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

明光读音:
míng guāng
明光繁体:
明 光
明字信息:
明(左右结构 总笔画8)
光字信息:
光(上下结构 总笔画6)
明光详细解释

【 明光 míng guāng 】

  • 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 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 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 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 明光例子

    【 明光 míng guāng 】

    1、See to it, then, that the light within you is not darkness.
    2、 路11:36若是你全身光明、无黑暗、必全然光明、同灯的明光照亮你。
    3、 粥碗从来用不着洗,因为孩子们非用汤匙将它们刮得重又明光铮亮了才住手,试图吃掉每一点粥。
    4、 明光绿豆

    民乐
    民族器乐。如:民乐合奏。
    民权
    人民的政治权利。 章炳麟 《訄书·商鞅》:“ 商鞅 之中於谗诽也二千年,而今世为尤甚。其説以为自 汉 以降,抑夺民权,使人君纵恣者,皆 商鞅 法家之説为之倡。”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一:“未溺死灰仍帝制,难将热血换民权。” 廖仲恺 《革命继续的工夫》:“民权这两个字的解释,在政治上说,就是人民有参预立法、容喙政治的权;在法律上说,就是人民有不许别人侵犯他的身体、言论、信仰、住居、集会种种自由的权。”
    民和
    民众和睦团结。《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 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名山
    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 郑玄 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 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 晋国 名山不可数, 恒岳 居尊 太岳 附。”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一:“它上面:没有名山,没有盛景,没有古庙。”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司马贞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 羣玉之山 ,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 郭璞 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借指著书立说。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之三:“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
    明水
    古代祭祀所用的净水。《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 孙诒让 正义:“窃意取明水,止是用鑑承露。”《逸周书·克殷》:“ 毛叔郑 奉明水。” 朱右曾 校释:“明水,元酒,取阴阳之洁气也。” 唐 韩愈 《明水赋》:“如得其宜,明水之荐斯在。” 宋 叶适 《祭徐灵渊文》:“念子少时,独负奇意;方诸擎空,明水自至。”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阳燧取明火于日,方诸取明水于月,则格物有自来矣。”
    墨玉
    黑色玉石。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墨石》:“ 西蜀 诸山多产墨玉,在深土中,其质如石,色深黑,体甚轻輭,土人鐫治为带胯或器物,极光润。” 宋 米芾 《砚史·夔州黟石砚》:“色黑,理乾间有墨点,如墨玉光,发黑不乏。” 闻一多 《剑匣》诗:“我将用墨玉同金丝,制出一只雷纹镶嵌的香炉。”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