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

洪水读音:
hóng shuǐ
洪水繁体:
洪 水
洪字信息:
洪(左右结构 总笔画9)
水字信息:
水(单一结构 总笔画4)
洪水详细解释

【 洪水 hóng shuǐ 】

  • 大水。多指因大雨或融雪等引起暴涨的水流,常能造成灾害。

    《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隋文帝 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 大兴 。” 元 李翀 《日闻录》:“ 餘杭 武康 山中,一时洪水泛涨,山石崩裂数十餘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

  • 洪水例子

    【 洪水 hóng shuǐ 】

    1、水坝不太坚固, 挡不住洪水.
    2、 威尼斯的洪水是一场大灾难。
    3、 什么都无助于防治这次洪水
    4、 洪水期间河堤没有崩溃。

    红兽
    指烧红的兽炭。 晋 羊琇 性豪侈,用炭屑和作兽形,用以温酒,当时豪贵,竞相仿效。见《晋书·外戚传·羊琇》。亦指火炉。 唐 皮日休 《夜会问答》诗之五:“金火障,红兽飞来射罗幌。”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八:“红兽慢然天色暖,凤炉时復爇沉香。” 清 陈维崧 《簇水·春雪》词:“春阴积,怪此际,晓寒何重,围红兽,偎窗隙。”
    烘柿
    亦作“ 烘柹 ”。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使其自然红熟,谓之“烘杮”。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今 唐邓 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土人谓之烘柿者,非用火,乃用此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柹》:“烘柹,非谓火烘也。即青緑之柹,收置器中,自然红熟如烘成,涩味尽去,其甘如蜜。”
    鸿生
    鸿儒;博学之士。《汉书·扬雄传上》:“於兹虖鸿生鉅儒,俄轩冕,杂衣裳,修 唐 典,匡《雅》《颂》,揖让於前。”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乃选二十县,试官得鸿生。” 清 厉鹗 《河清海晏颂》:“守臣腾跃而告之,太史连络而书之,鸿生鏗鍧而颂之。”
    鸿水
    洪水;大水。《韩非子·饰邪》:“昔者 舜 使吏决鸿水,先令有功而 舜 杀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丹杨 、 句容 及 故鄣 、 寧国 诸山崩,鸿水溢。”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鸿水稽诛, 扶桑 落日之滨;妖朋蚁结, 孤竹 寻云之际。”
    宏硕
    宏儒硕学。指广有学识的人。《旧唐书·玄宗纪下》:“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硕,讲道艺文。”
    红丝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婿。 元振 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仓卒,更待忖之。’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 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綫,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又传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后因以“红丝”为婚姻或媒妁的代称。《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自古姻缘皆分定,红丝岂是有心牵。”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这罗帕呵,就倩你做红丝繫足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两处红丝千里繫,一条黑路六人忙。”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丝。 茅盾 《子夜》:“他们那些失眠的脸上都罩着一层青色,眼珠上是红丝,有兴奋的光彩。” 林建征 《莺歌海》:“ 老孙头 经常来去匆忙的在草原上奔跑,眼睛熬满了红丝。”一种名贵的石砚。亦作砚的别名。 宋 陆游 《秋雨初霁试笔》诗:“墨入红丝点漆浓,闲将倦笔写秋容。” 清 姚鼐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