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

积水读音:
jī shuǐ
积水繁体:
積 水
积字信息:
积(左右结构 总笔画10)
水字信息:
水(单一结构 总笔画4)
积水详细解释

【 积水 jī shuǐ 】

  • 聚水。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附录《一九四九年日记·四月十三日》:“天雨,昨夜有雷声,今日路上积水,沟渠皆盈。”

  • 指积聚的水。

    《淮南子·兵略训》:“是故善用兵者,势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隄,若转员石於万丈之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復有何物?” 宋 赵师侠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词:“积水满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针。” 金 元好问 《山居杂诗》之六:“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 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南朝 宋孝武帝 《登作乐山》诗:“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 汉 潦吐新波, 楚 山带旧苑。”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积水驾 三峡 ,浮龙傍长津。”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积水不可极,安知 沧海 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何老庵》:“菴后有积水,曰 豢龙池 ,相传 何老 扰龙处。”

  • 积水例子

    【 积水 jī shuǐ 】

    1、我们不把积水清除掉, 船就要沉了.
    2、 积土成山,积水成川
    3、 在大雨后积水一周以上的地方,不适宜果树生长。
    4、 这座房子的后院经常积水

    鸡黍
    亦作“鷄黍”。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 子路 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北史·卢道虔传》:“﹝ 卢道虔 ﹞为尚书同僚於草屋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宋 司马光 《招鲜于子骏范尧夫》诗:“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鸡黍惭无,深媿居停。” 清 方文 《禊日与蔡芹溪同舟作》诗:“良朋咸在兹,先期命鷄黍。”借指深厚的情谊。 唐 秦系 《早秋宿崔业居处》诗:“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 唐 王起 《和李校书》:“詰朝始趋凤闕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陈 ( 陈重 ) 雷 ( 雷义 )胶漆, 范 ( 范式 ) 张 ( 张劭 )鸡黍。” 清 钱谦益 《送萧孟昉还金陵》诗:“鸡黍交期雪涕频,相看不语且霑巾。”参见“ 鸡黍约 ”。
    鸡树
    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 爽 与 放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 放 ( 刘放 ) 资 ( 孙资 )久典机任, 献 ( 夏侯献 )、 肇 ( 曹肇 )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北史·隐逸传·崔颐》:“ 汉 则 马迁 、 萧望 , 晋 则 裴楷 、 张华 ,鸡树腾声,鵷池播美。” 宋 司马光 《送二同年使北》诗之二:“金门祕鸡树,朱节耀龙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谷鶯上鸡树而栖,虽云大乐;野鷺占凤池而浴,祇觉增惭。”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三:“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计数
    计算。《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尹知章 注:“凡此十二事,必计之以知其数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諡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於万世,传之无穷。” 张守节 正义:“﹝数,﹞色主反。”《旧杂譬喻经》卷下:“阿难白佛:‘今佛弟子有得罗汉,已过去者,今现在住及当来者,不可计数。’”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一二三四屈指计数那一片死尸的数目。”谋略权术。《三国志·吴志·张温传》:“ 诸葛亮 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 五代 齐己 《看<金陵图>》诗:“ 六朝 图画战争多,最是 陈 宫计数讹。” 章炳麟 《变法箴言》:“是故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权术然也;彼变法而无权,不知决塞,不晓计数,则不足以定大功。”
    棘寺
    泛指九卿官署。《北齐书·邢邵传》:“美榭高墉严壮於外,槐宫棘寺显丽於中。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棘寺游《三礼》, 蓬山 簉八儒。”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 梅仙 已误身。”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 亮 方得离棘寺而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近者 沉长卿 以谤訕被乡人讼送棘寺。”
    稷嗣
    指 汉 叔孙通 。初仕 秦 ,后归 汉 ,拜博士,号 稷嗣君 ,为 汉王 制礼,官至丞相。《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稷嗣 制礼,下肃上尊。” 李善 注引《汉书》:“ 叔孙通 曰:‘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 曰:‘得无难乎?’ 通 曰:‘臣愿采古礼与 秦 礼杂就之。’上曰:‘可。’其仪就。”
    继嗣
    延续;继续。《诗·小雅·杕杜》:“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淮南子·人间训》:“ 周 室衰,礼义废, 孔子 以 三代 之道教导於世,其后继嗣至今不絶者,有隐行也。”《汉书·律历志下》:“凡 殷 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 唐 王迥 《同孟浩然宴赋》诗:“ 屈 宋 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传宗接代。《史记·吕太后本纪》:“今皇帝病久不已,迺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 清 李渔 《巧团圆·议赘》:“﹝ 曹玉宇 ﹞亡儿殀折,继嗣无人。”后嗣;后代。《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时帝数失皇子,后忧继嗣不广,恒垂涕叹息。”《世说新语·赏誉》“天地无知,使 伯道 无儿”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邓攸 既弃子,遂无復继嗣,为有识伤惜。”特指帝王的继位者。《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陛下即位十五年,继嗣不立而日夜出游。” 宋 司马光 《乞建储上殿札子》:“乞陛下蚤定继嗣,以遏乱源。”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