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在线查询、汉语词典收录10万+的最新全面的词典解释与释义、新华词典免费在线查询每一个词典的解释、拼音、繁体字、释义、造句举例等权威的实用查询汉语词典与新华词典工具
蒉桴
用草和土抟成的鼓槌。《礼记·明堂位》:“土鼓、蕢桴、苇籥, 伊耆氏 之乐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古者民人湻朴,制礼至简,污樽抔饮,可以尽欢於君亲;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 宋 苏轼 《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诗:“蕢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蕢桴、苇籥,颇有上古遗音。”
姱姿
美好的姿态。 晋 潘岳 《射雉赋》:“厉耿介之专心兮,奓雄艳之姱姿。”
侉子
旧时称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的外乡人。多含贬义。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一:“那些穿灰布衣的侉子倒很讲理:一直住到现在二三月--没闹过什么事,顶多不过在买东西的时候要赊赊账。”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 潘大獒 原姓 包 ,是 潮河 北的侉子,因在家乡杀了人,便逃到淤 黄河 岸,投靠了 潘一豹 。”
夸张
超越范围,过分。《朱子语类》卷三四:“奢非止谓僭礼犯上之事,只是有夸张侈大之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但帝王之事,易於夸张;而士庶之家,莫为标榜。”夸大;过甚其词。《列子·天瑞》:“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脩各誉、夸张於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 唐 白居易 《登阊门闲望》诗:“曾赏 钱唐 嫌 茂苑 ,今来未敢苦夸张。” 朱自清 《论老实话》:“于是乎模糊事实,夸张事实,歪曲事实,甚至于捏造事实!”一种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当然,它善于夸张,比如写大鸟一飞九万里。”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端木蕻良 《关山月的艺术》:“艺术的夸张,不仅允许,而且必要。”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跨灶
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马,良马。 高士奇 《天禄识馀·跨灶》引《海客日谈》:“马前蹄之上有两空处,名灶门。马之良者后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灶。言后步趲过前步也。”一说,马枥曰皁,“灶”为皁之借字,马生而越过皁,非凡马。参见 清 桂馥 《札朴》卷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牵着千里雪走了几步,为着炫耀自己是真正内行,故意用《相马经》上的术语称赞说:‘跨灶!跨灶!真是好马!’”比喻儿子胜过父亲。《诗律武库·跨灶撞楼》引 三国 魏 王朗 《杂箴》:“家人有严君焉,井灶之谓也,是以父喻井灶。或曰:灶上有釜,故生子过父者,谓之跨灶。”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长子 迈 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问庭前诗礼羞言跨灶。” 柳亚子 《寿廖夫人七十晋一大庆》诗之一:“儿曹跨灶心弥喜,孙辈含飴愿早酬。”
夸耀
矜夸炫耀。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若 宗元 者,才力缺败,不能远骋高厉,与诸生摩九霄,抚四海,夸耀於后之人矣。” 宋 叶适 《谢宰执登科》:“市井嘆惊,乡党夸耀,习惯既久,见闹谓何?”绚丽,明丽。 宋 苏洵 《史论上》:“经以道法胜。史则不然,事既曲详,词亦夸耀。”矜夸炫耀。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人生》:“若夫正君臣,定名色,威仪俎豆,郊庙社稷,适足夸耀时俗,奔竞功名。”《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到明日絶早,就去买了一匹骏马,一付鞍鞴,又做了几件时新衣服,便去夸耀众亲家眷。”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尽管它会夸耀地说,‘嘻!你看我的“条件”多好!’”
姱容
美丽的容貌。《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明 高濂 《玉簪记·标目》:“ 陈女 姱容, 潘生 俊雅。”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其大妇曰 严三 ,齿长於姬,而姱容修态,堪与頡頏。”
夸人
夸耀于人。《列子·杨朱》:“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言辞夸诞的人。 隋 王通 《中说·事君》:“ 徐陵 、 庾信 ,古之夸人也,其文诞。”
夸毗
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诗·大雅·板》:“天之方懠,无为夸毗。” 毛 传:“夸毗,体柔人也。” 朱熹 集传:“夸,大;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夸之,则以諛言毗之也。”《后汉书·崔駰传》:“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 李贤 注:“夸毗,谓佞人足恭,善为进退。”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三:“如何夸毗子,作色怀骄肠。” 宋 梅尧臣 《张斯立遂州司理》诗:“去勿藉芳草,世俗多夸毗。” 梁启超 《变法通议》:“夸毗成风,惮于兴作,但求免过,不求有功。”谄媚阿谀。 唐 顾况 《拟古》诗之二:“任彼声势徒,得志方夸毗。”参见“ 夸毗 ”。
跨年
谓越过年度,自去岁至今岁。《晋书·郭璞传》:“去秋以来,沉雨跨年。”
姱名
1.美名。
夸迈
超越。《文选·石崇<思归引序>》:“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 张铣 注:“夸,犹极也;迈,远也;言极远於流俗之事,与世不羣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远》:“﹝ 李远 ﹞少有大志,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
夸丽
华丽。《荀子·富国》:“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 晋 左思 《吴都赋》:“虽兹宅之夸丽,曾未足以少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枚乘 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美好绮丽。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忘等威之异数,快饰玩之夸丽者,奢人也。”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阳施见夸丽,阴闭感悽愴。”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今进士岁数百人,咸多为文词,道今古,角夸丽,务富厚,有司一朝而受者,不知几千万言。”
姱节
美好的节操。《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论心》:“姱节霞褰,峭尔心胸心岳;文思泉涌,鏗然咳唾珠璣。”《明史·儒林传二·杨起元》:“ 起元 清修姱节,然其学不讳禪。”
夸奬
称赞。 明 宋濂 《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脣鼓喙,詡詡相夸奬。”赞美;称赞。《晋书·张华传》:“ 钟会 才见有限,而 太祖 夸奬太过。”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奬,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一:“ 马老先生 听她夸奖 中国 磁,心里喜欢的都痒痒了。”
夸奖
称赞:社员们都~他进步很快。
跨鹤
1.乘鹤,骑鹤。道教认为得道后能骑鹤飞升。); 2.用作逝世的婉辞。); 3.见"跨鹤扬州"。
夸蛾
传说中的大力神。《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 夸蛾氏 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 东,一厝 雍 南。自此 冀 之南, 汉 之阴,无陇断焉。”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终令 夸蛾 抉女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夸诞
言词夸大虚妄,不合实际。《荀子·不苟》:“言己之光美,拟於 舜 禹 ,参於天地,非夸诞也。” 唐 元稹 《何满子歌》:“自外徒烦记得词,点拍纔成已夸诞。” 明 方孝孺 《殷浩》:“以言语自表异者,类多夸诞之士。” 章炳麟 《思乡原上》:“自 唐 以降之狂狷者,自辞章夸诞至。”虚妄不实。 汉 王充 《论衡·道虚》:“或时 卢敖 学道求仙,游乎北海,离众远去,无得道之效,惭於乡里,负於论议。自知以必然之事见责於世,则作夸诞之语。” 晋 葛洪 《抱朴子·袪惑》:“而浅薄之徒,率多夸诞自称説。”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逸周书》、《穆天子》等,虽多夸诞,然文字殊古,且未尝有所依託。” 茅盾 《为了和平民主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它的鞭挞的锋芒不但指向那个残暴、奢侈而又愚蠢的皇帝,也指向一切虚浮夸诞而自命不凡的人们。”
侉比
曲意逢迎。《金石萃编·西乡侯兄张君残碑》:“君耻侉比,愠于羣小。”
枯坐
默坐,呆坐。 元 虞集 《天历戊辰前续咏贫士》:“目昏畏附火,枯坐寒窗中。” 明 杨慎 《格物说》:“释氏则如筑暗室而枯坐其中,尘虽隔而明亦窒矣。” 清 黄宗羲 《<绿萝庵诗>序》:“余至寺中,值师他出。明日,天雨枯坐,取师《緑萝庵诗》读之。”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等候上司传见似的枯坐在这里,便更加感得无聊。”
苦主
命案中受害人的家属。《元史·刑法志四》:“诸两家之子,昏暮奔还,中路相迎,撞仆于地,因伤致死者,不坐,仍徵钞五十两给苦主。”《水浒传》第三一回:“﹝知府﹞着人打捞起四个尸首,都检验了。两个是本府公人,两个自有苦主,各备棺木盛殮了尸首。”《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地保又出去追问苦主,方纔晓得是豆腐店的儿子。”
枯竹
残旧的竹简。泛指古旧典籍。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 匈奴 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干枯的竹子。 宋 梅尧臣 《欧阳永叔王原叔同过弊庐值出不及见》诗:“枯竹为门扉,不可容车輢。”
哭竹
相传 三国 吴 孟宗 母嗜食笋,值冬无笋, 宗 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裴松之 注引《楚国先贤传》。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
苦蘵
植物名。茄科。草本。夏秋间开花,花或紫或白。果如珠,橘红色或深红色,可入药,有清热化痰的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酸浆》:“酸浆,苦蘵,一种二物也。但大者为酸浆,小者为苦蘵,以此为别。”
苦箴
诚恳的规劝告诫。《宋书·傅亮传》:“ 文王 小心,《大雅》咏其多福; 仲由 好勇,冯河貽其苦箴。”
枯磔
古代酷刑。车裂后陈尸示众。
苦战
拼死战斗。《史记·高祖本纪》:“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陈书·周文育传》:“顷之, 彪 又来攻, 文育 悉力苦战, 彪 不能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知国家必不与之持久,併力苦战,幸其一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当此盛夏,摇扇於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 毛泽东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二:“经过我们八年的苦战,夺回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解放了过一万万的人民。”
窟宅
动物栖止的洞穴。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但见鰐鱼极多,不敢輒近,乃是鰐鱼窟宅也。” 清 魏源 《斋居杂兴》诗之三:“昨夜南山霆,蛟龙迁窟宅。”指神怪的居处。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江处士》:“有人入山伐木,因为鬼物所著,自言曰:‘树乃我之所止,汝今见伐,吾将何依?当假汝身为我窟宅。’” 明 袁宗道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况石室风谷,近在封内,实仙人之窟宅,区中之奥境。”指坏人、匪类藏身盘踞的地方。《周书·文帝纪上》:“今便分命将帅,应机进讨,或趣其要害,或袭其窟宅。”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铁山碎》:“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破 定襄 ,降魁渠,穷竟窟宅,斥 余吾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阉幼童》:“岂 闽中 为 唐 宋 中官窟宅,至今尚然!”居住;盘踞。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元 揭傒斯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云雨所都,雷电所家,金芝灵草之所囿,神龙异兽之所窟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 寳坻 旧城圮坏,水啮雨穿,多成洞穴。妖物遂窟宅其中。”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山上 大井 、 小井 …… 罗浮 各地,均有水田和村庄,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现在作了我们的根据地。”
苦雨
久下成灾的雨。《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杜预 注:“霖雨为人所患苦。” 孔颖达 疏:“《诗》云‘以祈甘雨’,此云苦雨。雨水一也,味无甘苦之异养物为甘,害物为苦耳。”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宋 苏轼 《过海》诗:“参横斗落转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郭小川 《昆仑行》诗之一:“ 太行山 的苦雨,早被革命歌声唱断。”
苦语
犹苦言。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清 黄景仁 《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诗:“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惻惻。苦语犹在耳,形影儵以隔。”
苦窳
粗糙质劣。苦,通“ 盬 ”。《韩非子·难一》:“东夷之陶者器苦窳, 舜 往陶焉,朞年而器牢。” 唐 萧颖士 《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明 宋濂 《尹府君墓志铭》:“﹝府君﹞指器之苦窳者曰:‘此予之所尝用也。’”
枯鱼
干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孙叔敖 相 楚 ,栈车牝马,糲饼菜羹,枯鱼之膳……其俭偪下。”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一:“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宋 陆游 《久雨杜门遣怀》诗:“城闉路断吾何恨,浊酒枯鱼亦破颜。”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访蔡四芹溪》诗:“即焚枯鱼酌麦醴,中郎风味千古存。”参见“ 枯鱼之肆 ”。困于涸辙之鱼。 唐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诗:“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清 张维屏 《三元里》诗:“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哭踊
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汉书·礼乐志》:“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 颜师古 注:“踊,跳也。哀甚则踊。” 元 谢应芳 《辨惑论·治丧》:“广集浮屠大作佛事,甚者经旬踰月以极斋修布施之盛,顾其身之哀麻、哭踊,反茗虚文也。”
苦吟
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苦吟》:“ 孟浩然 眉毫尽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维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王朝闻 《艺术创作有特殊规律》二:“苦吟的诗人所以感到苦中有乐,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生活实践给他提供了足以充分发挥创作的创造性的现实根据。”
刳羊
宰羊(立誓以结盟)。 汉 刘向 《说苑·奉始》:“ 柳下惠 曰:‘臣之君所以不惧者,以其先人出 周 封於 鲁 ,君之先君亦出 周 封於 齐 。相与出 周 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
苦言
诤言,逆耳之言。《史记·商君列传》:“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晋书·刘颂传》:“垂听逆耳,甘纳苦言者,济世之君也。”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苦言如药石,瞑眩终见思。”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冈氏 距 明治 维新后不久,还有改革的英气,所以他的日记里常有好意的苦言。”凄切的言词。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心动於和声,情感於苦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悲情临川结,苦言随风吟。” 南朝 宋 王徽 《杂诗》:“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苦盐
粒状盐,粗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盐散盐。” 贾公彦 疏:“苦当为盬,盬谓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
袴鞾
亦作“裤靴”。指军服。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袴鞾迎郊。”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春日>》之二:“少小从军事袴靴,祇今庙算主通和。”
窟穴
土室。《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溼也。”泛指住所。 宋 王禹偁 《放言》诗之四:“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鲁迅 《准风月谈·秋夜纪游》:“中等 华 人的窟穴却是炎热的。”特指隐士的住所。《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尽忠信而趣闕下者哉!”动物栖身的洞穴。 汉 王充 《论衡·辨祟》:“鸟有巢栖,兽有窟穴,虫鱼介鳞各有区处,犹人之有室宅楼臺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鱣鮪随云雷。” 宋 苏轼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之二:“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做窠;盘据。 宋 朱熹 《戊申封事》:“今宫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顾乃得以窟穴盘据於其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然户部胥吏,尽 浙 东巨奸,窟穴其间,那移上下,尽出其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沧州 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间。”指坏人、匪类盘踞的地方。《后汉书·南匈奴传》:“设奇数,异道同会,究掩其窟穴,躡北追奔三千餘里。” 宋 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有 汝阴 县尉 李直方 ,素有才干,自出家财,募人告缉,知得逐贼窟穴去处。”地道。《战国策·齐策五》:“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衝櫓,家杂总,身窟穴中。” 鲍彪 注:“谓地道。”《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 庞勛 )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指地域,方位。《史记·天官书》:“ 幽 厉 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
堀穴
洞穴。《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战国策·楚策四》:“今僕之不肖,阨於州部,堀穴穷巷,沉洿鄙俗之日久矣。” 汉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
苦辛
犹辛苦。劳苦艰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后汉书·孔奋传》:“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 罗志仁 《绝句》:“囓雪 苏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苦心
费尽心思。《庄子·渔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宋 苏洵 《上韩舍人书》:“自两制以上宜皆苦心焦思,日夜思念。” 清 黄景仁 《响山潭》诗:“得此为同声,苦心殊未枉。”指辛勤地耗在某种工作上的心力。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画马图歌》:“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 韦讽 前 支遁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郑渔仲 《艺文略》,凡十二类……案 郑 之析类,颇极苦心。” 茅盾 《无题》:“现在的批评家有谁肯细心揣摹我的苦心。”药草沙参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沙参》:“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鬚、苦心。”
刳心
道教语。谓摒弃杂念。《庄子·天地》:“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郭象 注:“有心则累其自然,故当刳而去之。” 成玄英 疏:“刳,去也,洗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 羊 邹 悲 峴 首。”挖出心脏,表示忠心。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内族外亲,俱臻景祐,刳心抆血,拜首祈天,不任号殞,激切涕咽之至。”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震旦 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艺,犹刳心致死以争之。”
枯梧
枯萎的梧桐。《列子·说符》:“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 唐 陆龟蒙 《独夜有怀因作吴体寄袭美》诗:“人吟侧景抱冻竹,鹤梦缺月沉枯梧。”
苦荼
指茶。《尔雅·释木》:“檟,苦荼。” 郭璞 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蜀 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 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 唐 陆羽 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復知荼矣。” 唐 陆羽 《茶经·七之事》:“《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苦菜。《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薺。” 毛 传:“荼,苦菜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刳剔
剖杀,割剥。《书·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 孔颖达 疏:“刳剔谓割剥也。”《墨子·明鬼下》:“昔者 殷王 紂 ……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刳剔孕妇,庶旧鰥寡,号咷无告也。”《魏书·萧衍传》:“遂使顽嚚子弟,肆行淫虐;狡猾羣小,纵极贪惏;剥割苍生,肌肉略尽;刳剔黔首,骨髓俱罄。”《新唐书·韦处厚传》:“ 李载义 数破 沧 、 镇 兵,皆刳剔以献, 处厚 戒之,前后完活数百千人。”削除,铲除。 宋 陆游 《直奉大夫陆公墓志铭》:“上官委以事,公至忘寝食寒暑,以趋事赴功。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枯索
枯萎;憔悴。 汉 王充 《论衡·顺鼓》:“蝗虫时至,或飞或集。所集之地,穀草枯索。”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后》:“吾见天君泰然而百体从令者矣,未闻精神枯索而百病不侵者也。” 郭沫若 《归去来·鸡之归去来三》:“在那三角形的营养不良的枯索的面孔上堆出了一脸的苍白色的笑容。”枯燥乏味。 刘半农 《半农杂文·应用文之教授》:“意兴枯索,及故为恬淡之笔,而其实并无微辞奥义者,不选。”
苦笋
苦竹之笋。品种不一,其味微苦者可食,俗称甜苦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庐山 简寂观 ﹞观出苦笋,而味反甜。”
酷似
极似,很像。《宋书·武帝纪上》:“ 何无忌 , 刘牢之 甥,酷似其舅。” 明 唐寅 《姑苏八咏·桃花坞》:“花开烂漫满邨坞,风烟酷似 桃源 古。” 徐迟 《三峡记》:“这里(指 青石洞 )看 望霞峰 上的神女,最为酷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