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轸

还轸读音:
hái zhěn
还轸繁体:
還 軫
还字信息:
还(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7)
轸字信息:
轸(左右结构 总笔画9)
还轸详细解释

【 还轸 hái zhěn 】

  • 犹回车。谓乘车周历各国。

    《国语·晋语四》:“还軫诸侯,可谓穷困。” 韦昭 注:“軫,车后横木。还軫,犹迴车。周歷诸国,遭离阨困。”《国语·楚语上》:“春秋相事,以还軫於诸侯。” 韦昭 注:“言四时相聘问之事,迴车於诸侯。”

  • 引申为出奔。

    《国语·楚语上》:“ 齐桓 、 晋文 ,皆非嗣也,还軫诸侯,不敢淫逸。” 韦昭 注:“还軫,谓出奔也。”

  • 海蜇
    腔肠动物。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海站
    海道上的驿站。《元史·世祖纪十二》:“自 泉州 至 杭州 立海站十五,站置船五艘、水军二百,专运番夷贡物及商贩奇物,且防御海道。”
    海枣
    传说中的果名。典出《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 景公 谓 晏子 曰:‘ 东海 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 晏子 对曰:‘昔者 秦繆公 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烝枣,至 东海 而捐其布,彼黄布,故水赤;烝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详问子,何为对?’ 晏子 对曰:‘ 婴 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后喻虚妄不实的事物。《文选·陆倕<新刻漏铭>》:“譬彼春华,同夫海枣。” 李善 注:“海枣,譬其无实。”《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淮南 成道,犬吠云中, 子乔 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説,海枣之谈,求之如係风,学之如捕影。”海棕树。亦指这种树所结的果实。其果实又名波斯枣、海枣。因来自海外,故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下:“海枣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丈,而树顶四面共生十餘枝,叶如栟櫚,五年一实,实甚大,如杯盌,核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其味极甘美, 安邑 御枣无以加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无漏子》:“千年枣、万年枣、海枣、波斯枣,番枣、金果,木名海椶,凤尾蕉。无漏子名义未详。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
    孩稚
    亦作“ 孩穉 ”。幼年;幼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南朝 梁武帝 《移京邑檄》:“一朝齏粉,孩稚无遗,人神怨结,行路嗟愤。”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惟 积 洎 稹 ,幼遭閔凶。 积 未成童, 稹 生八岁,蒙騃孩稚,昧然无识。” 唐权 德舆 《祇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羈孤望予禄,孩穉待我餔。”
    还踵
    旋踵;转身。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还踵。”《汉书·晁错传》:“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 颜师古 注:“还读曰旋。还踵,回旋其足也。”《汉书·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寧朝。”《新唐书·李绛传》:“夫兵不内御,要须应变……请分隶本道,则号令齐一,前战不还踵矣。”
    海子
    方言。湖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中山 城北园中亦有大池,遂谓之海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坠峡而下,又见东麓海子一围,水光如黛,浮映山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后汉 燉煌 太守 裴岑 《破呼衍王碑》,在 巴里坤 海子上 关帝祠 中,屯军耕垦,得之土中也。”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阴山 下面是一片清澄见底的大湖, 匈奴 人把它叫‘海子’。”即 南海子 ,今 北京市 南郊的 南苑 。 元 、 明 、 清 时代皇帝与贵族的游猎处。 吴伟业 《海户曲》“大红门前逢海户” 靳荣藩 注引 清 高士奇 《扈从西巡日录》:“ 南红门 内 海子 , 元 时为 飞放泊 。”参见“ 飞放 ”。即 积水潭 。在 北京 城内。《元史·河渠志一》:“ 海子 一名 积水潭 ,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参阅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卷三六。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