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季年
晚年;末年。《左传·文公元年》:“ 晋文公 之季年,诸侯朝 晋 。”《汉书·鲁恭王刘馀传》:“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 咸丰 季年,中西重立和约。” 陈垣 《党使我获得新的生命》:“我出生在 清 朝季年。”指第三年。 王国维 《观堂集林·唐写本敦煌县户籍跋》:“《唐六典》户部尚书职,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
饥溺
比喻生活痛苦。语本《孟子·离娄下》:“ 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元 杨载 《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飢溺忧民忧。”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爷哥朕幼坐 天京 ,救民涂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戢孴
众多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欑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李善 注:“戢孴,众貌。”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观 太史公 之创表也,於帝王则敍其子孙,於公侯则纪其年月,列行縈紆以相属,编字戢孴而相排。”汇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丛书》:“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细而不遗大,可知其所容矣。盖戢孴己作,犹后人别集中之杂著也。”
伎能
技能。《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传曰:‘富为上,贵次之;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谁有勇健,能共我试,请于平原校其伎能。”《南史·蔡廓传》:“ 兴宗 奇其言对,命释缚,试以伎能。” 宋 范仲淹 《奏乞于陕西河东沿边行赎法》:“二岁已上为耐罪,言各随伎能而任使之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奇盗》:“二三皮条在旁私谓曰:‘此何人有此伎能?’心即疑之。”
畿内
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千里封公” 汉 郑玄 注:“ 周 九州之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餘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 汉 蔡邕 《独断》上:“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旧唐书·高季辅传》:“今畿内数州,实惟邦本。”《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若过畿内,则国人大恐,诸道易摇。”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庙学隘,首增修……然后畿内之公侯, 秦 汉 之郡国,称其制矣。”
笈囊
笈与囊。古代诗文书籍或卷入锦囊,或藏于笈箧。故笈囊亦连用作为书袋的泛称。 唐 张籍 《祭退之》诗:“ 籍 在江湖间,独以道自将。学诗为众体,久乃溢笈囊。”
济难
解救危难。《后汉书·左雄传》:“ 大汉 受命,虽未復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悦以济难,抚而循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隽》:“此马见异先朝,孤尝仗之济难,今不欲出者,盖先君之旨也。”
急难
解救危难。《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唐 杜甫 《义鹘行》:“兹实鷙鸟最,急难心炯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今势力世界,曲直难以理定,君又孤,脱有翻覆,急难者谁也!” 清 唐孙华 《恺功侍读用余赠忧重原韵有诗寄怀次韵答之》:“感君急难心,已矣勿长喟。”犹危难。《管子·问》:“士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 宋 苏轼 《物不可以苟合论》:“安居以为党,急难以相救,此足以为朋友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如今我又把我交给谁去?眼前可以急难相告的只有 邓 褚 两家父女翁婿三个人。” 马金凤 《我演穆桂英》:“我觉得国家有急难,人人都有保卫祖国的责任。”
蘮蒘
植物名。《尔雅·释草》:“蘮蒘,窃衣。” 郭璞 注:“似芹可食,子大如麦,两两相合,有毛著人衣。”
辑睦
和睦。《管子·五辅》:“和协辑睦,以备寇戎。”《周书·齐炀王宪传》:“卿宜规以正道,劝以义方,辑睦我君臣,协和我骨肉。” 唐 陆贽 《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辑睦士旅,安慰流庸。”《明史·外国传六·满剌加》:“帝命附 郑和 舟归国,因令 和 齎敕諭 暹罗 ,责以辑睦邻封,毋违朝命。”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夫古民惟群,后乃成国,分画疆界,生长於斯,使其用天之宜,食地之利,借自力以善生事,辑睦而不相攻,此盖至善,亦非不能也。”
缉穆
亦作“ 缉睦 ”。和睦;使和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辞”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晋书·吕光载记》:“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缉穆,则貽厥万世。”《宋书·刘敬宣传》:“吾不能审 恭 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缉穆宰相与不?”《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缉睦,则祚流万世。” 胡三省 注:“缉,当作‘辑’。”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时 杨石斋 秉政,卒能缉睦宫闈,镇安中外。”
继母
父亲的继配。又称后母。《仪礼·丧服》:“继母如母。” 贾公彦 疏:“谓己母早卒或被出之后,继续己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孝友》:“司空 房玄龄 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元典章·礼部三·丧礼》:“继母,父再娶母,同亲母,齐衰三年。” 巴金 《秋》一:“他们的继母 周氏 在房里等着他们。”
极目
满目;充满视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树或露梢而已,不復有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元年》:“诸军大掠。士民衣纸及布襦者,满街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汉 王粲 《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 荆山 之高岑。”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羣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亭在土山之上,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万里 长江 横渡,极目 楚 天舒。”
季母
叔母,婶母。《后汉书·西域传·车师》:“ 车师 后部司马……获单于母、季母及妇女数百人。” 李贤 注:“季母,叔母也。” 晋 夏侯湛 《羊太常辛夫人传》:“ 宪英 谓从子 羊祜 曰:‘ 钟士季 何故西出?’ 祜 曰:‘将为灭 蜀 也。’ 宪英 曰:‘ 会 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祜 曰:‘季母勿多言。’”
即目
眼前所见。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目前;现在。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
机谋
机密要政。《梁书·朱异传》:“自 周捨 卒后, 异 代掌机谋,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詔誥敕书,并兼掌之。”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我闻女寇入境以来,遍掠美貌的男子,日赞机谋,夜同枕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他( 周太祖 )用 李谷 管理财政, 魏仁浦 、 王溥 、 范质 参与机谋,取帝位和治国,多得这些文臣的助力。”犹计谋,计策。 唐 张乔 《赠棋僧侣》诗:“机谋时未有,多向弈棋销。”《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张主管 听了心中道:‘中我机谋了!’” 清 李渔 《慎鸾交·首奸》:“我看了这张假契,就知道他一片歹心,要晓得图佔孩儿的念头不是今日起的,我家未曾被盗之先,他就设下这段机谋了。” 殷夫 《监房的一夜》:“他那双活泼的眼睛就足表明他的性格,他是有机谋、有思想的。”
籍没
谓登记所有的财产,加以没收。《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太祖 破 鄴 ,籍没 审配 等家财物貲以万数。”《北史·乐运传》:“ 运 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 江陵 灭,随例迁 长安 。其亲属等多被籍没, 运 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于是 麻 氏或死或流,子孙有官者皆贬夺,籍没家财,不可胜纪。”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尔萨》:“然居官清介,籍没时,其家惟黄连数十斤,当票数纸而已。”
祭陌
古地名。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境内。相传 战国 时俗巫为 河伯 娶妇,祭于此,因而得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漳水 又北逕 祭陌 西。 战国 之世,俗巫为 河伯 取妇,祭於此陌。 魏文侯 时, 西门豹 为 鄴 令,淫祀虽断,地留 祭陌 之称焉。”
瘠墨
俭薄。 墨 家主张薄葬,故称“瘠墨”。语本《荀子·礼论》:“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刻死而附生谓之墨。” 杨倞 注:“瘠,薄。”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 墨 者, 墨子 之教,以薄为道也。瘠亦俭薄之意。”又《乐论》:“乱世之徵……其养生无度,其送死瘠 墨 。”
寂漠
同“ 寂寞 ”。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同“ 寂寞 ”。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同“ 寂寞 ”。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季末
末世,衰世。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 周 之季末,天子微弱,诸侯力政。”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兼復 臧洪 、 陶谦 、 刘虞 、 孙瓚 生於季末,自相吞噬。”《新唐书·柳浑传》:“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今盛明之朝,反以季末事行於夷狄。”
吉莫
皮革名。《唐六典·户部尚书》“一曰关内道……厥贡岱赭盐山” 唐 李林甫 注:“ 同州 皱文吉莫皮。”参见“ 吉莫靴 ”。
亟墨
古西域国名。在今 新疆 温宿 阿克苏 一带。《新唐书·西域传上》:“自 龟兹 赢六百里,踰小沙磧,有 跋禄迦 ,小国也,一曰 亟墨 ,即 汉 姑墨国 。横六百里,纵三百里。风俗文字与 龟兹 同,言语少异。”
鸡鸣
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记名
记载姓名。 唐 张籍 《旧宫人》诗:“宫锦不传样,御香空记名。” 宋 强至 《代王君贶尚书谢传宣抚问表》:“貂璫中使,因将命于别京;管钥守臣,辱记名于丹扆。” 徐特立 《论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集中制》:“对于正式选的名单,每个人还是可以随意把它抹掉,写自己愿写的名单,而选举人无需记名。” 清 制,官吏有功绩,交吏部或军机处记名,以备提升。《大马扁》第三回:“因已记名,就不难做御史。”《清史稿·选举志六》:“京察以子卯午酉岁,部院司员由长官考覈,校以四格,悬‘才、守、政、年’为鵠。分称职、勤职、供职三等。列一等者,加级记名,则加考引见备外用。”
寄命
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 清 钱谦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餘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 交州 ,以终餘年。” 唐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宋 曾巩 《邪溪祈雨文》:“今麦苗将槁,稻种未布,而春既尽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则麦必尽死,稻不可种,民将安所寄命乎?” 清 黄景仁 《洞庭行赠王大归包川》诗:“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於此乡。”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晋书·皇甫谧传》:“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
寂蔑
沉寂;声息俱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以丞相録尚书事,假节”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 魏 ,竟是谁乎?何其寂蔑而无闻!” 南朝 梁 沉约 《辩圣论》:“圣人盖人中之含明德尽照精粹凝玄者,或三圣并时,或千载寂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鄱阳 、 云安 ,道阻且长,音尘寂蔑,永以三叹。”引申指空无。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冷清孤单。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唐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蔑。”
极庙
秦 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 始皇 巡 陇西 、 北地 ,出 鸡头山 ,过 回中 。焉作 信宫 渭南 ,已更命 信宫 为 极庙 ,象天极。” 司马贞 索隐:“为宫庙象天极,故曰 极庙 。”规格最高的寝庙。指七庙。《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下詔,增 始皇 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羣臣议尊 始皇庙 。羣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不軼毁。今 始皇 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参见“ 七庙 ”。
藉靡
缚,捆绑。
羁縻
亦作“ 羈靡 ”。亦作“羇縻”。系联。《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 蓬莱 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 颜师古 注:“羈縻,繫联之意。马络头曰羈也。牛靷曰縻。”笼络;怀柔。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羈縻勿絶而已。”《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羈靡不絶。”《旧唐书·徐坚传》:“ 坚 以蛮夷生梗,可以羈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 蒙古 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清 龚自珍 《对策》:“臣考 三代 之于荒服,羇縻之而已。”束缚;控制。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法正书》:“文法羈縻,互相承奉。” 唐 高适 《奉和鹘赋》:“嗟日月之云迈,犹羈縻而见婴。”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备。羈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拘禁。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予羈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羈縻在 洞庭 东海 之间。”指羁縻州。 唐 皮日休 《忧赋》:“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羈縻。” 宋 欧阳修 《<五代职方考>序》:“ 唐 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羈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参见“ 羈縻州 ”。
机密
掌管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后汉书·郑兴传》:“窃见 河南 郑兴 ……有 公孙侨 、 观射父 之德,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 重诲 自为中门使,已见亲信,而以佐命功臣,处机密之任,事无大小,皆以参决。”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贡禹朱晖晚达》:“﹝ 朱暉 ﹞曰:‘行年八十,得在机密,当以死报。’遂闭口不復言。帝意解,迁为中书令。”重要而秘密的事。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入管机密,朝政以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昔 元符 间, 向宗良 兄弟止缘交通宾客,漏泄机密, 陈瓘 抗章劾之。” 清 李渔 《玉搔头·讲武》:“明白了这点毫釐,纔许你看兵书同商机密。” 孟伟哉 《一座雕像的诞生》:“为了保守机密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和 朝鲜 人民军穿着同样的服装。”犹保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老弟,你千万要机密,这是我贴身的姬妾都不知道的。”重要而秘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小花厅当年是作为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指古代县衙中管机密房的人。《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在 清河县 ,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方言。停当,完毕。 华纯 等秧歌剧《大家好》:“人家 张七 统拾夺机密啦,看咱们甚会才能拾夺完哩!”
计蒙
神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百三十里,曰 光山 。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 计蒙 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 漳渊 ,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季孟
指 春秋 时 鲁国 贵族 季孙氏 和 孟孙氏 。《国语·周语中》:“王问 鲁 大夫孰贤,对曰:‘ 季 孟 其长处 鲁 乎!’”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尧 舜 之典,伍伯不肯观; 孔 墨 之籍, 季 孟 不肯读。”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悠悠度朝昏,落落捐 季 孟 。”犹伯仲之间,谓不相上下。《隋书·杨玄感李密等传论》:“﹝ 李密 ﹞志性轻狡,终致颠覆,其度长挈大,抑 陈 项 之季孟歟!” 唐 罗隐 《途中逢刘知远》诗:“ 吴 楚 烟波里, 巢 由 季孟间。” 宋 苏轼 《游罗浮山》诗:“汝应奴隶 蔡少霞 ,我亦季孟 山玄卿 。”
击蒙
发蒙;启蒙。《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王弼 注:“击去童蒙,以发其昧。”击,一本作“ 繫 ”。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明 宋濂 《育王禅师裕公三会语录序》:“其言之也,欲击蒙於当时,其传之也,将泽物於后世。”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独以击蒙讲武之学隶政官者,由强迫教育为在官所有事。”
蓟门
即 蓟丘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蓟门》:“京师古 蓟 地,以蓟草多得名……今都城 德胜门 外有 土城关 ,相传是古 蓟门 遗址,亦曰 蓟邱 。”参见“ 蓟丘 ”。
稷门
古代 齐 城门名。在今 山东省 临淄市 北古 齐 城西边南首,以在 稷山 之下得名。《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莒子 如 齐 涖盟,盟于 稷门 之外。” 杜预 注:“ 稷门 , 齐 城门也。”古代 鲁 南城门名。《左传·定公五年》:“己丑,盟 桓子 于 稷门 之内。” 杜预 注:“ 鲁 南城门。”
祭门
庙门。《穀梁传·桓公三年》:“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闕门。” 范宁 注:“祭门,庙门也。闕门,两观也,在祭门之外。”祀门神。《水浒传》第四十回:“我指望拿来祭门,却寻那厮不见。”
棘门
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 戟 ”。《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战国策·楚策四》:“ 楚考烈王 崩, 李园 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门之内。”古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祝兹侯 徐厉 为将军,军 棘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咸阳 ﹞外郭有 都门 ,有 棘门 。 徐广 曰:‘ 棘门 在 渭 北。’ 孟康 曰:‘在 长安 北, 秦 时宫门也。’”指 棘门 军。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四大家法半沦亡, 棘门 灞上 真儿戏。”参见“ 棘门军 ”。
戟门
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行密 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 梁纘 不尽节於 高 氏,为 秦 毕 用,斩於戟门之外。” 胡三省 注:“ 唐 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 河南 、 太原 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家或显赫的官署。 唐 钱起 《秋霖曲》:“貂裘玉食 张公子 ,炰炙熏天戟门里。” 清 曹寅 《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诗:“戟门侯吏散,月上天池平。”墓前石门。 清 顾张思 《土风录·戟门》:“墓前石门曰戟门。”
济美
谓在以前的基础上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杜预 注:“济,成也。” 孔颖达 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代为著姓,人不乏贤,或济美于参墟,或炳灵於 沂水 。” 宋 范仲淹 《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繄尔门之济美歟,抑我公之善教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太傅在京,仍日入直,少司寇 东麓 前辈随以入,尚不须扶持。少司寇诗律工整,实为济美。”
檕梅
即山楂。《尔雅·释木》:“朹,檕梅。” 郝懿行 义疏:“《唐本草》:赤爪木,一名鼠樝,一名羊梂。 宋 《图经》又名棠梂,皆山樝也。梂,与‘朹’同。”
季妹
最小的妹妹。 北魏 无名氏 《司马景和妻孟氏墓志铭》:“夫人姓 孟 ……盖中散大夫之幼女, 陈 郡府君之季妹。”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安乐公主 ,上之季妹也。” 唐 元稹 《追封宋若华制》:“乃命女子之知书可付信者,省奏中宫。而 若华 等伯姊季妹,三英粲兮,皆在选中。”
籍马
登记征用马匹。《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量入脩赋,赋车,籍马。” 杜预 注:“籍疏其毛色岁齿,以备军用。”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长亭籍马,并入 武城 。”
击马
在摴蒲戏中打去敌子。 唐 李翱 《五木经》:“凡击马及王采,皆又投。” 元革 注:“击马,谓打敌人子也。打子得雋,王采自专,故皆许重掷。王采累得,累掷之,变则止。”参见“ 打马 ”、“ 五木 ”。
冀马
古 冀州 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后汉书·刘表传赞》:“鱼儷 汉 舳,云屯 冀 马。” 李贤 注引《左传》曰:“ 冀 之北土,马之所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俄而梯衝乱舞, 冀 马云屯。”
脊膂
脊骨。《佛本行集经·魔怖菩萨品中》:“脊膂宽博润而平,犹如象王头顶额。” 宋 周邦彦 《汴都赋》:“上维下制,前按后覆,譬如长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伤人。”比喻要害之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此带为三辅脊膂,实关紧要。”
羁旅
亦作“羇旅”。寄居异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预 注:“羇,寄;旅,客也。”《史记·陈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负担,君之惠也。” 唐 韩愈 《又与柳中丞书》:“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宋 陆游 《六言》诗之四:“壮岁京华羈旅,暮年湖海清狂。”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 郑玄 注:“羇旅,过行寄止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江 南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羈旅。”《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 机 以羇旅事 颖 ,一旦顿居诸将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同人皆诇知余近事》词:“ 吴 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羈旅。”
纪律
纪纲;法度。《左传·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公在庙堂,总持纪律,一用公直,两忘猜昵。”规矩;规律。 汉 徐干 《中论·历数》:“昔者圣王之造历数也,察纪律之行,观运机之动。” 宋 邵雍 《和赵充道秘丞见赠诗》:“殊无纪律诗千首,富有云山酒一瓢。”《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若似 花子虚 终日落魄飘风,谩无纪律,而欲其内人不生他意,岂可得乎?”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三十六忠庙题词》:“庙廷立 明 初二碑,其文宂长无纪律。然叙 鄱湖 之战,视他书较详。”指军纪。 宋 苏轼 《王仲仪真赞》:“转运使摄帅事,与副总管议不合,军无纪律。”《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只因武备久弛,军无纪律。” 清 戴名世 《史论》:“观良将之用众也,纪律必严,赏罚必信。”机关、团体、政党等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要求其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
极论
透彻地论述;竭力论述;畅谈。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恢国》之篇,极论 汉 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西戎部将 嵬名山 欲以 横山 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五:“ 东莱 吕成公 退居 金华 , 陈同甫 间往视之,极论至夜分。”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悬解·徽喻》:“一日秋雨中, 茂京 携画见过,因极论画理,其义皆与诗文相通。”
计略
谋略。《后汉书·杜诗传》:“善於计略,省爱民役。”《三国志·魏志·乐进传》:“武力既弘,计略周备。”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牛宋降自成》:“辛巳四月, 河南府 卢氏县 贡生 牛金星 ,因有罪当戍边, 李巖 荐其有计略, 金星 遂归 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