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桑叶
桑树的叶子。蚕的饲料。中医亦以入药。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寒雁嗈嗈渡 辽水 ,桑叶纷纷落 蓟门 。” 宋 范成大 《初夏》诗之一:“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成荚蝶飞来。” 元 杨果 《村居》诗之二:“村舍蚕催桑叶大,山田鹿食麦苗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桑》:“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桑椹
即桑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始与屯田”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袁绍 之在 河 北,军人仰食桑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桑椹甘香,鴟鴞革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桑》:“鳩食桑椹多,则醉伤其性。”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去偷桑椹吃。”参见“ 桑葚 ”。中药名。为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加蒸后晒干的制品。性寒味甘,能补肝益肾,滋阴养血,聪耳明目,止渴生津。
三七
二百十年。《汉书·路温舒传》:“ 温舒 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以为 汉 厄三七之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七,二百一十岁也。自 汉 初至 哀帝 元年,二百一年也,至 平帝 崩二百十一年。” 汉 陈琳 《神女赋》:“ 汉 三七之 建安 , 荆 野蠢而作仇。”《宋书·符瑞志上》:“讖者云:‘赤厄三七’,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三七之妖运告终,九五之真人已出。”二十一岁。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二章引 清 无名氏《绣香囊》弹词:“二八登科标名早,三七入试举孝廉。”人死后廿一日。《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 巴金 《家》三七:“ 珏 真可怜,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们家里的长辈除了妈同姑妈,就没有一个人去看过她。”三魂七魄。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有止血作用,也叫田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三七》:“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説近之。”
肉桂
常绿乔木。叶子呈长椭圆形,有三条叶脉。夏天开白色小花。树皮叫桂皮,含挥发油,极香,可入药。性大热,味甘辛,能温肾补火,祛寒止痛。嫩枝叫桂枝,亦入药。叶、枝和树皮磨碎后,可制桂油。也称桂。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
拳参
多年生蓼科植物,叶尖长,有香气,根卷曲似拳,可作香料。根茎皆供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拳参》﹝集解﹞引 苏颂 曰:“﹝拳参﹞叶如羊蹄,根似海虾,黑色,土人五月採之。”
青皮
青色外皮,青色表层。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有树名影木,日中视之如列星,万岁一实,实如瓜,青皮黑瓤,食之骨轻。” 唐 李咸用 《石版歌》:“云根劈裂雷斧痕,龙泉切璞青皮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又往溪边寻了两块石头,砸下松针外面的青皮。”特指青橘皮,即橘之未黄而色青者。可入药。《说郛》卷七五引 宋 韩彦直 《橘录·入药》:“橘皮最有益於药,去尽脉则为橘红,青橘则为青皮,皆药之所须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橘》:“青橘皮古无用者,至 宋 时医家始用之……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借指不成熟,幼稚。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我们走进门,一个青皮后生子满脸堆笑,赶出来欢迎。”桑皮纸。借指布告。《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见有三人,头紥红布,手执短刀,出城往各米行諭话,不许闭歇,米价不许抬高。倘有粮草不敷,即出现钱糴买,决不硬赊。并有青皮一条,各店挂贴。”方言。无赖的俗称。《文明小史》第三回:“这里头不但全是考童,很有些青皮、光棍附和在内。”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这里的有一种文学家,其实就是 天津 之所谓青皮,他们就专用造谣,恫吓,播弄手段张网,以罗致不知底细的文学青年,给自己造地位。”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一个 天津 青皮模样的人,满脸横肉,怀里抱着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学生正在贴脸。”
轻粉
无机化合物,成分是氯化亚汞,白色粉末。 唐 王贞白 《白牡丹》诗:“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轻粉》:“《实録》: 萧史 与 秦穆公 鍊飞云丹,第一转与 弄玉 涂之名曰粉,即轻粉也,此盖其始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水银粉》:“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略施粉黛。谓淡妆。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緑罗风卷皱。”
青黛
中药名。也称靛花。马蓝、木蓝、蓼蓝、菘蓝等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 晋 王羲之 《杂帖五》:“乾蜗、青黛,主风搐搦,良。”《隋书·西域传·漕国》:“土多稻、粟、豆、麦;……朱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青黛》﹝集解﹞引 马志 曰:“青黛从 波斯国 来。今以 太原 并 庐陵 、 南康 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常用以画眉。 唐 李白 《对酒》诗:“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借指眉头。《燕山外史》卷二:“由是 姑 ( 李爱姑 )也蔷薇架畔,青黛将顰,薜荔墙边,红花欲悴。”
秦皮
1. 小叶白蜡树的树皮,中医入药,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芡实
(qiànshí)芡的种子,供食用,又可制淀粉。也叫鸡头米。
佩兰
佩系兰草。以兰草为佩饰,表示志趣高洁。语出《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朗鉴谅不远,佩兰永芬芳。”
炮姜
炮焦后的干姜。性大热,味苦辛,功能温经止血,主治血虚发热、产后虚寒失血等症。
木贼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管状,有节,叶退化成鳞状,繁殖器官呈笔尖状,生在茎顶。茎坚韧粗糙,可用来磨木器、铜器等。中医入药,治眼病。
木香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黄色,香气如蜜,原名蜜香,又称青木香。后人称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称此为云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根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一:“木香,味辛,主邪气……生山谷。”《隋书·樊子盖传》:“﹝ 大业 ﹞五年,车驾西巡,将入 吐谷浑 。 子盖 以彼多鄣气,献青木香以御雾露。” 宋 洪刍 《香谱·香品》:“木香,一名蜜香。从外国船上来。叶似薯蕷而根大,花紫色,如鸡骨。如嚙之粘齿者良。”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木香》。荼蘼花的别名。观赏植物。蔓生,春末夏初开白色或黄色花,略有香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 清 陈维崧 《蝶恋花·魏里钱尔斐先生向有四月蝶恋花戏字韵词病中偶次有韵》词:“四月 荆 南春去矣。点点花飞,别我弹红泪。所幸东街连古寺,木香鶯粟还堆砌。”
牡蛎
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凹凸不平。可供食用,味鲜美,又能提制蚝油,也可入药,能治丹毒。也叫蚝或海蛎子。
木瓜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长椭圆形,春末夏初开花,花红色或白色。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味酸涩,经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可入药。指此种植物的果实。《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因用以借指互相馈赠之物。 唐 贾岛 《投张太祝》诗:“欲买双琼瑶,慙无一木瓜。”参阅《埤雅·释木》。
梅花
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芒硝
见“ 芒消 ”。
麦芽
发芽的大麦。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糵米》﹝发明﹞引 王好古 曰:“麦芽、神麴二药,胃气虚人宜服之。”
麦冬
即麦门冬。《神农本草经》卷一:“麦冬,味甘平。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羸疲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飢。生川谷及隄阪。”参见“ 麦门冬 ”。
麻油
麻实所榨之油。后多指供食用的芝麻油。《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宠 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盖好麻油,最化痰,试以麻油滴痰上,痰即化为水。”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麻油点灯灯花亮, 王贵 浑身扒了个光。”
麻黄
常绿小灌木,茎细长,丛生,叶子对生,鳞片状,带红紫色,雌雄异株,种子圆形,茎为提制麻黄素的原料。《神农本草经》卷二:“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沙龙。” 北宋 末 南宋 初两 浙 一带民间对摩尼教首领的称呼。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其魁谓之魔王,为之佐者,谓之魔翁、魔母……俗误以魔为麻,谓其魁为麻黄,或云易魔王之称也。”
马勃
亦作“ 马渤 ”。菌类。其子实体球形。产于我国 河北 、 江苏 、 内蒙古 等地。中医学上用干燥子实体入药。性平味辛,功用清肺、利咽、止血。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鹿角
鹿的角。可入药。《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军营的防御物。用带枝的树木削尖埋在营地周围,以阻止敌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国 魏 曹操 《军策令》:“今月贼烧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 渊 ( 夏侯渊 )将兵行鹿角,因使补之。”《南史·韦叡传》:“夜掘长堑,树鹿角为城。”《水浒传》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签、铁蒺藜,遍地撒满鹿角,都塞了路口。”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十五:“盖鹿性警,群居则环其角圆围如阵以防人物之害。军中寨栅埋树木外向亦名鹿角。”小鱼名。 宋 欧阳修 《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毛鱼与鹿角,一瀹数千百。”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菜名。 贾思勰 《齐民要术·菜茹》引《南越志》:“鹿角、猴葵,色赤,生石上。 南越 谓之鹿角。”镇名。在 湖南省 岳阳县 南, 洞庭湖 滨。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避风大湖,七日 鹿角 。”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 董苍水 渡 洞庭 ,至 鹿角 ,山风大作,波翻浪涌。”
芦荟
常绿植物,叶子大,长披针形,肉质肥厚。产于地中海沿岸和热带地方,我国华南地区也有。植物体所含液汁可以入药,有催泻、健胃、通经等作用。
芦根
芦苇的地下茎。性寒味甘,中医用作利尿剂和清热解毒剂。
龙胆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秋季开花,聚伞花序顶生,蓝紫色。中医以根入药。性寒味苦,主治黄疸、热痢、目赤、咽痛及小便热痛等症。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龙胆》。
硫黄
即硫。详“ 硫 ”。中药名。系用天然硫黄矿加工而成。
莲子
莲的种子。椭圆形,肉呈乳白色,当中有绿色的莲心。《乐府诗集·清商曲词一·子夜夏歌之八》:“乘月採芙蓉,夜夜得莲子。”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之二:“莲子依然隐雾,菱花偷惜横波。” 茅盾 《小巫》四:“ 菱姐 把桂圆莲子汤端上楼去。”
连房
连延的房屋。《后汉书·梁冀传》:“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柱壁雕鏤,加以铜漆。”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离亭合榭,因岸谷之高低;叠观连房,就冈峦之曲直。”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或连房比屋,如诸生斋舍之制;或联舟并舫,仿水师行营之法。”同房;同族。《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此是俺过世老公公连房大侄儿 花大 、 花三 、 花四 ,与俺家都是叔伯兄弟。”指植物二子房合生一花穗或一子房生二花穗。古以为吉祥之兆。 唐 韩愈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前件嘉禾等,或两根并植,一穗连房;或延蔓敷荣,异实共蔕。” 宋 刘攽 《瑞荷》诗:“浣纱女子红连房,背面照镜匀鲜粧。”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惟雁翅檜、珠紫柏连房玉蕊存焉。”
藜芦
又称黑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医入药,主治痰涎壅闭、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癣,有催吐作用。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藜芦》:“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黥布 、 彭越 ﹞无所藉于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雷丸
药名。寄生在竹子根部的一种真菌,形状像兔粪。干燥后质地坚硬,外皮黑褐色,内部白色,有苦味,是驱虫的特效药。《神农本草经》卷三:“雷丸,味苦寒。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生山谷。”《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应声虫》:“ 勔 ( 杨勔 )如言,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乃顿饵数粒,遂愈。”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三》:“君欲学诗,必须先服巴豆、雷丸,下尽胸中程文策套,然后以《楚词》、《文选》为冷粥补之,始可语诗也。”
昆布
海藻类植物。又名纶布。可供食用、药用。中药上多以指海带。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昆布》:“按 吴普 《本草》:纶布一名昆布……纶,音关,青丝綬也,讹而为昆耳。 陶弘景 以纶为青苔、紫菜辈,谓组为昆布。 陈藏器 又谓纶、组是二种藻。不同如此。”
橘红
中药名。指去掉内层白色部分后的橘子红色外皮。有去湿化痰之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橘》﹝集解﹞引 王好古 曰:“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去白者曰橘红也。”指去橘络后的橘皮。 宋 苏轼 《己丑除日》诗之二:“橘红安稳近谁传,鬢雪萧骚久已然。”自注:“予旧有腹疾,或教服橘皮煎丸,经月良愈。” 宋 韩彦直 《橘录·入药》:“橘皮最有益於药,去尽脉则为橘红。”像橘子黄里透红的颜色。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橘红的阳光洒满一地。” 郭小川 《赠友人》诗:“硝烟炮火只不过增添一抹清晨的橘红的新天。”
橘核
橘子的核。可入药。
荆芥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尺左右,叶对生,线形,全边,初生可食;夏日开白色略带淡红的唇形小花。茎叶可入药,能祛风散瘀,破结消肿。有姜芥、假苏、鼠蓂等异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假苏》。
芥子
芥菜的种子。
降香
(1)小乔木或灌木,叶子略呈倒卵形,花黄白色,果实为核果。木材有浓烈的香气,入中药,有止血、镇痛等作用。(2)降香树的木材。‖也叫降真香。
姜黄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根茎椭圆形,淡紫色,开黄花。根茎入药,又可以做黄色染料。
蒺藜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种子可入药,有滋补作用。这种植物的果实,也称蒺藜。《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採其叶,秋得其刺焉。”《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到了 海马周三 这班人,不过同人身上的一块顽癣,良田里的一株蒺藜,也值得大作不成?”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更远的地里,已经生满蒺藜了。”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形状相似,故名。《六韬·军用》:“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尺,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走骑。突暝来前促战,白刃接,张地罗铺两鏃蒺藜,参连织女,芒间相去二尺,万二千具。”《明史·陶鲁传》:“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
滑石
矿物名。性柔,触之有滑润之感。通常是富含镁的岩石因变质而成。除入药外,还可制石笔。广泛应用于造纸及橡胶等工业。《旧唐书·李希烈传》:“ 希烈 於 唐州 得象一头,以为瑞应,又 上蔡 、 襄城 获其珍宝,乃是烂车釭及滑石伪印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滑石》:“滑石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之。”
花椒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有刺,果实球形,暗红色,种子黑色,可以做调味的香料,也供药用。亦指这种植物的种子。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妇女儿童摘花椒,拾橡实,捡榛子。”
红参
亦作“ 红葠 ”。人参的一种。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 忠 查 朝鲜 土产极少,惟红参为大宗,民间不得私售,每年开採,由公家收齐,交贡使携至 北京 出售。”《清史稿·德宗纪一》:“庚子,免 朝鲜 红葠釐税。”
红花
亦作“ 红华 ”。红色的花。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红华舒春,黄鸟飞时。” 唐 杜甫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即红蓝花。亦指红蓝花的花。中医入药,性温味辛。有祛瘀生新、通经活血及止痛等作用。《南史·循吏传·王洪范》:“先是 青州 资鱼盐之货,或强借百姓麦地以种红花,多与部下交易,以祈利益。”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挺生》:“消痰加枳殻,活血用红花。”参见“ 红蓝 ”。
红粉
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宋 欧阳修 《浣溪沙》词:“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馆门开处,一位‘美人’走进来了,红粉两颊,长眉拂黛,樱唇上涂着血滴鲜红的胭脂。”借指美女。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杜牧》:“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廻。”《水浒传》第二一回:“手到处青春丧命,刀落时红粉亡身。”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可算红粉中之巨眼,千古难得!”指火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圣兵﹞得红粉弍万有餘斤,铁砲无数。”
鹤虱
天名精的子实。中医入药,治蛔虫病和蛲虫病。 唐 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之二:“枫梩搘酒瓮,鹤蝨落琴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按地菘即天名精,盖其叶似菘,又似名精,故有二名。鹤蝨即其实也。”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余 正德 辛未春,与 张尧臣 游 虎邱 竹楼禪房,酒半, 尧臣 留句壁间,余亦和之,有‘松竹阴中鹤蝨堕,翠微深处僧房开。’”
海藻
亦作“ 海薻 ”。又名海萝,海苔。生于海中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入药。《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沉怀远 《南越志》:“海藻,一名海苔,或曰海罗,生研石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海藻》:“海藻近海诸地采取。亦作海菜,乃立名目,货之四方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装着几根海岛边生的乌皮海藻,便是药舖买的那个‘咸海藻’。”
龟甲
龟壳。古代用以占卜或作货币,中医可入药。《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其卜必北向,龟甲必尺二寸。”《南史·柳世隆传》:“ 世隆 善卜,别龟甲,价至一万。”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袁州 出举人,亦由 沅江 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
瓜蒌
栝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栝楼》。
谷芽
谷物的萌芽。《维摩经·观众生品》:“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燋穀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茶名。 唐 李咸用 《同友生春夜闻雨》诗:“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穀芽。”经发芽干燥后供药用的稻谷。性温味甘,功能和胃醒脾,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