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枝子
由植物主干分出来的较细的茎。犹庶子。《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魏书·礼志四》:“《记》:‘公子为母练冠、麻衣、縓缘,既葬除之。’……此皆谓公侯枝子,藉父兄以为称,其母本妾,犹繫之於君,不得以子贵为夫人者也。”泛指后嗣。《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韩祜墓志》:“枝子裔孙,斯土爰宅。”
踯躅
以足击地,顿足。《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王先谦 集解:“躑躅,以足击地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止之不可,但躑躅於地,大哭而已。”《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臾,烈焰亘天,皆不胜其苦,哮吼躑躅,皮肉焦烂。”《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魏犨 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躑躅。”徘徊不进貌。《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明 陈子龙 《小车行》:“叩门无人室无釜,躑躅空巷泪如雨。” 何其芳 《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躑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晚叶尚开红躑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清 赵翼 《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诗:“一枝躑躅赠留貽,老瓦盆经手泽滋。” 郭沫若 《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枳壳
(zhǐqiào)香橼、枳等的近成熟的果实,干制后入中药,叫做枳壳,有消积、化痰等作用。
枳椇
亦作“ 枳柜 ”。落叶乔木。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果实味甘,可食。又称拐枣、金钩子、木珊瑚、鸡距子、枸。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枳柜,叶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树乾者美。出南方。 邳郯 枳柜大如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枳椇》:“枳椇木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夏日开花,枝头结实,如鸡爪形,长寸许,纽曲开作二三歧,儼若鸡之足距,嫩时青色,经霜乃黄,嚼之味甘如蜜。”
怔忡
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 宋 朱熹 《乞宫观札子》:“ 熹 旧有心气之疾,近因祷雨备灾,忧惧怵迫,復尔发动,怔忡炎燥,甚於常时。”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又自婴祸患以来,得怔忡疾,见一夫负戟而趋,心輒惊怖。”《红楼梦》第七十回:“弄的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病。”犹怔忪。谓惊恐不安。 宋 杨亿 《天贶殿碑》:“伏纸怔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突突怔忡间,衣已化叶。” 王火 《明月天涯》:“留下了 齐霜威 和子、媳,客人们怔忡地愣在那儿。”
贞蔚
茺蔚的别称。俗称益母草。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茺蔚》。
蚤休
多年生草本。茎高1至1.5米。叶6至11枚(通常7枚),轮生茎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黄绿色,夏季自轮生叶的中间抽出。浆果红色或紫色,根状茎肥大,棕褐色,可入药,有小毒,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毒等症。又称七叶一枝花、重楼、草河车等。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蚤休》。
皂角
亦作“皁角”。即皂荚。 宋 孔平仲 《晚兴》诗:“皁角芽已长,瑞香花欲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离县九里有座庙,唤做 皂角林大王庙 ,庙前有两株皂角树,多年结成皂角,无人敢动。” 丁玲 《法网》二:“棕板刷子用力的在一些脏布片上擦着,一些灰色的、蓝色的、黑色的衣服,在皂角的泡沫里,便稍稍变得干净了一点。”参见“ 皂荚 ”。
悁悒
亦作“ 悁邑 ”。忧郁。 汉 王逸 《九思·悯上》:“思怫鬱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苦。” 汉 蔡邕 《荐边文礼》:“ 邕 诚窃悁邑,怪此寳鼎未授牺牛大羹之和,久佐煎熬臠割之间。”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凡此数者,乃 质 之所以愤积於胸臆,怀眷而悁邑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达乎通塞之至理者,不悁悒於穷否;审乎自然之有命者,不逸豫於道行。” 宋 司马光 《和兴宗夜直听雨》:“夫君储善价,未售不悁悒。”
芫花
落叶灌木,叶子长圆形,花淡紫色,结核果。供观赏,花蕾供药用。
燠暍
伤暑;中暑。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萎枯以膏,燠暍以醒。”
玉京
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玉桂
米如玉,薪如桂。喻生活费用之高。语出《战国策·楚策三》:“ 楚国 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謁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后转喻生活豪华。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长安 玉桂国,戟带披侯门。”桂树的美称。 宋 杨万里 《中秋与诸子果饮》诗:“酒入银河波底月,笛吹玉桂树梢风。”
油麻
即芝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胡麻直是今油麻,更无他説,予已於《灵苑方》论之。其角有六稜者、有八稜者,中国之麻,今谓之大麻是也。有实为苴麻,无实为枲,又曰麻牡。 张騫 始自 大宛 得麻油之种,亦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谓 汉 麻为大麻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方茎以茎名,狗虱以形名,油麻、脂麻谓其多脂油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立夏三种油麻。”参见“ 芝麻 ”。
痈疽
毒疮名。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若痈疽之相泞,色淫之相连,一节动而百枝摇。”《急就篇》卷四:“痈疽瘛瘲痿痹痮。” 颜师古 注:“痈之言壅也,气壅否结,里肿而溃也。痈之久者曰疽。” 宋 叶适 《故赠右諫议大夫龚公谥节肃议》:“方谗人尚炽,邪正未分,如痈疽隐起於其身,不决溃之不止。”《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 文帝 偶然生下个痈疽,脓血迸流,疼痛难忍。”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譬如痈疽生腹心,毒气烁体亡身命。”比喻祸患;毛病。《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们不再受骗了》:“我们的痈疽是它们的宝贝,那么,它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
蘡薁
植物名。落叶藤本,枝条细长有棱角,叶掌状,有三到五个深裂,缘有钝锯齿,下面密生灰白色绵毛,果实黑紫色。俗称野葡萄、山葡萄、山櫐。可酿酒,亦可入药作滋补品。茎的纤维可做绳索。《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鬱及薁” 毛 传:“薁,蘡薁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蘡薁》:“蘡薁野生林墅间,亦可插植,蔓、叶、花、实,与葡萄无异。其实小而圆,色不甚紫也……其茎吹之,气出有汁,如通草也。”
殷孽
见“ 殷蘖 ”。
银花
白色的忍冬花,供药用。《新唐书·地理志五》:“ 睦州 新定郡 土贡:文綾、簟、白石英、银花、细茶。”《人民日报》1973.2.6:“这一年,共用工二百二十八个,采回虫草、川贝、木通、银花……等中草药一百六十多种。”镂银作的花。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锦额帘高卷,银花盏慢巡。”《旧唐书·东夷传·倭国》:“﹝妇人﹞束髮於后,佩银花,长八寸,左右各数枝,以明贵贱等级。”《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头戴着一顶万字头巾,上簪两朵银花。”
医草
1.艾的别名。
野麦
田间的麦。《后汉书·盖延传》:“﹝ 延 ﹞南伐 刘永 ,先攻拔 襄邑 ,进攻 麻乡 ,遂围 永 於 睢阳 。数月,尽收野麦。”野生雀麦的俗名。
腰黄
犹腰金。谓身居显要。 宋 张元干 《杨柳枝·席上次韵曾颖士》词:“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白面书生掛緑,青年才子腰黄。”
芫荽
又名“胡荽”,俗称“香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复叶,茎和叶有特殊香气,花小,白花。果实圆形,可做香料,也可入药。嫩茎和叶可以用来调味。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卖菜也,青菜白菜赤根菜,芫荽葫萝卜葱儿呵。” 原甸 《沙爹诗人自画像》:“让这尺方体积的空气,有芫荽粉的馥郁。”
玄参
亦称“ 玄臺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冠淡黄绿色,结卵形蒴果,根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三:“﹝玄参﹞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餘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玄参》﹝释名﹞引 陶弘景 曰:“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
雄精
一种结晶透明的雄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 子安 笑道:‘这是雄精雕的。’” 简夷之 注:“一种结晶透明的雄黄。”参见“ 雄黄 ”。
雄黄
矿物名。也称鸡冠石。橘黄色,有光泽。可制造烟火、染料等。中医用作解毒杀虫药。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昔 圆丘 多大蛇,又生好药。 黄帝 将登焉。 广成子 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 唐 韩愈 《清河张君墓志铭》:“医饵之药,其物多空青、雄黄,诸奇怪物,剂钱至十数万。” 杨振声 《报复》:“端午节到了,辫子上插着香艾,耳唇上抹着雄黄。”
蝎子
亦称“ 蝎饼 ”。饼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截饼一名‘蝎子’,皆须以蜜调水溲麪。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释名·释饮食》:“蝎饼。” 毕沅 疏证:“《齐民要术》云截饼一名蝎子,盖即蝎饼也。”亦称“ 蝎饼 ”。钳蝎。《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到了下处,除下头巾,见里面有一个蝎子。” 曹禺 《原野》第一幕:“我跟瞎婆子是一尺的蝎子碰上十寸的蜈蚣,今天我们谁也不含糊谁。”钳蝎之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鼠负虫巨者,多化为蝎,蝎子多负於背。 成式 尝见一蝎负十餘子,子色犹白,纔如稻粒。”
小蓟
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刺,两面均有白色丝状毛。花紫红色。嫩苗可食用,俗称刺儿菜。中医以全草入药,功效大致与大蓟相同。
香薷
一年生或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茎和叶可以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药。 宋 赵叔向 《肯綮录·香薷》:“药有所谓香薷者,薷字不见于《篇韵》,独《本艸》音柔,今人多不识此字,北人呼为香茸,南人呼香蕕,其实皆音譌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香薷》:“香薷有野生,有家蒔。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
香菜
藿菜。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三月·授时》:“香菜,藿也,有数种,宜肥地种之。此与荆芥同气味而异。 浙 地甚多,中州亦蕃。又有香草似之。此乃藿菜,非是藿香。”芫荽的通称。
仙蟾
1.蛤蚧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蛤蚧》。
仙草
传说中的一种灵异的草。服之可长生不老或起死回生。《海内十洲记·瀛洲》:“ 瀛洲 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上生神芝仙草。” 唐 段成式 《寄周繇求人参》:“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红楼梦》第一回:“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
下甲
金 代, 女直 进士考试,殿试成绩的第三等。《金史·选举志二》:“ 女直 进士。 大定 十三年,皆除教授。二十二年,上甲第二第三人初除上簿,中甲则除中簿,下甲则除下簿。”
豨莶
药草名。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医以全草入药,有祛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豨薟》:“韵书: 楚 人呼猪为豨,呼草之气味辛毒为薟。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薟螫,故谓之豨薟。” 清 孙枝蔚 《送吴仁趾之秦邮》诗:“ 淮海 诗名大,豨薟酒味醇。”
乌麻
即黑芝麻。含油脂谷物,可入药。 唐 杜甫 《寄彭州高使君适虢州岑长史参》诗:“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附方﹞“白髮返黑”引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乌麻九蒸九晒,研末,枣膏丸,服之。”
靰鞡
中国 东北 地区一种防寒鞋,用皮做帮底,布做靿,内垫乌拉草。 石震 《踏察记事》:“对这双牛皮靰鞡,我们有些南方来的同志看不惯,笑话他没有‘样’:‘这算什么鞋!方方正正,有尖有棱,简直是两只小炮艇。’” 周立波 《懒蛋牌子》四:“ 刘主任 往屯外走去,还没有人走过的铺着银霜的大道上,清楚地留着他的靰鞡鞋脚印。”
芜菁
植物名。又名蔓菁。块根肉质,花黄色。块根可做蔬菜。俗称大头菜。《东观汉记·桓帝纪》:“令所伤郡国,皆种芜菁,以助民食。”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清 曹寅 《戏题西轩草木》诗:“夹路芜菁败素鲜,蔷薇削弱不成妍。”
莴苣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头状花序,花金黄色。茎和叶可作蔬菜。通称莴笋。 唐 杜甫 《种莴苣》诗序:“既雨已秋,堂下理小畦,隔种一两席许萵苣,向二旬矣。”
文术
文章作法。 晋 陶潜 《责子》诗:“ 阿宣 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然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 鲁迅 《集外集·选本》:“凡是对于文术,自有主张的作家,他所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段,倒并不在作文心,文则,诗品,诗话,而在出选本。”文章学术。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汉高祖 虽不喜儒, 文 景 二帝,亦好刑名 黄 老 ,而当时诸侯王中,则颇有倾心养士,致意于文术者。 楚 , 吴 , 梁 , 淮南 , 河间 五王,其尤著者也。”
榅桲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或长椭圆形,背面密生软毛,花色白,或略带淡红,果实有香气,味甘酸,供食用或药用。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 河阳 查子、查条、 沙苑 榅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榅桲》:“榅桲盖榠楂之类生於北土者,故其形状功用皆相仿佛。”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其气甚香,其味酸澁,以蜜制之,岁进贡。”
葳蕤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南朝 梁 江洪 《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摇颺葳蕤,与时推移。”羽毛饰物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葳蕤,繆绕玉绥。” 颜师古 注:“葳蕤,羽饰貌。”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宋 沉遘 《赠李审言》诗:“使节葳蕤出 汉 宫,我方受瑞守 江 东。”华美貌;艳丽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文选·左思<蜀都赋>》:“敷蘂葳蕤,落英飘颻。” 张铣 注:“葳蕤,花鲜好貌。”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胡服何葳蕤,僊僊登綺墀。”柔弱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縲絏苦争,喜锦衾之可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儷之。”萎顿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葳蕤,委顿也。”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 清 忧患馀生 《邻女语》:“我的父亲何等激昂,难道我就是这样的葳蕤不成?”据《太平广记》卷三一六引《录异传·刘照》载: 建安 中 河间 太守 刘照 妇亡,后太守梦见一妇人,往就之,又遗一双锁,太守不能名,妇曰:“此萎蕤锁也。以金缕相连,屈伸在人,实珍物。吾方当去,故以相别,慎无告人!”“萎蕤”亦写作“葳蕤”。后因以“葳蕤”借指锁。 唐 韩翃 《江南曲》:“春楼不闭葳蕤锁,緑水回通宛转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承璀授阃》:“葳蕤重叠琐深宫,扫除近侍飞龙。”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急启葳蕤,而已空诸所有。”古代一种首饰。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步摇﹞往时男女皆可饰,男冠如曲缨葳蕤之类。” 唐 鲍溶 《李夫人歌》:“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珮身。” 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作语》:“印紱相鲜金错落,珮环交映玉葳蕤。”草名。即萎蕤。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葳蕤草,一名丽草,又呼为女草, 江 浙 中呼娃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萎蕤》:“按 黄公绍 《古今韵会》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鬚,如冠缨下垂之緌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旌旗之缨緌,皆像葳蕤,是矣。”参见“ 萎蕤 ”。
怢栗
突然怕冷发抖。《素问·风论》:“其寒也则衰饮食,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王冰 注:“怢慄,卒振寒貌。”
葶苈
(tínglì)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花小,黄色,总状花序,果实椭圆形。种子入中药,有清热、利尿、祛痰等作用。
条芩
黄芩的一种。子芩的异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释名﹞:“内实者名子芩、条芩…… 时珍 曰:‘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
天癸
即元阴,肾精。促进生殖功能的一种物质。癸,五行中属阴水。《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髮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衝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髮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生子。”专指女子月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又屯田郎中 张諲 妻,年四十而天癸不至, 温叟 察其脉曰:‘明年血清乃死。’既而果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怪底守身如处子!且十八九岁,天癸未至。今若此,復何疑哉!”
天丁
天兵。 唐 李德裕 逸句:“休咎占人甲,挨特见天丁。”《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俄至一城,见红光密合,有天丁守御。” 金 完颜亮 《念奴娇》词:“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浮舟弄水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緑。” 明 叶襄 《端午》诗:“水咽山光天亦老,昔日龙舟偃莎草。”
酸梅
乌梅的通称。
酸浆
草名。多年生草,高二、三尺,叶卵形而尖,六七月开白花。开花后,萼肥大成囊状,包围浆果,其色红,根茎花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化痰的功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酸浆》。酢浆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酢浆草》。
思仙
杜仲的别名。《艺文类聚》卷五六引 南朝 梁 沉约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垂景迫连桑,思仙慕云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杜仲》。
水香
谓水的气味香。 唐 李贺 《月漉漉篇》:“秋白鲜花死,水香莲子齐。” 宋 苏轼 《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昨日又梦伯固手持乳香婴儿示予》诗:“水香知是 曹溪 口,眼浄同看古佛衣。” 王文诰 注引 赵次公 曰:“ 天监 元年,有 婆罗门 智药 者,南游至 曹溪 口,掬水闻香,云:‘此必胜地,可建道场。’”泽兰的别名。 宋 洪刍 《香谱·兰香》:“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泽兰》:“ 吴普 《本草》一名水香, 陶氏 云亦名都梁,今俗通呼为孩儿菊,则其与兰草为一物二种,尤可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