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

连州读音:
lián zhōu
连州繁体:
連 州
连字信息:
连(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7)
州字信息:
州(单一结构 总笔画6)
连州详细解释

【 连州 lián zhōu 】

  • 一州又一州。

    《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 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黄连岭 而名。 唐 辖境相当今 广东省 连县 、 连南县 、 阳山县 等地。 元 升为路,寻复旧。 明 清 皆属 广州府 。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 广东省 。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自来 连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凤 《题<宝庆图经形势疆域篇>》诗之三:“八排在 连州 ,羣 傜 所巢穴。”

  • 州名。今 四川省 筠连县 一带。

    《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连州 ,县六: 当为 、 都寧 、 逻游 、 罗龙 、 加平 、 清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五·遵义府》:“ 筠连县 ,本 夜郎 属境, 唐 置羈縻 筠 连 二州,属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为 筠连州 ,属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为县。”

  • 连山
    古《易》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易》为《连山》。” 唐 韩愈 《毛颖传》:“﹝ 蒙恬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连绵的山岭。 南朝 梁 吴均 《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絶涧连山漫不见。”满山。 唐 卢纶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诗:“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清 王凯泰 《台湾杂咏》:“好竹连山觉笋香,马蹄入市许先尝。”见“ 连山眉 ”。
    连江
    满江。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寒雨连江夜入湖,平明送客 楚 山孤。” 宋 陆游 《鹊桥仙·夜闻杜鹃》词:“茅簷人静,蓬牕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莲花
    亦作“ 莲华 ”。即荷花。《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喻佛门的妙法。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剑名。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两当
    亦作“ 两襠 ”。亦称“ 两当衫 ”。即半臂。古时短袖衣,形似今之背心。《南史·柳元景传》:“ 安都 怒甚,乃脱兜鍪,解所带鎧,唯著絳衲两当衫,马亦去具装,驰入贼阵。”《南史·沉攸之传》:“ 攸之 有素书十数行,常韜在两襠角,云是 宋明帝 与己约誓。”《新唐书·宪宗十八女传》:“羣臣请以主左右上媵戴鬢帛承拜,两襠持命。”两者相当。 清 黄遵宪 《寒夜独坐卧虹榭》诗:“层阴压屋天四盖,寒云入户山两当。” 钱仲联 注:“ 酈道元 《水经注》:‘ 河池县 有 两当水 。或云:县西界有两山相当为名。’”两者一起充当。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祥子 的确不错,但是提到儿婿两当,还差得多呢。”
    梁山
    山名。在今 陕西省 韩城市 境。《诗·大雅·韩奕》:“奕奕 梁山 ,维 禹 甸之。” 郑玄 笺:“ 梁山 ,今 左冯翊 夏阳 西北。”《春秋·成公五年》:“ 梁山 崩。” 杜预 注:“ 梁山 ,在 冯翊 夏阳县 西北。”山名。在今 陕西省 乾县 境。《孟子·梁惠王下》:“﹝ 大王 ﹞去 邠 ,踰 梁山 ,邑於 岐山 之下居焉。”山名。在今 山东省 东平县 境。其上有 宋江寨 ,其下有 梁山泊 。《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北猎 梁山 ,有献牛,足上出背上, 孝王 恶之。”按,《史记·梁孝王世家》作“良山”,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梁山 在 鄆州 寿张县 南三十五里’,即猎处也。”《初学记》卷六引 晋 袁宏 《北征赋》:“於是背 梁山 ,截 汶 波。”山名。在今 安徽省 和县 、 当涂县 两县之间。 和县 境者曰 西梁山 ; 当涂县 境者为 东梁山 ,原名 博望山 。二山隔 江 对峙如门阙,故亦名 天门山 。《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 七年﹞於 博望 、 梁山 立双闕。” 唐 李白 《天门山铭》:“ 梁山 、 博望 ,关扃 楚 滨,夹据洪流,实为 吴 津。”山名。在今 陕西省 南郑县 境。《文选·张载<剑阁铭>》:“巖巖 梁山 ,积石峩峩。” 李善 注引 扬雄 《益州箴》“巖巖 岷山 ,古曰 梁州 。”按,此 梁州 为山名。山名。在今 四川省 剑阁县 境。又名 剑门山 。
    烈山
    山名。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在 湖北省 随州市 北。相传上古 炎帝 神农氏 生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漻水》:“﹝ 漻水 ﹞分为二水,一水西逕 厉乡 南。水南有 重山 ,即 烈山 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 神农 所在处也。故《礼》谓之 烈山氏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祭太社乐章》:“ 烈山 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穀,济育兆人。”参见“ 烈山氏 ”。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