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塾

家塾读音:
jiā shú
家塾繁体:
傢 塾
家字信息:
家(上下结构 总笔画10)
塾字信息:
塾(上下结构 总笔画14)
家塾详细解释

【 家塾 jiā shú 】

  •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相传 周 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指聘请教师来家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兼收亲友子弟。

    宋 陆游 《小雨》诗之二:“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红楼梦》第七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 郭沫若 《叶罗提之墓》:“ 叶罗提 七岁的时候还在家塾里读书。”

  • 家塾例子

    【 家塾 jiā shú 】

    1、元朗屏山圣轩公家塾
    2、 "宝玉先便回明贾母秦钟要上家塾之事,自己也有了个伴读的朋友,正好发奋,"
    3、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4、 "正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暂且不致荒废,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

    家叔
    对人称自己的叔父为家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每览 荆邯 説 公孙述 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 宋 周必大 《跋秦少游帖》:“家叔已赴 滨州 渤海 知县,祖父在彼幸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我接我家母出来的时候,写了信托我一位同族家叔,号叫 伯衡 的,代我经管着一切租米。”
    嘉蔬
    指祭祀用的稻。《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稷曰明粢,稻曰嘉蔬。” 唐 李翱 《陵庙日时朔祭议》:“祝文曰:‘……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薌萁、嘉蔬、醴齐,敬脩时享,以申追慕。’”嘉美的蔬菜。 南朝 宋 傅亮 《喜雨赋》:“洒丰浸於中畴,覃餘润於嘉蔬。”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闷能过小径,自为摘嘉蔬。”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甚至园官送菜,而嘆其以苦苣马齿,掩乎嘉蔬。”
    嘉澍
    好雨;及时雨。《东观汉记·顺烈梁后传》:“ 顺帝 阳嘉 元年立为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立后之日,嘉澍沾渥。”《后汉书·明帝纪》:“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 李贤 注引《说文》:“时雨所以澍生万物。”
    家属
    户主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员。亦指职工、官兵等本人以外的家庭成员。《管子·立政》:“凡过党,在其家属,及於长家。”《史记·五宗世家》:“有司请废王后 脩 ,徙王 勃 以家属处 房陵 ,上许之。”《南史·王懿传》:“及兄 叡 同起义兵,与 慕容垂 战败, 仲德 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 宋 苏轼 《天石砚铭跋》:“ 元丰 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水浒传》第四二回:“即目 江州 申奏京师,必然行移 济州 ,着落 鄆城县 追捉家属,比捕正犯,恐老父存亡不保。”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二三章:“ 杨雪 牺牲的消息,已由部队的政治机关正式通知了她的家属。”
    家数
    家法传统;流派风格。多用于诗、文、技艺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世之技艺,犹各有家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莲步 鲤 庭趋,儒门旧家数。” 清 黄宗羲 《七怪》:“应酬之下,本无所谓文章,而黠者妄谈家数,曰:‘吾本 王 李 风雅之正宗也。’曰:‘吾师 欧 曾 古文之正路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其( 阮亭 )修词琢句,大概捃摭于 大歷 十子, 宋 元 名家,取彼碎金,成我风格,恰不沾沾于盛 唐 ,蹈七子习气,在本朝自当算一家数。”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卷十二。技法;手段。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閙处敷演得越久长。”《说岳全传》第十二回:“ 岳大爷 将枪桿横倒,望右边架住,这原是‘鷂子大翻身’的家数,但是不曾使全。” 胡适 《论短篇小说》:“第一,因为他要说‘至诚可动天地’,却平空假造了一段 太形 、 王屋 两山的历史。第二,在这段历史之中处处用人名,地名,用直接会话……所以看来好象真有此事。这两层都是小说家的家数。”
    甲蔬
    指幼嫩的蔬菜。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四:“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长飢小甲蔬。”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