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逮

津逮读音:
jīn dài
津逮繁体:
津 逮
津字信息:
津(左右结构 总笔画9)
逮字信息:
逮(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11)
津逮详细解释

【 津逮 jīn dài 】

  • 由津渡而到达。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

  • 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

  • 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王先谦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绳百代。”

  • 矜大
    骄矜尊大。《后汉书·明帝纪论》:“内外无倖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新唐书·窦建德传》:“ 东海公 未捷,遽自矜大,祸至不日矣。” 宋 秦观 《将帅》:“功成事毕,自视缺然,无矜大之色。”
    尽瘁
    竭尽心力,不辞劳苦。《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毛 传:“尽力劳病,以从国事。”瘁,《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引作“顇”。 宋 苏轼 《谢除侍读表》:“故使朝夕与於讨论,奉永日之清闲,未知所报;毕微生於尽瘁,终致此心。”《明史·忠义传四·孙仲嗣》:“贼大至,尽瘁死守。”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艰难尽瘁身,忧勤损龄梦。”
    尽辞
    说尽要说的话。《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 詹 曰:‘臣愿获尽辞而死,固所愿也。’”
    衿带
    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餘芳。”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
    襟带
    衣襟和腰带。《后汉书·蔡邕传》:“ 邕 性篤孝,母常滞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 汉 张衡 《东京赋》:“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巖险与襟带。”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辅之奥区,五岳四瀆之襟带。”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比喻切于实用,不可暂离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夫《尔雅》者, 孔 徒之所纂,而《诗》《书》之襟带也。” 唐 柳宗元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屨,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响发焉。”比喻贴近之处。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余少长 大梁 ,豢养於保抱之手,即 淮 泗 之间,近在襟带,未尝眼见身到。” 清 唐甄 《潜书·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书於策简,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带;以此述功,功在耳目。”拱卫;控制。《魏书·任城王云传》:“时四中郎将兵数寡弱,不足以襟带京师。” 唐 颜真卿 《谢荆南节度使表》:“窃以 荆南 巨镇, 江 汉 上游,右控 巴 蜀 ,左联 吴 越 ,南通五岭,北走上都,寇贼虽平,襟带尤切。”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藩邦》:“至如 朝鲜 襟带海表,屏障中原,无 朝鲜 则 辽水 东西皆将受警。”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六:“高耸在山头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筑,襟带双江,俯瞰全市。”代称防卫或监察之事。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 循王 悝 , 桓帝 同产,以怀逆谋,黜封 癭陶王 。以公长於襟带,拜 鉅鹿 太守。 悝 畏怖明宪,检于静息。”
    锦带
    锦制的带子。《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锦带者,以锦为带。” 前蜀 薛昭蕴 《浣溪沙》词:“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 明 何景明 《七述》:“缀以锦带,悬以吴钩。”即莼菜。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锦带,即蓴丝。《本草》作蒓,或谓之锦带,生 湖南 者最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莼》:“《诗》云:‘薄采其茆’,其蒓也。或讳其名,谓之锦带。”花名。又名海仙花。 宋 王禹偁 《海仙花》诗之三:“锦带为名卑且俗,为君呼作海仙花。”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胊山 有花类海棠而枝长,花尤密,惜其不香无子。既开,繁丽裊嫋,如曳锦带,故 淮南 人以锦带目之。 王元之 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