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咎鼓
大鼓。
九雇
即九扈。详“ 九扈 ”。
九谷
古代九种主要农作物。九谷名目,相传不一。《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 司农 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九穀无秫、大麦,而有粱、苽。”《氾胜之书·种穀》:“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穀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麦。”谷物的总称。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三:“靡田不殖,九穀斯茂。”《新唐书·王仲丘传》:“请因祈穀之坛,徧祭五方帝。五帝者,五行之精,九穀之宗也。”《宋史·职官志五》:“仓二十有五,掌九穀廪藏之事,以给官吏、军兵禄食之用。” 清 钱谦益 《苦雨叹》诗:“未须沮洳愁九穀,且自裛烂悲百草。”指苑囿中的大小池沼。谷,流水会聚的地方。《文选·张衡<东京赋>》:“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薛综 注:“九谷八溪,养鱼池。” 唐 郎余令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三春休晦节,九谷泛年华。”
九贡
周 代征收贡物的九种类别。亦泛指进贡。《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嬪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晋书·食货志》:“昔 周 姬公 制以六典,职方陈其九贡,颁财内府,永为不刊。”《旧唐书·昭宗纪》:“且四海之内,创痏犹殷,九贡之邦,纲条未理。” 章炳麟 《封建考》:“邦国既有九贡,其诸侯所未食者,附庸蕞猥,宫简事希。”
九攻
多次攻击。《墨子·公输》:“ 公输盘 九设攻城之机变,子 墨子 ,九距之。”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蜂蠆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清 钱谦益 《三良》诗:“九攻敌已穷,三版志不乖。”
九功
古谓六府三事为九功。《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梁书·武帝纪上》:“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戢武耀七德,昇文辉九功。”指九种职业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 郑玄 注:“九功,谓九职也。” 贾公彦 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欲成功业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逸周书·成开》:“勉兹九功,敬人畏天……九功:一、宾好在笥;二、淫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败功;五、神巫动众;六、尽哀民匱;七、荒乐无别;八、无制破教;九、任谋生诈。” 孔晁 注:“不犯此则成功也。”
九共
《尚书》逸篇名。《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飫》。” 孔颖达 疏:“凡十一篇,皆亡。”《尚书大传》卷一下:“《九共》以诸侯来朝,各述其土地所生美恶,人民好恶为之贡赋政教。”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九共》者,即九州之志……九州异土殊俗,故有九篇,一篇言一州之事也。”指九州。 章炳麟 《原人》:“其化皆晚,其性皆獷,虽合九共之辩有口者,而不能予之 华夏 之名也。”
九皋
见“ 九皐 ”。
九干
1.九天。高远的天空。
九陔
见“ 九垓 ”。
九畡
见“ 九垓 ”。
九垓
1.亦作"九畡"﹑"九陔"。中央至八极之地。); 2.亦作"九阂"﹑"九陔"。九层。指天。
鸠妇
1.指雌鸠。
舅父
母之兄弟。俗称母舅。《史记·孝文本纪》:“封 淮南王 舅父 赵兼 为 周阳侯 。” 司马贞 索隐:“舅父,即舅。”
旧服
旧有的属地。《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纘 禹 旧服。” 孔 传:“言天与王勇智,应为民主,仪表天下,法正万国,继 禹 之功,统其故服。”昔所服行之事。《书·君牙》:“纘乃旧服,无忝祖考。” 孔 传:“继汝先祖故所服忠勤,无辱累祖考之道。”从前的法则制度。《书·盘庚上》:“ 盘庚 斆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 孔 传:“教人使用汝在位之命,用常故事正其法度。” 孙星衍 疏:“旧服,谓故事。”
就傅
从师。语出《礼记·由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器业之敏,先乎就傅。”《宋史·宁宗纪一》:“﹝ 淳熙 ﹞七年二月,初就傅。” 梁启超 《禁早婚议》:“常人大抵七八岁始就傅。” 宋 代设置在京的学校名。《宋史·选举志三》:“ 哲宗 时,初置在京小学,曰‘就傅’、‘初筮’,凡两斋。”
九赋
周 代的九类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餘之赋。” 郑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未作当增赋者。”按,前六种赋税皆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土地产物;关市之赋征商旅税;山泽之税征矿、渔、林业税;币馀之赋指不属以上各类的其他赋税。后以“九赋”泛指各类赋税。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奉勅作》诗:“关市欣九赋,仓廩开万箱。”《南齐书·武帝纪》:“军国器用,动资四表,不因厥产,咸用九赋。”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示优裕之德以周惠,利缓九赋。”
九服
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九府
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 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 张守节 正义:“ 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 白蕉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与其五穀鱼盐生焉。” 邢昺 疏:“府,聚也,财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题云《九府》也。” 南齐 设置的九个官署,犹 汉 之九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 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僕、大鸿臚九卿府也。”犹言脏腑。 前蜀 杜光庭 《皇后本命醮词》:“医方所诊,臟气未调,荣卫未和,正气衰薄,六脉未復,九府犹虚。”
酒风
病名。《素问·病能论》:“ 帝 曰:‘善!有病身热解墯,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 曰:‘病名曰酒风。’” 王冰 注:“饮酒中风者也……因酒而病,故曰‘酒风’。”亦作“ 酒疯 ”。谓醉后发狂。 明 朱有燉 《继母大贤》:“他又好饮酒,发酒风。” 明 陈于陛 《意见·不争》:“昔人谓世齷齪富贵者,止如醉人弄酒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家庭为中国之基本》:“却很少见有人像外国水兵似的满街发酒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不害羞! 于一民 ,你撒什么酒疯呀!”
九凤
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北极天柜 ,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纠纷
亦作“糺纷”。交错杂乱貌。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 晋 左思 《蜀都赋》:“山阜相属,含谿怀谷;岗峦糺纷,触石吐云。” 唐 沉佺期 《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诗:“重崖下縈映,嶛嶢上糺纷。”纷忧;杂乱。《宋书·刘勔传》:“ 勔 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 东阳郡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 天竺 之称,异议纠纷,旧云 身毒 ,或曰 贤豆 ,今从正音,宜云 印度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我们的文学新运动》:“不则彻底奋斗,做个纠纷的人生之战士与丑恶的社会交绥。”犹纠缠。 清 唐甄 《潜书·权实》:“细事纠纷,要政委弃。”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我们要以页计,他们要以字数计,即此一端,就纠纷了十多天,尚无结果。”争执的事情。 巴金 《关于<春天里的秋天>》:“这一对夫妇有了两个女儿,生活虽不算宽裕,家庭中却没有纠纷。” 老舍 《茶馆》第一幕:“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 赵树理 《登记》:“也有两件不准的,那就是有破绽,一件是假岁数报得太不相称,一件是从前有过纠纷。”
僦费
雇运之费。《史记·平準书》:“ 弘羊 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雇载云僦,言所输物不足偿其雇载之费也。”
酒坊
古代官方设置的酿酒作坊。《隋书·食货志》:“﹝ 开皇 三年﹞至是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酒肆;酒店。 唐 姚合 《听僧云端讲经》诗:“远近持斋来諦听,酒坊鱼市尽无人。” 元 张昱 《塞上谣》:“玉貌当鑪坐酒坊,黄金饮器索人尝。” 艾青 《透明的夜》诗:“村,沉睡的街,沉睡的广场,冲进了醒的酒坊。”
九饭
谓“尸”受饭九次。古代祭礼,由活人扮“尸”代表被祭者受饭,受饭次数因尊卑而不同。士之礼为九饭。《仪礼·有司》:“尸又三饭” 汉 郑玄 注:“士九饭,大夫十一饭,其餘有十三饭、十五饭。” 汉 刘向 《说苑·立节》:“ 子思 居於 卫 ,緼袍无表,三旬而九食。”后以“九饭”喻贫寒。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纠发
举发。《后汉书·王畅传》:“ 畅 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文公谥议》:“任部使者,则纠发吏姦,不挠权势。”
九法
亦作“ 九灋 ”。 周 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詰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以小事大,以和邦国。”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指 汉 《九章律》。《汉书·叙传下》:“ 汉 章九法, 太宗 改作。”参见“ 九章 ”。指道家修仙之法。 南朝 宋 鲍照 《谢赐药启》:“臣卫躬不谨,养命无术。情沦五难,妙谢九法。” 钱振伦 注引《列仙传》:“ 涓子 隐於 宕山 ,受 伯阳 九仙法。”
九伐
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大戴礼记·朝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三驱弛刚,九伐先话。”泛指征伐。《旧唐书·代宗纪》:“九伐之师,尚勤王略;千金之费,重困吾人。” 明 沉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张国家九伐之威。”
酒恶
中酒。因多喝了酒身体不适。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酒恶时拈花蕊嗅。” 詹安泰 注:“酒恶,就是喝酒到带醉的时候,普通叫‘中酒’。”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金陵 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 李后主 诗云‘酒恶时拈花蘂嗅’用乡人语也。”
旧恶
过去的仇恨。《论语·公冶长》:“ 伯夷 、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以往的过失、罪恶。《新唐书·赵彦昭传》:“ 彦昭 本以权幸进……於是殿中侍御史 郭震 劾暴旧恶。”
九冬
指冬季。冬季共九十日,故名。《初学记》卷三引《梁元帝纂要》:“冬曰玄英,亦曰安寧,亦曰玄冬、三冬、九冬。”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任。” 唐 尚颜 《除夜》诗:“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九鼎
相传 夏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 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战国 时, 秦 楚 皆有兴师到 周 求鼎之事。 周显王 时,九鼎没於 泗水 彭城 下。 唐 武后 、 宋徽宗 也曾铸九鼎。《史记·封禅书》:“ 禹 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 夏 商 。 周 德衰, 宋 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后亦以九鼎借指国柄。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殤。” 宋 杨万里 《读严子陵传》诗:“早遣 阿瞒 移九鼎,人间何处有 严陵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诸经有《法华》,王者之有九鼎,家业之有总帐簿也。”喻分量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司马贞 索隐:“言 毛遂 至 楚 ,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明 张煌言 《怀古》诗:“人定能胜天,一言重九鼎。”
酒德
谓酒后的行为表现。指酒后昏乱。《书·无逸》:“无若 殷王受 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孔 传:“言 紂 心迷政乱,以酗酒为德。” 蔡沉 集传:“酗酒谓之德者,德有凶有吉, 韩子 所谓道与德为虚位也。”《晋书·刘隗周顗等传论》:“ 顗 招时论,尤其酒德。《礼经》曰:‘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繆 素厌人道其酒德,闻言,益愤,击桌大駡。”谓酒后的行为表现。指多饮不乱。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琴道、酒德、诗调皆高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酒量儘大,酒德又好,凡是宴会酒席,没有他一座多没兴。”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酒家们﹞都会翘起大拇指来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酒汉,有酒德。” 晋 刘伶 曾作《酒德颂》。极言饮酒为乐。后遂以“酒德”泛指饮酒的旨趣与品德。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心好异书,性乐酒德。”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
旧德
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易·讼》:“食旧德,贞厉,终吉。”《左传·成公十三年》:“ 穆公 不忘旧德,俾我 惠公 用能奉祀于 晋 。” 唐 韩愈 《题楚昭王庙》诗:“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 昭王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十餘代衍秀才家,旧德清门世所夸。”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汉 蔡邕 《焦君赞》:“惜哉朝廷,丧兹旧德,恨以学士,将何法则。”《三国志·蜀志·杜微传》:“ 建兴 二年,丞相 亮 领 益州 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 秦宓 为别驾, 五梁 为功曹, 微 为主簿。”《晋书·何曾传》:“可谓旧德老成,国之宗臣者也。”昔日的德行善绩。《史记·张丞相列传论》:“ 任敖 以旧德用。”《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旧德前功,罔不咸秩。” 吕延济 注:“耆旧美德,前代立功之人,无不皆序其功德也。”
九德
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 皋陶 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 曰:‘何?’ 皐陶 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孔 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旧唐书·杨绾传》:“宽柔敬恭,协於九德;文行忠信,弘於四教。” 清 颜元 《存性编·明明德》:“九德乃吾性成就。”称具有九德的人。《后汉书·杨震传》:“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夫贵贱之宜,只论才德,大贤受大位,小贤受小位,故九德为帝,三德有家。”九功之德。《国语·周语下》:“夫六,中之色也,故名曰黄鐘,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韦昭 注:“九德,九功之德。”参见“ 九功 ”。
九道
九州的道路。《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 杜预 注:“启开九州之道。”《史记·河渠书》:“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通九州之道。”古人指日月运行的轨道。 汉 王充 《论衡·说日》:“日月有九道。” 晋 成公绥 《天地赋》:“ 望舒 弭节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黄。”指九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昔 禹 脩九道,《书》録其功; 后稷 躬稼,《诗》列于雅。”犹言许多道。 唐 李白 《庐山谣》:“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 李白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九门学问。《鹖冠子·学问》:“如於初问,终於九道。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艺,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处兵。”
酒党
谓以酒食相结党。《后汉书·桓彬传》:“时中常侍 曹节 女壻 冯方 亦为郎, 彬 厉志操,与左丞 刘歆 、右丞 杜希 同好交善,未尝与 方 共酒食之会, 方 深怨之,遂章言 彬 等为酒党。”酒伴。 清 曹寅 《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昔》之十:“酒党日已散,婚宦方乘时。”
纠弹
举发弹劾。《北齐书·赵郡王琛传》:“ 天平 中,除御史中尉,正色纠弹,无所迴避,远近肃然。”《隋书·百官志上》:“皇太子以下,其在宫门行马内违法者,皆纠弹之。”《元典章·刑部九·侵盗》:“御史臺、按察司纠弹之官,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盖信 莫公 素学,必不妄相纠弹,故深自引咎也。”
九丹
道教谓服后可长生或成仙的丹药,即: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塞丹。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丹者,长生之要,非凡人所当见闻。” 南朝 梁 萧统 《谢勑参解讲启》:“服九丹之华,则僊徒可役。” 唐 李白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鍊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唐 吴筠 《高士咏·南华真人》:“况乃资九丹,轻举归太极。”
九代
九个朝代。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七晷运变,无匪康时;九代贞观,不絶司厤。”九世。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九代之卿族,一举而灭,可哀也哉。”马名。《山海经·海外西经》:“ 大乐 之野, 夏后 启 於此儛 九代 。” 郝懿行 笺疏:“ 九代 ,马名。” 唐 薛曜 《舞马篇》:“昔闻 九代 有餘名,今日百兽先来舞。”
九大
道家指风、云、雷、海、火、日、地、天、空。 唐 张志和 《玄真子·鸑鹫》:“造化之初,九大相竞。”
灸刺
艾灸和针刺。《素问·血气形志》:“形乐志苦,病生於脉,治之以灸刺。”《急就篇》卷四:“灸刺和药逐去邪。” 颜师古 注:“灸,以火艾灼病也;刺,以箴刺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
九春
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 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酒船
亦作“ 酒舩 ”。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晋书·毕卓传》:“ 卓 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羊士谔 《林馆避暑》诗:“池岛清阴里,无人泛酒船。” 金 赵沨 《西域观水》诗:“安得酒舩常拍浮,四时甘味置两头。” 清 张笃庆 《忆旧》诗:“落花无语归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即酒杯。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 宋 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词:“痛饮何言,犀筯敲残玉酒船。”参见“ 酒杯 ”。
九川
九州的大河。《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决九州名川,通之四海。”《国语·周语下》:“决汨九川,陂障九泽。”一说指九条河川。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九川行地,溯学海而波澄;三台烛天,指文星而度正。”
酒筹
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越王竹》:“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餘, 南海 有之。南人爱其青色,用为酒筹云。” 唐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我那里有一个酒筹,是朋友新製,送给我的。” 巴金 《忆·家庭的环境》:“酒令有好几种,大哥房里就藏得有几付酒筹。”
九畴
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 禹 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书·洪范》:“天乃锡 禹 洪范九畴,彝伦攸敍。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极。” 孔 传:“天与 禹 , 洛 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有数至于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马融 注:“从‘五行’已下至‘六极’,《洛书》文也。” 唐 张说之 《开元正历颂》:“龟易八封,龙书九畴。” 唐 张钦敬 《洛出书》诗:“奇象八卦分,图书九畴出。”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魏书·高闾传》:“帝道昌则九畴敍,君德衰而彝伦斁。”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安得皇极之主,与之共敍九畴哉。” 唐 王昌龄 《箜篌引》:“僕本 东山 为国忧, 明光殿 前论九畴。”
九愁
形容愁思之多。 南朝 梁简文帝 《喜疾瘳》诗:“逍遥临四注,兼持散九愁。” 南朝 梁元帝 《登隄望水》诗:“怀山殊未已,徒然劳九愁。” 唐 袁朗 《秋夜独坐》诗:“新秋百虑净,独夜九愁深。” 唐 张泌 《秋晚过洞庭》诗:“莫把覊魂弔 湘 魄,九愁凝絶鏁烟嵐。”
九重
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酒池
谓以酒为池。《韩非子·喻老》:“ 紂 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 紂 遂以亡。” 汉 刘向 《新序·刺奢》:“ 桀 作瑶臺,罢民力,殫民财,为酒池糟隄,纵靡靡之乐。” 晋 潘岳 《西征赋》:“酒池鉴於 商辛 ,追覆车而不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