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

密云读音:
mì yún
密云繁体:
密 雲
密字信息:
密(上下结构 总笔画11)
云字信息:
云(单一结构 总笔画4)
密云详细解释

【 密云 mì yún 】

  • “哭而无泪”的歇后隐语。意思是故作悲凄之态,而实则并不悲伤。语本《易·小畜》:“密云不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有王子侯, 梁武帝 弟,出为东郡,与 武帝 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惻愴。’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 《语林》:“有人诣 谢公 别, 谢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 谢公 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 密布的浓云。

    《后汉书·桓帝纪》:“顷雨泽不沾,密云復散,儻或在兹。” 晋 曹摅 《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密云不飞,急雨如注的时候,谁不愿在深闺中等她心爱的人前来细谈呢?”

  • 密云例子

    【 密云 mì yún 】

    1、密云
    2、 暴风雨的密云催人抓紧收割。
    3、 暴风雨之前的密云
    4、 浓雾、 重雾、 密云

    密山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七十二里,曰 密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指 峚山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花而赤实,其味如飴,食之不飢。” 郝懿行 笺疏:“ 郭 注《穆天子传》及 李善 注《南都赋》、《天台山赋》引此经俱作‘密山’。盖‘峚’‘密’古字通也。”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丹木生何许?迺在 密山 阳。黄花復朱实,食之寿命长。”密,一本作“ 峚 ”。
    汨罗
    江名。 湘江 支流。在 湖南省 东北部。上游 汨水 有东西两源:东源出 江西省 修水县 境,西源出 湖南省 平江县 东北境 龙璋山 。两源在 平江县 城西汇合后称 汨罗江 ,西流到 湘阴县 北注入 洞庭湖 。 战国 时 楚 诗人 屈原 忧愤国事,投此江而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於是怀石遂自投 汨罗 以死。”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惜 师延 之浮渚兮,赴 汨罗 之长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 原 在 湘 沅 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 汨罗 以死,时盖 顷襄王 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借指 屈原 。 清 姚康 《<嵞山集>序》:“谓诗文必穷而后工者,大约取证 汨罗 、 杜陵 诸君子。”
    弥勒
    梵语Maitreya音译,意译“慈氏”。著名的未来佛。我国的 弥勒 塑像胸腹坦露,面带笑容。传说 五代 时 布袋和尚 是其化身。《弥勒下生经》:“将来久远, 弥勒 出现,至真等正觉。” 唐 窥基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又念 弥陀 、 弥勒 ,功德无有差别。”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九:“形模弥勒一 布袋 ,文字江河万古流。” 陈世宜 《醉歌》:“ 弥勒 开口作憨笑,金刚怒目将譙訶。” 鲁迅 《彷徨·示众》:“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 弥勒佛 似的更圆的胖脸。”
    渑池
    水名。在今 河南省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之北,有 熊耳山 ……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 澠池 矣。”地名。在今 河南省 境。战国时为 渑池邑 ,先后属 郑 、 韩 、 秦 。 汉 置 渑池县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渑池县 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 使使者告 赵王 ,欲与王为好会於 西河 外 澠池 。”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葬 河南 洛阳县 ,距其祖 澠池 令府君 侨 墓十里。”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河南府》:“ 崤底 ,在县( 永寧县 )西北七十里,即 崤谷 之底也。亦曰 崤陂 ,一名 澠池 。”
    民和
    民众和睦团结。《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 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民权
    人民的政治权利。 章炳麟 《訄书·商鞅》:“ 商鞅 之中於谗诽也二千年,而今世为尤甚。其説以为自 汉 以降,抑夺民权,使人君纵恣者,皆 商鞅 法家之説为之倡。”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一:“未溺死灰仍帝制,难将热血换民权。” 廖仲恺 《革命继续的工夫》:“民权这两个字的解释,在政治上说,就是人民有参预立法、容喙政治的权;在法律上说,就是人民有不许别人侵犯他的身体、言论、信仰、住居、集会种种自由的权。”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