嘓嘓

嘓嘓读音:
嘓嘓繁体:
嘓 嘓
嘓字信息:
嘓(左右结构 总笔画14)
嘓字信息:
嘓(左右结构 总笔画14)
嘓嘓详细解释

【 嘓嘓 】

  • 象声词。咽食声。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两口子拿着饃饃就着肉,你看他攮顙。馋的那同院子住的老婆们过去过来,嘓嘓儿的嚥唾沫。”

  • 象声词。哭声。

    清 蒲松龄 《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二二回:“我偷去听了听,大少爷嘓嘓的哭。”

  • 象声词。蛙鸣声。

    《花城》1981年第2期:“月亮出来了,夜风清凉,蛙鸣嘓嘓。”

  • 国轨
    国家管理经济的法规。《管子·山国轨》:“国轨布於未形,据其已成,乘令而进退,无求於民,谓之国轨。”
    过官
    超越官阶。《慎子·知忠》:“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唐 制,门下省审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称过官。 唐 权德舆 《谢权知门下省过官状》:“臣奉恩命,权知门下省过官者,伏以过官至重,事在黄枢,閲郡吏之否臧,布百职於中外。”《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遣吏部尚书 宋璟 於门下过官。” 胡三省 注:“ 唐 制,凡文武职事官六品以下,吏、兵部进拟,必过门下省,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之;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谓之过官。”
    国冠
    国中最高的官位。《史记·楚世家》:“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 司马贞 索隐:“冠音官。令尹乃尹中最尊,故以国为言,犹如卿子冠军然。”
    聒聒
    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孔 传:“聒聒,无知之貌。” 陆德明 释文:“ 马 及《説文》皆云拒善自用之意。” 明 唐寅 《醉时歌》:“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閒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路上又遇一失路人,再三求住,聒聒不休。”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蝯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於一本?而何必为是聒聒者邪?”象声词。 唐 皇甫冉 《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流聒聒兮湍与瀨,草青青兮春更秋。” 宋 欧阳修 《归田四时乐春夏》诗之一:“鸣鳩聒聒屋上啄,布穀翩翩桑下飞。”《西游记》第十三回:“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 康濯 《东方红》第十二章五:“人丛中爆发出了聒聒不停的掌声。整个会场接着更喧腾的宛如烧起了大火。”即聒聒儿。 明 袁宏道 《畜促织》:“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线娘。”参见“ 聒聒儿 ”。
    蝈蝈
    一种像蝗虫的昆虫。俗称叫哥哥。身体绿色或褐色,腹大,翅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借前翅基部摩擦发声。 清 顾禄 《清嘉录·养叫哥哥》:“秋深,笼养蟈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乾葫芦为之,金镶玉盖,彫刻精緻。”《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开了春儿,满地的高粱穀子,蟈蟈儿,蚂蚱,坐在那树阴儿底下看个青儿,纔是怪好儿的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四章:“多么美丽的夏夜呵,晶莹的星星在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蝈蝈、蟋蟀和没有睡觉的青蛙、知了,在草丛中、池塘边、树隙上轻轻唱出抒情的歌曲。”
    国号
    国家或朝代的名号。《史记·五帝本纪》:“自 黄帝 至 舜 禹 ,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 黄帝 为 有熊 , 帝顓頊 为 高阳 , 帝嚳 为 高辛 , 帝尧 为 陶唐 , 帝舜 为 有虞 。”《北史·崔宏传》:“时 晋 使来聘,帝将报之,詔有司议国号…… 道武 从之,於是称 魏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李绍真 、 孔循 以为 唐 运已尽,宜建国号。”指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避讳改国号改地改官》:“为子孙避讳而改祖宗之国号, 唐 以 中宗 讳 显 而称 高宗 之 显庆 为 明庆 ;避 明皇 之讳 隆基 而改 高宗 之 永隆 为 永崇 。”朝廷命妇“国夫人”的封号。亦称有此封号者。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告身状》:“恩赐臣母国号告身一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杨相 女适 裴坦 长子,嫁资丰厚,什器多用金银。 坦 尚俭,闻之不乐。一日,与国号及儿女辈到新妇院。”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