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

景泰读音:
jǐng tài
景泰繁体:
景 泰
景字信息:
景(上下结构 总笔画12)
泰字信息:
泰(上下结构 总笔画10)
景泰详细解释

【 景泰 jǐng tài 】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公元1450—1456)。
景泰例子

【 景泰 jǐng tài 】

1、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2、 景泰蓝是一种珐琅艺术品。在明代景泰年间(卫368年至1644年),景泰蓝技术有很大发展,以满足皇宫用品的需要。
3、 于谦是明朝正统、景泰年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4、 因此,这种珐琅器皿被称作景泰蓝,表明景泰年间的这种蓝色器皿。

静宁
犹宁静。静谧安宁。 宋 范镇 《大报天赋》:“ 泰山 四维兮,固基图而静寧。”
荆门
柴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殷 不及 韩 。’故 殷 作《誄》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宜都县 西北, 长江 南岸,隔 江 和 虎牙山 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 巴蜀 荆吴 之间要塞。《后汉书·公孙述传》:“又遣 田戎 及大司徒 任满 ……等拔 巫 及 夷陵 、 夷道 ,因据 荆门 。十一年,征南大将军 岑彭 攻之, 满 等大败, 述 将 王政 斩 满 首降于 彭 。”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若使水而可恃,则 洞庭 无 三苗 之墟, 子阳 无 荆门 之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江 水又东歷 荆门 虎牙 之间。 荆门 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石,此二山 楚 之西塞也。”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诗:“渡远 荆门 外,来从 楚国 游。”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过 荆门 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巖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 荆门 者,当以险固得名。”指 荆州 。 唐 王维 《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悵望深 荆门 。” 赵殿成 笺注:“ 唐 人多呼 荆州 为 荆门 。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 荆门 一山矣。”
静乐
宁静和乐。《管子·势》:“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
井陉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荆州
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 、 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九龙
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文选·张衡<东京赋>》:“ 九龙 之内,寔曰嘉德。” 薛综 注:“ 九龙 ,本 周 时殿名也。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之一:“ 吴 师破九龙,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注:“九龙,《淮南子·泰族训》:‘ 闔閭 伐 楚 ……破九龙之鐘。’” 唐太宗 《咏烛》诗之二:“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龙烛。如: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舆。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驂驾九龙十二白虎。”《云笈七籤》卷九八:“宝盖连舆,命驾御九龙。”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龙下,治此 江 汉 安。”对一门九子的美称。《北齐书·王昕传》:“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藴藉,世号 王氏 九龙。”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类·九龙》:“ 后魏 崔子瑜 、 子枢 等九人号九龙。” 唐 杨炯 《宴人杨八宅序》:“一门九龙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绪秩。”称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马》:“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号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龙。”参见“ 九逸 ”。鞭炮的一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宛署记》又有名九龙入云。即炮仗之九条龙也。”
蓝藻
藻类植物的一大类,生长在海水、淡水中或陆地的阴湿地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普通是蓝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的。
绿藻
藻类植物的一门,生长在淡水、海水中或湿地、树干上,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球状、网状、丝状、管状等多种。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如水绵。
粑粑
方言。饼类食物。 丁玲 《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勃勃
兴盛貌。《淮南子·时则训》:“勃勃阳阳,惟德是行,养老化育,万物蕃昌。” 唐 韩愈 《为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比者分将委弃泥涂,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復有仕进之路矣。” 陶铸 《松树的风格》:“我从 英德 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烟气上升貌。《隋书·天文志下》:“敌上气如粉如尘者,勃勃如烟,或五色杂乱,或东西南北者,其军欲败。” 冰心 《南归》:“我觉得我的心香一缕勃勃上腾,似乎是哀求圣母,体恤到婴儿爱母的深情,而赐予我以相当的安慰。”
不及
赶不上;来不及。《易·小过》:“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 高亨 注:“不及,行在其后。”《史记·项羽本纪》:“长史 欣 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 果使人追之,不及。”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使良时一过, 匈 虏復兴,则万代为患,虽后悔之亦不及矣。”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现代》第三卷第二期上,恐怕不及寄稿了。”不如;比不上。《史记·游侠列传论》:“吾视 郭解 ,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採者。” 唐 王昌龄 《西宫秋怨》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不到。《左传·隐公元年》:“遂寘 姜氏 于 城潁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后汉书·周景传》:“先是司徒 韩演 在 河内 ,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 鲁迅 《热风·题记》:“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犹未达,不识。《后汉书·张酺传》:“臣实愚憃,不及大体。”
逮逮
文雅安和貌。《礼记·孔子闲居》:“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郑玄 注:“逮逮,安和之貌。” 孙希旦 集解:“‘逮逮’,《诗》作‘棣棣’,闲习之意。”
当意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赶集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 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干么
干什么。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嘿!干么站住,进去啊!” 张天翼 《报复》:“干么叫‘我’放还‘你’的自由?”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