曾任南阳郡主簿、郎中、尚书侍郎、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浑象、候风地动仪、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木鸟。研究过圆周率,求得π=10(31622),绘制中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著有《灵宪》、《灵宪图》、《算网论》、《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等。
张岱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螺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另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散文名篇。
战略
作战的谋略。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一:“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杨忠武公训子语》:“公一生战略,具载国史。”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对战术而言。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兵书上说得好:战略与战术乃二个全异之行动。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略为作战之根源,即创意定计;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敌人最初的计划,据传是将采取大迂回的包围战略。”比喻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邓小平 《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曾巩
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讲究章法,有《墨池记》等名篇。有《元丰类稿》。
早起
很早起床。《韩非子·忠孝》:“某子之亲,夜寝早起,强力生财,以养子孙臣妾。” 唐 李白 《白云歌送友人》:“水上女萝衣白云,早卧早行君早起。”《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我们当大社主任的经验》:“他们看到依照原订计划按时插秧还有困难,就立即紧张起来,想出早起夜收、合理分工等办法,突击完成了备耕工作。”早上;上午。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俺等了一早起,没有吃饭哩。”《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早起在大太太跟前説的这样好,如今怎么样处呢?” 茅盾 《谈月亮》:“早起还落雨,偏偏晚上是好月亮,一片云也没有。”
簪花
谓插花于冠。《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新进士释褐於国子监,祭酒、司业皆坐彝伦堂,行拜謁簪花礼。”犹戴花。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簪花》:“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古代书体的一种。 明 王彦泓 《有女郎手写余诗数十首笔迹柔媚纸光洁滑玩而味之》诗之二:“ 江令 诗才犹剩锦, 卫娘 书格是簪花。” 清 钱谦益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四:“芳树风情在,簪花体格新。”参见“ 簪花格 ”。
杂说
百家的学说。《汉书·公孙弘传》:“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学《春秋》杂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説,故入诸子之流。” 唐 颜师古 《<汉书>叙例》:“近代注史,竞为该博,多引杂説,攻击本文。”指怪诞鄙俗之语。《北史·文苑传·李文博》:“﹝ 魏郡 侯白 ﹞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指笔记小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世俗所谓 王魁 之事,殊不经,且不见於传记杂説,疑无此事。”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诗有‘ 顓蒙 事可亲’之语,注云:‘ 公佐 字 顓蒙 ’,疑即此 公佐 也。然未知《全唐诗》采自何书,度必出 唐 人杂説,而寻检未获。”古籍分类子部中一目。叙述人事,兼发议论者属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 六朝 杂説,有《会林》、《对林》,见《隋志》。又《类林》、《辩林》、《笑林》,见《通志》。今率不存。”《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一》:“杂家之义广,无所不包……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説。” 清 沉彤 《义门何先生行状》:“先生蓄书数万卷,凡经传、子史、诗文集、杂説、小学,多参稽互证,以得指归。”
杂诗
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文选》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者,概列杂诗项。即有题如 张衡 《四愁》、 曹植 《朔风》等,内容相近,亦归此项,如 王粲 、 刘桢 、 曹植 兄弟等作皆即以“杂诗”二字为题,后世循之。《文选·王粲<杂诗>》 李善 注“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 唐 李周翰 注:“兴致不一,故云杂诗。” 清 桂馥 《札朴·杂诗》:“案《文选》 王仲宣 、 刘公干 、 魏文帝 、 陈思王 、 嵇叔夜 、 傅休奕 、 张茂先 、 枣道彦 、 左太冲 、 张季鹰 、 张景阳 、 王景立 皆有杂诗。”
杂剧
戏曲名词。 中国 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晚 唐 已见“ 杂剧 ”之名,其特点不详。其后有 宋 杂剧、 元 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通常指 元 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有时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数和宾白组成。 唐 李德裕 《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第二状》:“蛮共掠九千人 成都 郭下。 成都 、 华阳 两县只有八十人,其中一人是子女 锦锦 ,杂剧丈夫二人。”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技》:“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艷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杂剧曲名》:“传奇犹 宋 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
杂记
混杂记录。《礼记·杂记》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郑玄 曰:“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及士之丧事。” 孙希旦 集解:“此篇所记,有与《小记》相似者,有与《大记》相似者,又有非丧事而亦记之者,以其所记者杂,故曰《杂记》。”亦作“ 杂纪 ”。指正史以外的史料,其中包括记载异闻逸事等笔记。《旧唐书·经籍志上》:“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修志十议》:“凡事属琐屑,而不可或遗者……当於正传之后,用杂著体,零星纪录,或名外编,或名杂记,另成一体。”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史传之外,别有託传,始 东方朔 ;有行状,始 胡翰 。碑誌杂记,皆其遗裔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历史上都写着 中国 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文体的一种。题材多样,以记叙风景、琐事、感想为主。 薛凤昌 《文体论·杂记体》:“杂记一体,所包甚广。凡濬渠筑塘,以及祠宇亭臺,登山涉水,游讌觴咏,金石书画古器物之考订,宦情隐德,遗闻軼事之叙述,皆记也。或施之刻石,则近于碑记;或侈为考据,又近于序跋;虽综名为记,其体不一,是诚杂也。”
杂感
零星的感想。 鲁迅 《<而已集>题辞》:“这半年我又看见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指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体。 鲁迅 《<华盖集>题记》:“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 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云游
亦作“ 云游 ”。如云彩飘动浮游。喻笔势飘忽。《法书要录》卷八引 唐 张怀瓘 《书断》中:“﹝ 张弘 ﹞并善篆隶,其飞白妙絶当时,飘若云游,激如惊电。”喻行动迅捷。 明 宋濂 《平江汉颂》:“风烈虎啸,云游龙驤。”游历四方。指行踪飘忽不定。多用于僧道出家人。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谢小娥 ﹞爰自入道……后数日,告我归 牛头山 ,扁舟汎 淮 ,云游南国,不復再遇。” 宋 范成大 《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峰庵》诗:“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菴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自家俗名 琴操 ,法号 天然 ,萍憇十方,云游四海。” 郁达夫 《迟桂花》:“你的生活,从你的日记和著作中看来,本来也是同云游的僧道一样的。”见“ 云游 ”。
运河
特指 京杭大运河 。从 春秋 时 吴国 开挖 邗沟 开始,以后屡加开挖疏浚,至 元 代形成一条自 大都 (今 北京 )直达 杭州 的南北 大运河 。《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后因朝廷开浚 运河 ,畚土堆积府门。” 清 赵翼 《上元夕毘陵驿前泊舟》诗:“联舟小泊 运河 滨,正是元宵节物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吴王 夫差 筑 邗沟 城,挖 邗沟 至 末口 入 淮 ,贯通了 长江 和 淮河 ……这就是 中国 有运河之始。”指人工开挖藉以通航的河道。除我国 大运河 外,最著名的有沟通 太平洋 和 大西洋 的 巴拿马运河 和沟通 地中海 和 红海 的 苏伊士运河 。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河东便是亚洲》:“ 英国 人在最初反对开凿 苏伊士运河 ,到头来却又变成运河的大股东。”
月夜
有月光的夜晚。《魏书·李谐传》:“座有清谈之客,门交好事之车。或林嬉於月夜,或水宴於景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花盛时,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长尺餘,游於上。”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至於为月夜泛舟之游,无风波卒然之恐,惟亭下可也。” 巴金 《灭亡》第九章:“她很爱月夜,每逢月夜总是睡得很迟。”
乐府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 汉 代。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 武帝 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年投军,任下级军官。后随宗泽守开封。金将兀术率军渡江南进,他在江南坚持抵抗。金兵后撤时,他攻击金军后队,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1140年,金兀术又大举南进,他在郾城(今属河南)大败金军,但高宗、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命他退兵。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不久又被诬陷企图谋反,以“莫须有”罪名与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后被平反,追谥“武穆”,又追封鄂王。
远游
亦作“ 远游 ”。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见“ 远游冠 ”。见“ 远游履 ”。见“ 远游 ”。
袁鹰
作家。江苏淮安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联合晚报》、《新民报》、《解放日报》记者、编辑,《人民文学》、《儿童文学》编委。著有散文集《风帆》、《留春集》,儿童诗集《寄到汤姆斯河去的信》、《刘文学》等。
原野
亦作“ 原壄 ”。平原旷野。《国语·鲁语上》:“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吕氏春秋·季春纪》:“循行国邑,周视原野。” 高诱 注:“广平曰原,郊外曰野。”《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朱熹 集注:“壄,古野字。弃原壄,骸骨弃於原壄也。” 宋 陆游 《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诗:“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蕎麦。”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型,非有大兵陈之原野之事,岂古人於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緑了。”
袁枢
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精研《资治通鉴》,根据原文,分事立目,纂辑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创立纪事本末史书的体裁。
元史
二十四史之一。明宋濂等撰。共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载了元代近百年(公元1271~1368年)的历史。
袁枚
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后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在小仓山隋氏废园建园林,改园名,为随园,自号随园老人。论诗提倡“性灵”说,对儒家的“诗教”表示不满。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原毁
散文篇名。唐代韩愈作。“原毁”是探究(士大夫)相互诋毁的原因之意。文中指出了当时士大夫之间宽以律己、严以责人和党同伐异的恶劣风气,感慨正直之士难以获取真正的荣誉。论说多用排比、层递,环环相扣,极富气势。
豫约
谓事先约定或互订契约。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韵香传》:“ 嵩祝部 一时声誉顿起,座中客常满,有隔日豫约不得入坐者。”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郑君 所作《中国文学史》,顷已在 上海 豫约出版。”
庾信
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仕梁,出使西魏,梁亡被扣留。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诗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作,又有《哀江南赋》等名篇。有《庾子山集》。
渔翁
老渔人。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水浒传》第一○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 李俊 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閒取黄烟吸。”
于伶
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江苏宜兴人。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法学院。30年代初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后在上海左翼剧联工作。抗战时期坚持上海“孤岛”剧运,组织上海剧艺社。后赴重庆,组织中国艺术剧社。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等。作有剧本六十余部,主要有《夜上海》、《长夜行》、《七月流火》等。
语林
东晋 裴启 有古小说集《语林》(原书已佚),后遂用作笔记小说的代称。 明 锺惺 《谭友夏》:“奇俊辨博,自是文之一种,以施之书牘题跋,语林説部,当是本色。”
虞集
元代文学家、学者。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迁居崇仁(今属江西)。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参与《经世大典》的编写。有《道园学古录》。
余怀
无穷的怀念。 清 大汕 厂翁 《海外纪事》卷四:“特遣副寺僧持瓣香勺水,畧敍輓歌,申奠於太翁之灵,并惟贤公节哀自慰。餘怀缕缕,未尽笔舌。”
玉海
比喻人弘深的气度。《南史·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宋 欧阳修 《河南府张推官》诗:“霜筠秀含润,玉海湛无际。”酒器。 宋 赵彦端 《瑞鹤仙·为寿》词:“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健啖》:“会 史忠惠 进玉海,可容酒三升。”比喻冰雪世界。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庚午腊月二十日立春次日大雪卢彦远使君索赋》曲:“白凤舞仙山玉海,紫簫吹明月瑶臺。”
渔父
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渔夫
捕鱼为业的人。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入深渊刺蛟龙,抱黿鼉而出者,此渔夫之勇悍也。” 宋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西望 武昌 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游艺
亦作“ 游秇 ”。谓游憩于六艺之中。后泛指学艺的修养。《论语·述而》:“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何晏 集解:“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邢昺 疏:“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晋书·孔安国传》:“领军将军 孔安国 贞慎清正,出内播誉,可以本官领 东海王 师,必能导达津梁,依仁游艺。”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游艺殫数,抚律穷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祐陵 天纵游艺,素精测验,常置乙巳占在侧,日占天象以自儆戒。”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游秇餘情,诵折枝之句;抚绥乘间,燕辞树之花。”泛指优游于技艺之中。 明 何景明 《祭董先生文》:“先生学书以游艺,饮酒以率真,蔑俗以肆志。”《红楼梦》第四八回回目:“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汝画笔清絶……公餘游艺,兼可成全老画师也。”艺术的才能与修养。 宋 晏殊 《连理枝》词之一:“凤竹鸞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四:“若二人者,游艺絶伦,友谊尤篤,真难兄难弟哉。”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 顾生 游艺何恢奇,前身 虎头 老更痴。”游戏娱乐。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三月十一日》:“将近九时,始为游艺。” 吴组缃 《山洪》三十:“最后是几个游艺节目,镇上土著游击队唱战歌, 戚先生 手下的几位工作同志唱救亡歌,又扮演《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等等的新戏。”泛指修习学问或技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唐 阎济美 《下第献座主张谓》诗:“转令游艺士,更惜至公年。” 清 钱谦益 《题宋徽宗<杏花村图>》诗:“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製。”犹游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司马相如 ﹞贯串百家,精通经史,虽然游艺江湖,其实志在功名。”
咏雪
指 谢道韫 咏雪故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舍弟 子由 ,塤箎调叶,喜连翮而登云;室人 王氏 ,琴瑟声和,更驾才于咏雪。”参见“ 咏絮 ”。
咏史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观其《咏史》,有感嘆之词。” 陈延杰 注:“ 孟坚 《咏史》诗,其辞甚质直,又加以咏嘆。此传体,为咏史正宗, 左太冲 其变也。”
咏怀
谓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怀抱负。 三国 魏 阮籍 有《咏怀》八十二首。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咏怀古跡,皆当在傍晚时邪,此事之必不然也。”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如 三国 魏 阮籍 有《咏怀诗》八十二首。《隋书·隐逸传·李士谦》:“ 士谦 平生时为咏怀诗,輒毁弃其本,不以示人。” 唐 温庭筠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诗:“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妙音。他时咏怀作,犹得比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